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传播的要素、范式与策略分析

2020-08-21 00:23
关键词:理性主义法语浪漫主义

张 燕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部,北京 100083)

“语言传播,指A民族(包括部族)的语言被B民族(包括部族)学习使用,从而使A民族(语言领属者)的语言传播到B民族(语言接纳者)。”[1]它实现了语言在不同民族和部族之间的跨族传播。

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重视语言传播研究,纷纷著书立说。相关研究具体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别研究,比如《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2]梳理了八个国家的语言传播状况;《国外语言传播的政策、法律及其措施刍议》[3]从八个国家语言传播政策、法律及措施入手,将语言传播视为国家文化战略和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另一类研究为理论研究,比如《什么力量在推动语言传播》[4]引发学界对语言传播动因的思考;《语言传播的理论探索》[5]则建构了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混合模式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模式+。学者们的术语还不完全统一,有的使用“语言传播”,有的使用“语言推广”,但其所指一致。当前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如何基于国别研究,做好语言传播的理论建构,并思考相关启示,从而“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6]。

一、语言传播的要素分析

库珀认为,语言传播的相关问题可以归结为“谁采用了什么,什么时间,在哪儿,什么途径,为什么”(Who adopts what, when, where, how and why)[7]。时隔数年,库珀将包含语言传播模块在内的语言政策相关研究内容细化为“政策主体因为何种原因、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何种途径、经何种政策制定过程、力图影响哪些人的行为、取得了什么效果”[8]。基于库珀的分析,语言传播的要素可以归纳为:语言传播主体、语言传播客体、语言传播行为、语言传播目的/动机、语言传播条件、语言传播方式、语言传播手段和语言传播效果。而这些要素之间最重要的是语言传播主体和语言传播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从语言传播主体出发研究语言传播政策,就需要思考该语言传播的目的/动机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能促成语言传播客体接纳某种语言。从语言传播客体出发研究,就需要思考该客体对于传播语言接纳或排斥的目的/动机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采取什么方式或手段接纳/排斥某种语言。而语言传播主体和语言传播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决定语言传播行为的传播效果。

语言传播要素分析思考:

1. 语言领属者是否有意识跨族传播该语言。该传播主体是在什么范式的影响下,以什么样的策略促成了语言传播。

2. 语言领属者有意识促成语言传播对象是传播客体,他们可以是语言接纳者,也可以是语言排斥者。该传播客体,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语言传播政策有什么样的反应(如图1)。

图1中,最大的长方形意味着制定语言规划理论的大背景,它可以是传播主体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与各国间的国际关系状况等。在不同传播范式的推动下,传播主体存在不同的传播态度,也因此会使用不同的传播策略,而这些范式、策略都会作用于传播客体。与此同时,传播客体会在不同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对传播主体的政策有不同的反馈,并反作用于传播主体的传播过程。基于此,语言传播可以分析为传播主体在相应范式下使用相应策略对传播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图1 语言国际传播理论示意图

二、语言传播范式分析

语言的传播最早是与殖民活动紧密相连的。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这四种语言都曾具有殖民语言身份,在传播进程与传播效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从这四国语言国际传播的路径来看,可以发现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别。其中英国和法国是最为典型的两个极端,德国和西班牙则相对温和。

(一)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

文艺复兴之后,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思潮在欧洲盛行。理性主义主要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兴起的,它重视思想的自由和解放,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主张博爱、平等;浪漫主义则重视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并直接促成了民族主义的产生。

英、法、德和西班牙四个国家都曾经受到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思潮的影响,但在其语言传播的路径上可以发现,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范式侧重点。在不同范式的影响下,催生出不同的语言传播政策。总体来看,英国传播的主要模式是理性主义;法国受浪漫主义影响最深;德国在前期传播过程中受到浪漫主义的极大影响,但是在战后有意识地减少浪漫主义的影响;西班牙殖民时期过早,因此前期没有明确的范式指导,但到后期,西班牙一方面受到恢复昔日辉煌的浪漫主义引导,一方面又受到在拉美等地凸显西语交际重要性的理性主义的影响。

虽然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可能在同一国家的不同阶段,甚至是同一阶段同时出现,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理性主义把语言视为单纯的工具,浪漫主义则把语言当作一种观念或者信念的象征载体。这种范式的形成与国际、国内大背景有着很大关系。

当前英语的传播,并不带有太多的浪漫主义色彩;相反,族群间交际的必要性、英语的工具性,成为英语传播的理性范式特征。英国凭借着麦卡锡主义等霸权思想和长期的殖民统治,成功实现了对诸多族群的语言文化替换过程;目前英语在诸多地域都拥有大批的语言使用者,英国、美国等英语母语国家的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这使之有底气从理性主义范式出发,从经济的角度继续提高英语的使用频率,扩展英语在国际上的使用空间。英语被推崇为最适合族际交流的跨国跨族群的交际语言,与国际、国内大环境关系密切。

浪漫主义对法国影响巨大,受该范式影响下的语言政策衍生出“法语至上”的意识形态。又因法语曾在欧洲享有贵族语言身份,更让法国人将法语视为最优美的、最高贵的语言,认为法语是强化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因此,与其说浪漫主义范式驱动下的法语传播蕴含着传播法语文化的使命,不如说是法国通过传播语言传递出族群优越感,并努力使其他国家认可其优越感。这种浪漫主义范式带有太多的怀旧情结。

德国和西班牙也存在怀旧的成分,但德国更加推崇理性主义范式,浪漫主义范式特征并不明显。这与德国在二战后有意避免宣传德语优越性,消除自身的纳粹色彩有关。这在其语言传播机构的简介中也可以一窥究竟。歌德学院官方网站将1951年视为机构成立之日,并将德国科学院轻描淡写为歌德学院的前身;实则这两个机构是一脉相承的传播德语的同一个机构,日期的确立暗含去纳粹色彩的宣传策略。相比较而言,西班牙则兼有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征,一方面力推西班牙语的工具性价值,一方面强调西班牙语背后的文化价值。

(二)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英国曾经受到强势麦卡锡主义影响,对殖民地实施同化政策,这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殖民语言政策中都有所体现。但自由主义最终还是占据上风,印度出现东学派与西学派之争就是自由主义的典型表现。进入后殖民时代,英国并未放弃英式英语标准的主导权,但后起之秀的美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各种英语变体的存在,使英语传播中的自由主义倾向愈发明显,语言传播政策更多地体现出放任、自由的特征。

法国,则与之完全相反,它的保守主义特征最为突出。法国的一统思想是以法国为唯一中心的意识形态,法语纯洁主义更是它确保中心地位的举措之一,而这又使之成为保守主义的重要代表。尽管加拿大魁北克近年来在法语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以法国为中心的主导作用依然没有改变。这种主导地位的形成与其在殖民时期就重视加强各殖民地对法国宗主国的认同感有很大关系。

德国、西班牙则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结合体。这种自由主义是早期忽视语言政策作用下的产物,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自由主义主要源于不作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保守主义的特征。二者都开始采取措施,通过规范语言的形式,确立德语或西班牙语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主导地位。

三、语言传播的策略分析

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语言如何承载道德、社会和政治价值观的构念”[9]。从语言传播的意识形态来看,在一个国家内部,它主要指的是显性政策还是隐性政策,是单语政策还是多语政策;而在语言的国际传播中,则表现为是显性政策还是隐性政策,是单一语言对抗策略还是多语联合策略。英、法、德、西四国的语言传播,既包含显性和隐性政策,又包含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的对抗和联合策略。

(一)显性与隐性

英国主要从经济角度强调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必要性,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历史上通过武力和宗教来实施赤裸裸的语言侵略政策。进入后殖民时代,英国语言政策更趋缓和,也更加隐蔽。美国经济的大发展则进一步助推英语的国际传播,各英语变体国家的存在帮助英语实现多渠道传播。

法国,相比较而言则是显性传播语言及文化、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从传播的效果来看,法国虽处心积虑但效果不佳,英国蜻蜓点水却渗透深远。除了传播策略的区别之外,是否重视该语言的其他变体也关乎传播的效果。法国过于注重维护法语的纯洁性,且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他法语变体在法语传播中的作用,这也是造成法语传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西班牙的语言传播政策更多地具有显性特征。由于受到国际语言发展空间的限制,二者都在积极谋求更加稳健的区域语言地位,在语言传播模式中更加主动,并对地方语言变体的存在抱有更加开明的态度。

(二)对抗与联合

英语和法语之间一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法语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在很多法语国家,英语逐渐取代法语地位,比如在卢旺达,英语地位逐渐上升,法语地位逐渐下降,并最终沦为选修课。这被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阴谋”。卢旺达是英国跨越原有英法语言边界,并延伸英语势力的典型代表[10]。而在印度,英语成为中立的不代表任何宗派利益的语言。

英语另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它的使用范围广泛,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域都使用英语。目前英语是最为强势的语言,而法语、德语、西语等就属于较为弱势的语言。这些语言的国际传播都使用了对抗和联合策略。因此,在英语成为欧盟语言之前,法、德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当英语成为欧盟语言后,则出现了法、德面对共同竞争对手,携手对抗英语的态势。英国脱欧后,英语仍然为欧盟官方语言。法、德在谋求各自语言地位的同时,又共同致力于降低英语在欧盟中的地位。此外,有意识地重视特定群体的移民就是其中的一个策略。如加拿大的魁北克人,有意增加有法语背景的移民数量,也是希望通过扩大法语使用者的人数来改变法语在加拿大的地位。

四、结语

语言传播要素可以理解为是语言传播主体和语言传播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一种语言的领属者,希冀通过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传播的走向,通过因势利导或者强制政策,让某种语言成为语言传播客体愿意接纳或拒绝使用的语言时,语言传播就在发挥作用。语言范式有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别,语言传播策略有显性与隐性,对抗与联合策略。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在相应范式下,使用相应策略对传播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相比较而言,隐性传播更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在国际语言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加大与其他语言的合作力度,亦可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法语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