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玲
统编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以“教读”“自读”“课外导读”,组成“三位一体”的课型结构。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说明文进行编排,其中前两篇是教读课,后两篇是自读课。必读名著推荐文艺性说明文《昆虫记》。下面具体谈谈说明文单元教读课、自读课、导读课有效组合教学实践探究。
一、得法——教读的精义
教读的精义在于学“法”,就是得“法”于课内。教师重视讲解、指导和示范,学生在此方式训练中,重视模仿、体味、掌握,构筑特定文本阅读之法,即所谓的“教一例而知一类”是也。通过课文的教与学,师生共同确认语言文字背后的思维方式、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读说明文,必须“表”“里”并重:既赏析其“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水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品悟其“里”,除了整体把握全文说明内容之外,还要合理挖掘文中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读说明文,可以“感知浅层的‘里——赏析多层的‘表——品悟深层的‘里”为教学流程,由浅入深地分三步解读,形神兼收地获取说明文教读的价值。如《苏州园林》是教读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在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結构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基础上,重点教学生阅读策略,让学生通过比读发现异同点并提炼方法。
二、悟法——自读之精义
自读之精义,在于悟“法”,突显举一反三,是教读成果的检验,强调课内之法延伸课外。从教读而自读,强调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从而形成带有自我性的阅读能力。自读课型,重视以“例”悟理。学生以自读课文作为材料,运用教读课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自求自得,以此而形成自读课型。学生在此方式训练中,重在“习”,即运用、涵泳、领悟,构筑相似文本阅读之法,强调认同辨异,对思想情绪、思路结构、语言意蕴等的选取和呈现。
如学生对《蝉》这篇文章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苏州园林》这篇教读课学得的方法的基础之上,那么学生到底应该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什么呢?通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蝉》作为《昆虫记》中的一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昆虫记》以及这一类文艺性说明文的方法。
三、用法——导读之精义
导读是基于课外阅读而言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课外阅读,做好课外导读,既是对课内阅读的检验,也是对阅读能力和自觉性的检阅。课外导读重在以“例”用理,是引领指导阅读的一种辅导行为,以此而形成导读课型。统编教材特别重视对整本书阅读的辅导,是演练阅读能力的一个不错的途径。
如上完《蝉》这篇自读课文,直接引领学生对《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可以拓宽思路,探寻自读课文与名著导读相结合、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名著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总之,统编本教材设计新颖,材料选取精当。让教材资源整合,真正践行“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这样“教读”“自读”“课外导读”组成的“三位一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