深圳地区医院疾病分类编码员现状调查

2013-02-02 20:09叶演红邢庆芳古莲香黄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专职病案编码

叶演红 邢庆芳 古莲香 黄慧

深圳地区医院疾病分类编码员现状调查

叶演红 邢庆芳 古莲香 黄慧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疾病分类编码的现状。方法 通过电话调查以及参考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结果 专职编码员只占42.6%, 卫生信息专业人员8人, 只占14.8%, 无编码证人员16人, 占29.6%, 中专学历的30人, 占55.6%, 初级职称18人, 占33.3%, 从事编码工作5年以下的编码员22人,占了40.7%。结论 深圳地区疾病分类编码员的总体素质不够高。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人员现状;分析与措施

国际疾病分类是一门集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多学科性边缘性科学。涉及范围广泛, 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疾病分类、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医院管理和档案管理等。疾病编码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的分类规则、编码原则, 按照疾病的病因、病理、解剖部位、临床表现为轴心进行分类的。疾病分类正确与否, 不仅关系到病案信息的检索利用, 也关系到医院统计信息的准确程度[1]。而且现在病案在各方面有很大的用途和价值, 如医疗, 教学, 科研, 医院管理、医保付费等, 特别是随着我国逐步开展诊断相关组(DRGs)预付费制度, 疾病分类的准确性就日显其重要性。疾病分类工作是一项严谨的、专业要求高、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与国家的卫生状况, 卫生资源投入、卫生行政管理和决策息息相关。因此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员的素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下面就深圳部分地区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人员存在的状况谈谈作者的一些浅见。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电话调查本市20所医院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员共54人, 其中专职编码员23人, 兼职编码员31人, 通过电话调查结合查阅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 了解我市疾病分类编码员的月平均工作量为700份左右, 而其中31人是在兼职的情况下完成700份的工作量。

2 结果

根据所调查的我市54个编码员, 其中专职编码员23人,兼职编码员31人, 专职编码员只占42.6%。编码员年龄在30~40岁之间有44人, 所占比例最高, 为81.5%。编码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卫生信息专业人员8人,占14.8%, 无编码证人员16人, 占29.6%, 中专学历的30人, 占55.6%, 初级职称有18人, 占33.3%, 从事编码工作5年以下的编码员22人,占了40.7%。

3 讨论

3.1 专职编码员不足 本市20所医院疾病分类编码员情况, 专职编码员所占比例不到一半。通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编码员要兼病案回收、首页录入工作。在部分基层医院, 编码员甚至把病案从回收、整理、项目质控、装订到上架等全部病案管理工作都由一个人来完成。而在专职编码员所占比例不足一半的情况下, 调查的20家医院的编码员月平均编码病案数量是700份, 这种现象让编码员无法专一地从自己的专业认真钻研和发展, 业务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建议医院增加编码人员, 或者增加其他病案管理人员, 以减轻编码员的工作量, 并尽量减少编码员兼职, 让编码员能做到专职专做, 有利于编码员专心工作, 认真钻研业务, 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疾病分类编码水平。

3.2 缺乏专业型人才 我国的病案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 2000年才开始设立病案管理专业的大专教育[2]。由于缺乏正规专业的国际疾病分类的课程培训, 编码人员对国际疾病分类的结构、基本原则和分类规则掌握不够。据不完全统计, 深圳地区的编码人员只有极少数是病案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 现在大部分编码员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或者其他医技人员改行过来。由于我国目前为止还未要求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员需要持证上岗, 而且在2006年我国国际疾病分类中心才开展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技能水平测试, 时间尚短, 故无编码证的编码员不在少数。建议国家尽快设立病案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等本科教育, 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建议推行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员凭证上岗, 促进学科专业化,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3 编码员学历和职称不高 据了解, 因为病案信息科在医院属于职能科室, 许多护理人员或医技人员是不愿意在临床一线而来的, 缺少了继续学习继续提高的精神和需求,对于学历提升热情不够, 得过且过, 导致高学历的编码员很少。而关于病案管理信息技术的职称考试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有中级和高级, 之前连职称晋升考试都没有(现在很多省市还没有设立病案管理信息技术高级职称考试), 所以导致很多老编码员没有了努力的方向, 时间久了也就懒怠了。而且因为培训机会不够, 对国际疾病分类相关知识缺乏,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所遇到的疾病种类有限, 学习机会不足,积累的经验不多, 导致难以通过病案管理信息技术职称考试, 这些都是导致高级职称的编码员稀缺的原因。编码员要经常进行自我学习, 自我提升。通过在职学历学习, 继续教育学习和参加各种疾病分类培训班,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了解国际疾病分类的最新进展, 以及订阅相关的专业期刊,积累工作经验, 积极参加病案管理信息技术的中高职称考试和晋升,以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 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现代病案管理的要求。

3.4 编码员队伍不够稳定 一个合格的编码员至少需要3~5年的培养,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 如个人的愿望诉求的改变, 工作的烦琐复杂, 工作量大压力大, 职业的自尊感成就感不强等, 许多编码员觉得只是机械重复地翻书、编码, 导致编码员队伍不够稳定, 故此6年以上的编码员并没有占绝大部分, 而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分类的准确率。要提高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员的职业自尊感和成就感, 稳定编码员的队伍。如在各种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提高和倾斜。尽快推进诊断相关组(DRGs)预付费制度的全面开展, 因为当以DRGs分组费用标准作为医保对医院的服务补偿的话, 编码的准确性对DRGs分组、付费、理赔都至关重要, 这样编码员的重要性将得到极大地重视[3]。

3.5 编码员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本市编码员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最多, 54人中有44人在这个年龄段, 占了59.1%,而其中26人又是女性。这个年龄段虽说是一个人职业的黄金时期, 但同时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 特别是女人, 上有老,下有小, 中间有工作, 所以工作的压力也是最大最重的。建议医院从大专院校中招聘病案信息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为病案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特别是加强对年轻编码员的培养, 让病案管理专业得到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 深圳地区疾病分类编码员总体素质不够高。本人作为一个编码员, 觉得国际疾病分类是一门需要我们编码员认真学习, 终身学习的知识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编码人员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 积极参加各种疾病分类培训班和不断地自我学习, 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 袁江红, 刘翠玲, 张娟,等.疾病编码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中国病案, 2012, 13(6):26.

[2]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12.

[3] 刘爱民.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0.

518172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专职病案编码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Genome and healthcare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