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入”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四位一体”

2020-08-20 15:56吴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2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吴薇

[摘           要]  从新时代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三入”视角,即:入心、入脑、入行,阐述这三者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并在新“三入”视域下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四位一体”:以网络为阵地,以新媒体为依托,以网络信息为媒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关    键   词]  新時代;高校;思政课;新“三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04-02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大国地位不断稳固,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使命担当。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不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国关系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以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文化价值观遭遇更大冲击。为此,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遭受挑战

信仰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也是实现公民个人人生价值的力量之源。为此,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校园中的大学生不再只安于一隅,每天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接触到纷繁复杂的信息、多元化的文化价值理念。为此,受负面信息的传播引导,精致的利己主义、娱乐至死的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会产生怀疑感、抵触感,甚至是排斥感,从而产生信仰的迷茫,严重者会陷入信仰危机。为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遭受挑战

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将不能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学更是如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是要注重教育教学实效性。如果脱离了网络而照本宣科,就无法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三)意识形态教育遭受挑战

信息开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接收到的信息错综复杂,真假难辨,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借助新媒体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入侵,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很多时候,一段抖音、几张照片、一些非主流的信息或舆论,往往会入侵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甚至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巨大冲击,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学生通过网络信息产生的质疑与排斥,将会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三入”视域

传统的“三入”要求即:入耳、入脑、入行。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就需要从新“三入”视角去研究思政课教学,即入心、入脑、入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政课如何征服学生,使之入心、入脑、入行。

(一)新“三入”的涵义

1.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此,要想讲好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提出“三入”,即入耳、入脑、入行。笔者认为,要想在新时代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入心”。这里的“入心”,指的是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引发共鸣。思政理论课要打破过去枯燥乏味的认知,真正发挥好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真正做到铸魂育人,首先需要让学生对其“动心”,进而“入心”。只有“入心”,才能“入脑”,然后才能“入行”,所谓“心动才能行动”。

2.入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思政课,就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即是说,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场坚定、明辨是非、情怀深厚、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此,思政理论课在引导学生“入心”之后,还要让其“入脑”。所谓“入脑”,就是让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既要让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又要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明辨是非,端正态度、坚定立场,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

3.入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所谓“入行”,就是“知行合一”、力行实践。在引导学生“入心”“入脑”之后,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入行”,将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紧密结合,身体力行。

(二)“入心”“入脑”“入行”的关系

在思政课教学中,“入心”“入脑”“入行”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

首先,“入心”才能“入脑”。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不“入心”,就不会对思政课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那就无法“入脑”,不会认真去聆听,用心去学习,就无法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武装学生的头脑。

其次,“入脑”才能“入行”。如果学生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入脑”,真正做到消化吸收,深刻理解,那么就不会对思想政治理论真懂、真信,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明辨是非,无法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报国之志,那么就无法做到“入行”,不可能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为此,我们要从新“三入”角度去变革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实效。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四位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就是高校思政课要提高实效性的问题。为此,高校思政课要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紧紧把握好时代脉搏,从新“三入”视域下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做到“四位一体”:即以网络为阵地,以新媒体为依托,以网络信息为媒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一)以网络为阵地

以网络为阵地搭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以教室为主阵地来开展课堂教学,但是这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变化了。思政课要创新,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从学生关注的地方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入心”。当前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们都离不开网络,各种网红人物、网红视频、网红语言等成了学生追捧的新对象,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关注学生的注意点,思政课的教学阵地也需要适当转变。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背景下,不断开拓网络教育新阵地,搭建好各级各类网络教育新平台,开展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不断开发网络思政新课程,建设好网络思政信息资源库、视频资源库等,从而不断提升网络阵地的吸引力。

(二)以新媒体为依托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把媒体内容数字化了。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无论是声音还是视频,都被数字化并装进了可移动设备里。今天,人们用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联网获取最新的资讯、最廣泛的信息、最前沿的知识等等,抖音、微信、QQ等成为学生每天最亲密接触的新媒体。思政课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做到“入心”“入脑”,就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以新媒体为依托,拓宽课堂教学渠道,借助新媒体,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新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真学”。

(三)以网络信息为媒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当今时代,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扑面而来,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其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者,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一些负面的思想,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等,甚至发表一些精日、精美等言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关键期,一方面他们渴望成熟,一方面他们还未真正成熟。这个时期如果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些学生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而走上岔路。为此,思政课不能空洞地讲理论,要想抓住学生的“心”,要真正“入心”,就需要在千千万万的网络信息中精挑细选最能符合学生的兴趣,最能紧跟时代的潮流的那些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张图片、一段抖音,就能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要善用网络信息,将之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入手真正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从而将思政理论知识“入脑”,在对社会真善美的认同、假丑恶的批判中,做到“真懂”“真信”。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因此,思政课要“入行”才能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思政课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将课堂内实践与课堂外实践、校园内实践与校园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到更广阔的地方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用”,将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总之,要想提高大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就需要做到“入心”“入脑”“入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2]程仕波,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2-26.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4]刘大芳,朱美玲.基于立德树人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探索[J].南方农机,2020(1):156-157.

[5]高翔,杨云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