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域下“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理论与实证研究

2020-08-21 00:37段君义马自欣
关键词:词汇实训单词

段君义,陈 琳,马自欣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体现的指导性意见,英语人才培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为重点,强调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功训练,其中词汇积累和扩展是必要基础。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词汇习得理论的大量研究,词汇习得是由发音、拼写、词义、语用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体。语言的熟练使用离不开定量的肢体训练,包括见词读音和听词知形,并由已知的“音”和“形”到“义”,最终形成单词的长期有效记忆。但是,英语学习者往往在没有掌握单词“音”和“形”的基础上,苛求“义”的掌握和运用,造成词汇学习耗时低效[1]。更重要的是,严重忽略单词“音”与“形”,导致外语学习中听、说等能力缺乏必要训练,是外语“聋哑病”或“哑巴外语”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鉴于此,本文拟从认知视角,以英语专业四级词汇为例,选取专四高频核心2 000词,借助科学记忆方法制作专四词汇循环操练卡,对“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的合理性进行理论探究。同时,我们选取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和2017级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借助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词汇音形义循环法的操练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专四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卡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2 000词一步三回头训练卡(训练“音”);(2)2 000词循环A卡(训练“音、形”);(3)2 000词循环B卡(训练“义”);(4)2 000词音形复习卡(复习“音、形”);(5)2 000词中文复习卡(复习“义”);(6)2 000词故事复习卡(复习“义”)。

二、认知视域下“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理论研究

教与学都离不开认知,外语教学的认知基础被提到教学思想的高度[2]。专四词汇音形义循环每一种操练卡和操练法,都充分尊重记忆思维和认知规律。在英语单词的习得过程中,从音切入,音形先行,词义紧跟,在遵循记忆规律基础上利用循环卡科学强化有效复习,最终达成对于陌生单词的理想化认知。

(一)优化语言输入,音形先行

语言习得是一个语言输入和输出不断交替的过程。语言输入的优化指的是“提高输入的理解度”,最为有效的输入是那些“可理解的,和已理解的”信息输入[3]。相对词形(拼写)和词义而言,单词读音是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因此,“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先从单词读音入手,制作英专四级2 000词一步三回头训练卡。其中“一步”,是指将单词音标倒拼一遍,“三回头”指分三次重复该单词,包括切分音节抓重音、边读边想抓重音、边读边听抓重音等,通过一步三回头训练法,充分调动眼、耳、口等五官,积极参与单词音节和重音操练[1],从最容易入手的语音切入,让学习者便于学习,愿意操练。

在此基础上进入2 000词循环A卡的学习,即在巩固单词“音”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对于单词“形”和单词拼写的把握。2 000词循环A卡共40个部分,以5个单词为一组,10组为一个部分。每张卡片包括5个单词的音标和拼写,用圆点符号将音节分割开来。同时,单词按照词性进行颜色归类,重读音节用红色高亮显示[1]。因此,通过以音切入,音形先行的训练方法优化信息输入,培养语言潜意识和条件反射,为后期顺利输出打下牢固基础。

(二)科学强化合理循环

语言学习和记忆有着紧密联系。桂诗春先生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实践篇》一文中,讨论了记忆幂法则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即一个词需在不同语境里出现5~10次才能记住,而人们反应速度随着练习次数按幂级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单位的强化,进行相关模拟场景训练,获得对这些语言单位的有效掌握[4]。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设计合理循环顺序,达到科学强化目的。具体而言,根据短时记忆的最佳容量,循环卡5个单词一组,10组为一个部分,每组根据记忆规律反复出现6次,顺序分别为:1—2—3—4—1—5—2—6—3—7—4—1—8—5—2—9—6—3—10—7—4—1—8—5—2—9—6—3—10—7—4—1—8—5—2—9—6—3—10—7—4—1—8—5—2—9—6—3—10—7—4—8—5—9—6—10—7—8—9—10[1]。通过输入循环操练,将输入变成吸入(intake),为最终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三)浓缩记忆单位,创造故事情境

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一般在7±2,且保留时间很短,通常在20秒内。我们将任意5个孤立单词串成一个故事,缩小记忆单位,从而增加记忆容量。换句话说,输入不可能在真空状态下发生,必须与情境密切相关。在熟悉单词音形的基础上,将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五个单词关联起来编成故事,第一时间运用词汇创建语境,并在语境中尝试运用新单词,通过故事形成联想记忆,快速记忆单词词义。将原先5个记忆单位浓缩为1个记忆单位,通过具体语境展开的故事加深对单词词义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固之前音和形的操练,培养语用意识。

(四)巩固记忆有效复习

Langacker认为记忆需要强化和巩固,提出“自动化”(automatization)概念,即学习者通过多次重复操练,完全掌握某一结构,并对该结构的使用达到娴熟和自动程度,不需要任何有意识监控[5]。为了达到强化和巩固记忆的目的,专四词汇音形义循环法提供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复习卡,包括2 000词音形复习卡、2 000词中文复习卡和2 000词故事复习卡。细言之,2 000词音形复习卡着重复习单词的音和形,2 000词中文复习卡和2 000词故事复习卡着重复习单词词义,其中中文复习卡提供的是每个单词单独的释义,而故事卡提供的是5个单词串联起来的故事情境,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最合适的形式强化记忆,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目标。

(五)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

Lakoff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概念(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 ICM),并称之为经验完形(Experiential Gestalt)。所谓理想化认知模型,指的是“人们用以组织知识的结构”[6],或者说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7]。一个ICM可以视为由若干CM组成的集合[8]。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词汇循环操练法试图通过分开和组合操练,在词汇音、形、义的认知模型基础上,借助合理循环和科学复习,构筑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词汇理想化认知模型。

三、认知视域下“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安徽工业大学2016级和2017级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其中2017级学生组成4个特选试验组,每组5~6人。特选组在自愿报名基础上,经过面试筛选并参照高考成绩,依据英语现有程度和地方口音分层抽样组成4个小组。其余实验对象(2017级28人,2016级25人)均为自愿原则下的任意抽样。所有被试在规定的18周内系统操练英专2 000单词音形义循环卡,在有效记忆词汇基础上夯实语言基本功。

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音形义词汇循环训练策略方法效果如何?(2)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基本信息;(2)训练前“音形义”掌握或实践情况;(3)实训前词汇学习目的;(4)实训前词汇学习效果自评;(5)训练后效果评价;(6)训练后词汇学习策略变化。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79份,收回 74份,收回率 93.7%; 男生 13人,女生 61人;2016级 25人,2017级 49人。所有数据全部录入SPSS 17. 0进行数据分析。这里主要对实验前被试“音形义”实践的基础数据和实训后的效果问卷,开展问卷信度检验(问卷主体部分为里克特量表)。

在利用SPSS软件“度量-可靠性分析”工具分析问卷信度系数基础上,对问卷做了必要删除和调整,最终预测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s Alpha)较高,实测中问卷整体信度为0.766(其中主体部分“实训效果评价”“实训中词汇学习策略变化”分项信度分别为0.854、0.781)。从信度分析结果可见,整个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是可信度较高的测量工具。该问卷设计除了样本基本信息外,主要涉及五个维度的评价,每个维度针对同一潜变量设计有3~7个子题项。因子分析结果显示,5个潜变量均由相应题项测得,与理论设计相符;大多数因子负荷在0.60~0.70之间,适合因子分析。以上数据显示,研究组为开展本实验而设计的问卷中,5个潜变量结构效度良好,测量结果效度较高,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结构效度:5个主因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二) 实训效果描述性统计

问卷对实训效果选择题的答项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表6所示:

表2 实训效果总评“对我有效”评价结果

表3 实训效果分项“助我有效提高英语发音” 评价结果

表4 实训效果分项“助我有效解决单词拼写” 评价结果

表5 实训效果分项“助我有效夯实英语基础” 评价结果

表6 实训效果分项“相对其它单词记忆法更有效”评价结果

由表2-表6可见,有效性评价因子“对我有效”“助我有效提高英语发音”“助我有效解决单词拼写”“助我有效夯实英语基础”的总有效性(“有时”“经常”“习惯如此”累积)分别为97.3%、95.9%、97.3%和95.9%,横向参照值“相对其它单词记忆法更有效”为90.6%;显著有效性(“经常”“习惯如此”累积)分别为77%、68.9%、66.2%、63.5%和48.7%。

(三)有效性组间差异

有效性评价因子共有5个题项(q20-q24),依此题项逐一探求各组间的训练效果差异势必繁琐。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有效性评价主因子“对我有效”(q21)与其它有效性评价因子“助我有效提高英语发音”“助我有效解决单词拼写”“助我有效夯实英语基础”和“相对其它单词记忆法更有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高度正相关关系,结果分别为r = 0.842, p = 0.000 < 0.05;r = 0.673, p = 0.000 < 0.05; r = 0.421, p = 0.000 < 0.05。q21与q20、q22、q23、q24之间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该题项组信度为0.854,题项之间一致性较高。

依据上述题项组之间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主因子题项“对我有效”(q21)在不同实训组中的答题情况则可以探求训练效果的组间差异。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所在组别对该训练法有效性评价的核心指标(“对我有效”)无显著影响(X2=21.451, df=15, p=0.123>0.05)。这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一致,即不同实验组对实验效果主因子“对我有效”的评价无显著差异(F[5, 68]=0.684, p=0.627>0.05)。Bonferroni 事后检验结果也显示,各组之间均值差异(MD)极小,无统计意义。这表明不同组别的被试使用该训练方法后无效果差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被试对实训效果主因子“对我有效”(q21)的评价亦无显著影响(X2=1.992, df=3, p=0.574>0.05),这表明不同性别在该训练方法中无效果差异。

(四)有效性相关分析

由于受限于篇幅,这里只报告问卷所有题项中与训练效果评价主因子“对我有效(q21)”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因素。如表7所示,在“已有实践基础”“训练目的”“效果评价”“小组活动”“学习策略”维度下分别有若干题项与“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实训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中未出现题项即与训练效果“有效性”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为非影响因素。

表7 有效性显著相关因素列表

四、讨论

(一)有效性适用性

为了探寻实验对象基础成绩、年级、性别、分组等对实训效果的影响,训练组被分成了2017级特选组(ABCD)、2017级随机组和2016级随机组,特选组是在自愿报名基础上的分层抽样。从上文“有效性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可见,不同分组、性别、年级对实训效果均没有显著影响;而“有效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因素中仅有“已有实训基础”维度下两项与实训效果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皮尔逊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仅为0.3左右,为低度相关关系(如表7)。故结合上文“有效性组间差异”和“有效性相关分析”,我们认为数据分析结果具有明确的指向提示,即“词汇音形义循环训练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受性别、年级、分组与基础成绩等因素的影响)。

(二)有效性成因

由表7可见,有效性显著相关因素中,“已有实践基础”“小组活动”这两项列表题项和“效果评价”中“相对其它单词学习方法更有效”选项与“有效性”之间仅存在低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均小于0.4),即这些因子对“词汇音形义循环训练”效果影响不明显,这里不予讨论。

“训练目的”中三个子项“为了培养外语能力”“为了了解外国文化”“为了扩大词汇量”与“有效性”之间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784、0.410、0.569,为中高度正相关关系,表明被试使用“词汇音形义循环训练法”具有明确的学习(行为)动机。该相关性与学习动机理论一致。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个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构成;而“认知内驱力”将求知作为目标本身,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认知欲[9]。因此,可以认为这三个子项是通过“认知内驱力”的作用机制产生学习效果的。

“效果评价”下的其余3个子项“助我有效提高英语发音”“助我有效解决单词拼写”“助我有效夯实英语基础”与“有效性”之间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842、0.701、0.673,为高度正相关关系,表明被试使用“词汇音形义循环训练法”的效果感受“反哺”了该学习行为。这3个子项实际上是一种成就动机。“提高英语发音”“解决单词拼写”是对学习者有直接、近距离时空影响的动机,而“夯实英语基础”则是长远影响的动机。高一虹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必要区分这两类并存而影响范围不同的动机[10]。这种差异也可能是引起前两者与训练效果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关系(r>0.7),而后者为中低度相关关系(r<0.7)的原因。

“学习策略”维度下的2个子项“坚持使用该方法参加小组单词操练活动(q29)”“我自觉将该训练法用到其它单词和相关学习活动中(q31)”与实训效果之间也呈现中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分别为0.608、0.744),这表明实训效果与被试运用该方法之间存在典型的直接相关关系,亦即学习效果是该“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直接作用的结果,也进一步表明该训练方法具有显著有效性。此外,“坚持使用”“自觉”(用到其它词汇学习活动中)表明该方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音形义结合”的词汇策略习惯。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生运用该训练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该效果主要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认知驱动”和成就动机有关。当然,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这里我们只是基于实验数据的一种模型探讨,旨在探求影响该训练方法的直接因素,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三)有效性局限

由表2-表6可见,被试运用该方法进行词汇学习的效果总评价(“对我有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常”有效、“总是”有效的累计比为77%,而“总是”有效的单项比仅占16.2%;效果评价其余分项的显著有效性总体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应该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由训练“周报表”可见,被试在训练阶段遇到的难度较大(如表8)。这可能是有效性“总是有效”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

表8 实训周报:一周难点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绩动机理论,个体成就动机的合成倾向等于追求成功的倾向减去回避失败的倾向(Ta = Ts - Taf)[9]441-444。显然,任务难度较大时,学生会趋向于回避失败而采取消极行为(不完成学习任务等),从而影响预期学习效果。因此,在运用该词汇策略时应注意将任务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学习目标也不宜过高。

五、研究结论

实证数据表明,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变量控制合理,测量工具信度高、效度好,实训效果总体较好。根据实训效果描述性统计结果、有效性评价组间差异分析、有效性相关因子分析和有效性因素讨论,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论:“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词汇学习方法,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优化语言输入,音形先行,增强单词发音和词形拼写的准确性;浓缩记忆单位,创造故事情境,有效记忆单词词义;科学强化合理循环,巩固记忆有效复习,帮助学生形成“音形义”理想化的认知模型,夯实英语基本功。

词汇学习策略各有所长,词汇记忆并非真正目的,而是达到一定训练量之后的必然结果。词汇训练真正目的在于训练语言能力,夯实语言基本功。换言之,词汇训练过程中肢体,包括眼、耳、口、手等得到充分训练,形成必要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层记忆。因此,词汇学习需要量的积累,需要运用正确方法重复循环。“词汇音形义循环操练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受学生英语基础、年级、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其运用效果主要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和是否坚持使用该词汇学习策略有关。

猜你喜欢
词汇实训单词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单词连一连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看图填单词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