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起君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人们不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还十分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情况、性格习惯的优化程度等,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而言,其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势在必行,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依旧存在众多阻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然后着重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措施。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123-0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也就是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大都源自于生活,开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优化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从某种层面上说,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许多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比如教学工具先进化、教学理念时代化、教学模式创新化,但在依旧存在众多不足之处,而且促使教学回归生活化的难度较大,因此相关人员还应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加大生活化教学措施的研究力度。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氛围过于严肃、枯燥。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地点几乎只有教室,而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比较贪玩,还活泼好动。所以,仅限于教室,只是照本宣科的话,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率,还会致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第二,教师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忽视实践与具体应用。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较多,具体的理论知识较少,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开展教学实践或者引入学习、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以此推动教学发展,否则教学将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第三,教师的教学评价过于片面。教学评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测定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优化教学效果。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过于片面。具体而言,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不注重实践检验或者综合能力的测评,因此教学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而经实践证明,以上三点不足之处严重阻碍着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出于解决教学不足之处的目的,有关人员还应加大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措施
(一)借助生活实践
与语文等积累性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教学不需要学生记忆或者背诵相关知识,也不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主要是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大多与生活紧密相关,而且教学任务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完成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教师只注重讲解书面知识,忽视生活化教学,那么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还与理想化教学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借助生活实践,推动教学进步。比如,教师在教学《我的角色与责任》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与艰难程度,就可以鼓励学生周末回家与父母商量,尝试担任“一日小当家”。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担任为期一天的家庭管理者,不仅负责管钱、做饭,还要像父母督促和关心自己一样,陪父母看电视、聊天等,以此让他们体验生活的艰辛,感悟责任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日小当家”的难度较大,教师应事先与家长沟通,争取统一意见,相互配合,而且当学生想放弃时,家长应借机和学生讲道理,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到角色与责任的具体意义。
(二)创设生活情境
为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环境。比如,教师在教学《学会拒绝》时,就可以创设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场景,即学生在放学独自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个借助糖等食物向其推销的陌生人,且陌生人各种诱惑学生,学生应怎样回答和拒绝呢?当情境设定完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积极演绎,展现自己的处事办法,考验他们的拒绝能力,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以及拒绝技巧。由于场景的具体构成是由学生决定的,所以除了教授给学生相关的拒绝方式外,还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增强学生勇气等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者接受推销,教师也应循循善诱而不是惩罚责骂,而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还可进行对此情境练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做出反应,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三)改变教学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合理采用生活化教学,将社会热点内容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认识社会。比如,在保障好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接触社会,亲身经历赚钱的经过,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父母工作的艰辛,从而在生活中懂得节约。同时,教师不要一味地传递给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此外,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紧迫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思考自己的未来,给未来勾画搭建起一个美好的蓝图,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师应在教学完成后就立即进行相关的评价反馈,而除了考试这一评价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是和家长加强联系,借助家长来考察学生是否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借此考察学生是否有进步。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十分需要被关注和关心,教师还应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并留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这样一来当他们表现出一些不足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举一些学生能接受的事例,温柔地、间接地鼓励学生改正。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犯错或者是出现一些小问题时,教师应尽量单独与学生交谈,顾及他们的面子。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生活化教学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和优化教学效果,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我国综合人才素养。然而,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不仅需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引导教学,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金玥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66.
[2]张继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有效策略[J].新教师,2019(07):66-67.
[3]于海慧.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4]赵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