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
[摘 要] “教学做合一”强调“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应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能够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做合一”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的整合、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配套的教学设施等。通过对电子线路课程进行“教学做合一”实践过程的探索,分析提高专业课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关 键 词] “教学做合一”;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226-02
电子线路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如何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效果,对中职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个考验。因此,探索“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应用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解读“教学做合一”
中职教育的教学有理论教学、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这三种基本形态。徐国庆(2015年)认为,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其教学过程就是“做中学”,并指出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就是很好的理实一体化。
“教学做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做”是中心,主张在“做中教”“做中学”,视“教学做”为一体。因此,笔者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将理論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的过程,是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过程。
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普遍实施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仍是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或者是单一技能的训练,而技能训练课程是一种机械性较强的操作训练课,并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综合化的职业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正确解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做合一”实践
(一)明确课程性质
电子线路是一门研究各种电子线路组成原理和应用基础知识的学科,是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对口单招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理论知识,比如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和应用;分析各种单元电路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电路;并使学生具备电子线路安装与故障检测的能力,胜任维修员、装配员等职业岗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会造成教学内容重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整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内容重组
“教学做合一”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开发“做”的学习任务,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笔者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不同的项目,各个项目之间可以并行也可以层层递进,每个项目有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任务,各项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简单直流稳压电源”这一项目为例,这一项目中有四个模块,分别是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稳压电路。各个模块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每一个模块包含多项任务,依次为识读元器件和电路图、分析电路原理、安装与调试电路、故障排除,各项任务之间环环相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学生明确任务内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
2.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教学做合一”强调“做中教”,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敏锐把握“教”的时机。通过创设工作情境,提出问题,从而引出项目内容。新生产的一批信号发生器的内部直流电源电路板存在故障,需要进行故障排除。根据提供的电路原理图以及电路板,开始本项目的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稳压电路的模块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实践应用举例:手机充电器的输入为交流电,输出为直流电压,这其中是怎么转换的?由半波到全波,输出电压波形的脉动程度还是比较大的,输出的直流电不稳定,如何改善呢?如何进一步滤除脉动成分,使输出电压变化平缓呢?或者通过实验现象:用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当负载发生变化时万用表的读数是否变化?当在发光二极管两端并联稳压二极管时,电压表读数没有变化。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自然地将模块学习内容联系了起来。
通过设计“做中学”的教学活动,从实践性问题当中引申出理论知识,教师要把握“学”的时机。常常实践性问题都来自对实践过程的积极反思,当学习者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中的某种现象或者操作时,诸如“为什么能这样做”的此类问题就会产生。例如,上述的实验描述:如果在负载两端并联稳压二极管后,再改变负载时,电压表读数一直没有变化,说明输出电压是大小恒定的直流电,“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候迫切需要学习稳压二极管的特性知识了。
3.适时评价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学生在“做”任务的各个环节中适时有效地评价,能够建立起实践和理论之间的适时联系,教师能够及时把握“教学”时机。适时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补充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每完成一项任务,学生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教师及时对阶段性成果做出质量评判,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三)教学实效
1.激发了学习兴趣
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内引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工作环境,通过仿真软件的使用以及实际电路板的检测,使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有效发挥了学习主体地位,并且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提高了综合能力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会了根据工作任务寻找解决方案,主动学习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知识。整个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项目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过程中,通过组内成员合作与探究,利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对电路板进行调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3.渗透了职业素养
以本次项目为例,学生通过操作仿真软件模拟短路故障,测试短路电流,分析電路短路的危害,增强了安全意识,也避免了在后续的电路板焊接过程中焊反带有极性的元器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精神融入技能训练中,以实际产品的故障维修为导线,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及安全生产意识。
三、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通过“教学做合一”教学实施的探索与总结,能够确定的是实施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中职教师有多方面能力的高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提高教师质量才能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因此,培养教师相对应的教学能力刻不容缓。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将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按照其本身的逻辑组织,而是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被组织,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明确知道各种类型的知识在实践中如何使用,一项实践包含哪些理论知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自身应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需求,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自我选择培训方式。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实践工作技能、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才能帮助学生胜任以后的工作。
(二)参与教材开发,提高实践性反思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定位于实践知识的教材,在设计时如何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与任务相关的各类实践知识,以及如何在实践基础上合理地展开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师参与到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围绕“做中学”的任务将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叙述。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发现自身实践教学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反思去探索解决方法。中职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参与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更重要的是将开发成果付诸实践,并在教学实施中反思研讨,不断改善和提高。
(三)下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中职教师只有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接受技术训练,才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将企业实践的成果应用于教材的编写和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强化企业培训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针对性地参与各种培训
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各级各类的培训有很多,现有的相关培训大多数是“讲座式”培训,教师普遍能够接触到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虽然短时间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因为言语层面的实践知识很难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因此必须改变培训的方法。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践培训,有助于教师在团队中交流和学习。笔者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获得。这种针对性培训的内容应贴近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行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理性看待理实一体[J].职教论坛,2015(3).
[2]徐国庆.何谓做中学[J].职教论坛,2015(6).
[3]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4]薛冬.“教学做合一”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26):25-26.
[5]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8):16-23.
[6]张国红,朱孝平.中职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基于一次区域性中职专业实践课系列教学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7]刘迪.中专电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8]张小红.“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在《电子线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5):173-174.
[9]马凤芹.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1(9):115-11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