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课堂中融入乡土“活资源”的探究

2020-08-23 00:53陈丽萍
读写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资源融合

陈丽萍

摘 要 地方性的文化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绝对丰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地民俗的传统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区域性。而且本地孩子对地方资源了解相对要深刻,也乐于接受与传承,因此将乡土文化资源带进学校美育课堂就显得自然、亲切和必要了。

关键词 资源;融合;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147-02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是美好的、温暖的,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特殊的情感寄托。家乡对正处于学习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是最亲切的土壤了,种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在其成长的旅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交集和触动。

笔者的家乡惠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名俗风情等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其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有绵长的海岸线,古来就有“海滨邹鲁”美称。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层出不穷,能工巧匠众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和“石雕之都”。风情万种、魅力无穷的惠安女更是独领风骚,“惠女、惠雕、惠建”传统文化品牌已迈向世界。这些丰富的文化是由一代代人创造、积淀的,也该由一代代人来传承和发展。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应把乡土文化这些丰厚的源头活水融进他们幼小的心灵,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如何把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合到学校美育中是教师亟待探究的问题。

一、融合“活”资源,激活美术课堂

乡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资源。学校美术课堂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更是肩负着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生学习这些文化艺术的主阵地是课堂,特别是美术课堂。在实施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依据教材及课堂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和整合乡土资源与教材的互补,为美术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将当地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如笔者的家乡惠安山霞依山傍海,素有“海岬明珠”之称,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这里有巍峨连绵的大青山,在惠安东部一峰独秀。山上有与“天妃宫”“慈济宫”“青山宫”并称“闽中三宫”。这些古寺庙具有高翘的屋脊、精致典雅的木门窗。这些古建筑传承着一千多年的史前文化,有浓郁的遗唐风韵。除了这些古寺庙,在闽南一带,民间传统的房屋都是用石块垒建而成的,冬暖夏凉,很具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照片,然后做成精美课件,课上让学生欣赏、描摩或创作。如教学《家乡的古建筑》时,笔者放映了青山宫古寺庙录像,讲了关于这里的历史文化、典故及传说,学生兴趣盎然,仿佛亲身目睹那一页页的历史画卷,个个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感叹声,一种保护家乡古建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然后笔者将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学生在欣赏感受中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讨论看了录像、资料、图片后的感受,该如何绘制、如何体现建筑特色、用笔及着墨方法,交流总结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构图丰满、线条流畅、风格古朴,从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角度反映了家乡建筑风貌的画就展现在大家眼前了。

惠女服饰,其形象以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銀腰带、直筒裤闻名,惠女服饰源于闽越文化,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和传承而顽强地保留下来,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艳而有韵的特点。是惠安人文景观中的一道魅力十足的风景线,也是汉族服饰中最独特和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服饰,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先让学生收集材料,从服装、劳动、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收集资料、采集图片。把这些资料图片展示于教室文化墙及教室走廊墙面上,让学生观赏、学习。通过课前的材料整理和相互学习,激发了孩子对惠安妇女勤劳贤惠、惠女服饰独特艳丽的崇敬之情,触动其创作的欲望和热情。课堂上,教师再提供惠女风情记录片、服装实物等,不愁学生没有创作源泉。如在教学《美丽的花头巾》浸染系列活动课中,教师让学生用浸染法创作花头巾,引导学生观察纸巾折法与图案之间的微妙关系、浸染时间与着色浓淡之间的变化处理、对称法与不规则法之间的穿插转换。学生在操作中既感受到色彩图案的千变万化,又体验到惠女头巾花样的独具魅力。再如在教手工课《有趣的黄斗笠》上,学生利用大可乐瓶作斗笠的上半部分,用黄纸皮做成皱折形帽檐;有的孩子用油桶瓶剪下上半部分,边沿处剪成波浪形,再给斗笠涂上黄色颜料并插上塑料花进行装饰;还有的孩子用皱纹纸搓成条,然后编织成帽,再配上装饰,也是新颖别致。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剪贴、折叠等手工技能,也感受到惠女斗笠一支独秀的亮丽风韵。

二、亲近“活”资源,提升艺术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外面的天空很广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课堂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单纯的课堂美术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了。

山霞镇被誉为“中华一绝”,是惠安的发源地。早在五代时期,闽将张悃驻守青山,其部下就把中原的石雕技艺带到青山一带并传播开来。石雕技艺由原来单纯的凿刻发展到立雕、圆雕、浮雕、线雕、影雕、微雕等六大类别。产品类型也由原来的石狮、石灯笼发展到如今的成千上万个品种。过去几年在惠安山霞雕艺文创园举办的世界雕艺博览会更是把惠安的石雕技艺推向全世界。虽然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本地石雕文化浓郁的氛围中,对地方文化耳濡目染,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对本土的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带出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体现个性化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周边的惠崇路沿途就有好多的精美石雕,惠崇路旁星罗密布了很多石雕厂。那里有画栋雕梁石柱子、有各种动物雕塑、有威武的门神,还有神秘的佛像……孩子们有如进入一片石艺园林,欣喜之情不言而喻。笔者组织他们观看石雕的生产过程、欣赏精美的石雕工艺品,认识石雕加工工具;学生进入石雕艺人的工作室,和艺人们一起体验石雕工艺加工过程:做石膏泥、打磨工艺品、刻影雕等。回来后,笔者让学生试着以不同形式把看到的石雕工艺品画下来,或动手制作简单的石雕工艺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尝试着对部分石雕工艺品从造型、名称、材料、用途等几方面进行大胆改变和创新。因为石材较难操作,可先选用石膏泥制作,或选用一些比较易于取材的果蔬,如苹果、马铃薯、萝卜等进行雕刻和创作,并试着让学生对自己创作的雕艺品编一个故事或美丽传说。

本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为教师开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除了组织兴趣小组参观,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参观。如组织学生到惠安崇武古城、惠安科山公园的“百狮园”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影雕作品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描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这些石雕艺术很亲切,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升了艺术素养,同时激发他们对乡土艺术的喜爱之情,并能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扬它,由衷地热爱它和传承发展它。

三、运用“活”资源,丰富校园活动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乡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乡土特色浓厚的校内活动,如“乡土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描绘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如,笔者所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有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适合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惠安雕艺文化》,以师生为课程开发主体,开展各种特色的实践活动和相应的小课题研究,如用剪纸、泥塑、脸谱、果蔬雕刻等形式开展艺术活动。或以绘画、手工的形式表现民风、民俗。这些特有的乡俗活动与民艺活动都可以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努力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中的文化积淀,找出乡土文化资源传承过程中有利于推動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要素,为校园文化建设寻找源头活水,让有形环境和无形氛围相融合,推动充满时代气息、富有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总之,乡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一“源头活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跳出“纯美术”“专业体系”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做个有心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竭力去开发身边的美术资源,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乡土美术资源。这样就会发现乡土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使美术课堂多姿多彩,更富有生气与活力。也让这些宝贵、优秀的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中,融入校园里,达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的,实现文化传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都师范大学.

[2]郝振华.美术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资源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我给资源分分类
破次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融椅
资源回收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