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延竹 张爱文 朱晴 罗莎
[摘 要]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为氯碱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开发提供了契机。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氯碱生产技术作为一门岗位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研究該课程建设,对提升课程的实用性、缩短学生的岗前培训、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化工行业现代学徒制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 键 词] 校企共建;课程建设;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9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证实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建设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1]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2]对于氯碱生产技术课程来说,做好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实用性,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
一、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和教材。课程建设开发是校企紧密结合的起点,是对人才定位的落地点,需要开发出满足双方意愿、需求的课程,课程建设中要体现双方的职责和功能,只有校企按照开发的课程协作完成人才培养,才能改革以校方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现工学结合、学徒个人发展成才的目的
传统的工学结合,学校制订实践任务,企业辅助完成,不利于学徒的能力培养。工学结合需要的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学习和实践——既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又完成企业岗位任务,这就要求校企共建课程,将学校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深度融合。
二、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的原则
(一)校企协同开发
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要兼顾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促使两者融通和衔接。[3]校企协同开发是使两种课程融通衔接的前提,由校内任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技术能手共同负责,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校企目标统一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徒要掌握理论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既完成学校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又完成企业课程的岗位任职培养目标。以“双培养目标”相统一为前提制订课程目标,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同时又满足企业岗位的用人要求,为学徒成长奠定基础。[3]
三、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及实施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有效衔接
课程教学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目标与岗位技能相衔接,详细内容见表1。
(二)突出双主体,组建“双师团队”
校企双方的双主体参与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基础,双师团队是保障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企业教师对化工工艺流程和设备非常熟悉,能将实践经验穿插到教学中,使学生对生产实际和化工工艺流程图等有一个感性认识。双师协作,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任务,使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互补、共进。
(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氯碱生产技术课程考核的具体方法见表2。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氯碱生产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本课程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双主体共同建设开发的具体情况,主要包含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建设及实施要求。课程建设体现了“双主体育人,双师授课”的特点,兼顾了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学徒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宋平.浅析高效课堂: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因素[J].学周刊,2018(19):122-124.
[3]智利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4- 57.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