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孙红梅
【摘要】思想是导向行为的基础,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率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中教书育人的根本,思政教育既是指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内容,亦是管理学生的辅助要素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效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思政教育进行学生管理的应用策略,以供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 学生管理 问题探究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专业职业技能,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人文精神。基于此,高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并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效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提升,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提供氛围,并不断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内涵,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文精神教育
在新教改理念下,高校在进行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时,其主要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主要目标,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高校教师的疏忽,高校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明显不足,而由于缺乏人文素质与精神教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导致学生的素质低下,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高校也无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配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进行,但从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实际工作开展来看,多数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少采取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的方式进行。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管理具有密切关系,若没有实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但依赖思政教育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那么其工作效率便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较低。
(三)缺乏足够的法制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当以法制教育的方式不断推进深入。但由于部分高校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多数高校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法治教育的落实程度较低,导致学生管理过程中并没与起到法制教育的实际效用。
(四)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定凸显与注重,但多数高校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导致在学生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理念的地方无法得到体现,导致这种情况下的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使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降低,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充分加强思政教育力度
只有加强思政教育力度才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效率,为在实施方面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去实施:
其一,应用先进思政教育理念,并充分引进现代先进学生管理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应当仅是在课堂上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更多的是应当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落实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从而从“知行”上将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并使学生让其作为思想行为标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从而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能够高效开展。
其二,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具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高校思政教育亦然如此。基于此,高校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应当不断随着社会发展改变教学与管理方针,并根据高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能力等方面的要素,逐渐丰富并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从而使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管理水平提升。
(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上文以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思政教育以及学生管理都具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一方面,高校多数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并未完全固化,在现代社会多样化以及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前,多数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变化,从而出现心理疾病。基于此,高校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适当的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工作,并给与学生们更多的关注,从而及時发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并及时给与帮助,使学生能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从而为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助力。
(三)丰富教学方式
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时,不应当仅将其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去丰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集体活动会更加具有参与积极性,并且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用。基于此,高校在思政教育开展中,可采用如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讲理论知识实际化,让学生以实践出真知,在社会实践中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群体中的组成部分。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来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品格与思想,从而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奠定基础。
(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观念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凸显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亦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管理目标。基于此,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首先要为学生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环境,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观念对学生的约束,并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中心,要给与学生充分关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与管理中要积极运用鼓励、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效率,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以学生为基础的新校园教育环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高校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探究先进理念,摒弃老旧思想,从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环境,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为主要目标,从而为学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瑗.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9(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