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本文基于有效教学视阈,探究小学低年级课堂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多维课堂管理目标、采用适当教学方式、确定多元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课堂管理;课堂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251-02
课堂管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管理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内涵
(一)课堂管理
本文中的“课堂管理”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遵循着彼此协商设定的规则,通过课堂中双方的交流互动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课堂目标的有效
落实。
(二)有效课堂管理
“有效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协调影响教学的各要素,最终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其目的是构建师生协调、动态平衡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视角下小学课堂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对割裂,而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即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理念和策略的推动下,我国当前的小学课堂展现了新的面貌。
(一)教师课堂管理方式
从有效教学视阈来看,小学教师主要运用两种方式管理课堂:民主管理课堂,注重课堂管理的艺术性;用强制性、命令性的语言管理课堂。
1.注重课堂管理的艺术性
课堂情境1。某小学语文老师注意到学生甲带着塑料袋当头套,但看到他专注的眼神,故未强制他拿下,尊重了学生“真正”的课堂状态。学生乙在课堂上削铅笔、四处游走、强行插话,教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如耐心劝说、奖励别组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不予理睬等方式。
以上案例中,教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同学甲“带塑料头套”的行为,没有强制要求其改正,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尊严,为学生充分创造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同时,课堂中充满了课堂管理的艺术:语言方面,教师委婉指错,运用含蓄的语言和方法,对犯错的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行为方面,对课堂上部分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学生,教师并没有直接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通过眼神暗示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已经察觉到他的错误行为,从而改正其行为。
2.课堂管理目标具有片面性
目前,许多教师认为教室安静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甚至花费大半节课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2]。虽然课堂上是要保持一定的秩序,但这种片面性的管理,着重维护课堂秩序,弱化了课堂管理中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处在不安和焦虑之中,打压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其在课堂中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接受度、参与度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或教学水平较低,则可能会诱发學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情境2。某数学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且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没有关注到全部的学生。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眼睛看向窗外。
通过观察这节课,笔者发现该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并没有把课堂提问当成是师生有效互动的途径,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兴致不高,产生了一些课堂问题行为。
2.关注对学生的激励
有效课堂管理视域下,教师应争取学生的合作和支持,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激励和鼓舞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3]。笔者在该校实习时发现,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非常重视在课堂上激励和鼓舞学生。他们常用画花瓣、奖励贴纸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运用这种激励的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无形中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潜在交流,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认
同感。
三、小学课堂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多维课堂管理目标
实施课堂管理时要避免设定具有片面性的管理目标,要树立多元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教师不仅要注重显性课堂管理,更要注重隐性课堂管理,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其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和目标主动管理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减少维持秩序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新颖的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二)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行为。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所有教学技能,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4]。教师要学会选择,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投入课堂学习中。
(三)运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法
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促进“教”与“学”,还对课堂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不能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习成绩,而更应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协同创新等核心素养的评价。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实现有效教学。如学生是否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等。
综上所述,本文从有效教学视域出发,从课堂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和推论,得出教师应该建立多维课堂管理目标、选取适当教学行为、促进课堂评价多样化。上述讨论对当前小学课堂进行有效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篇幅和所学知识所限,笔者对小学课堂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室的空间管理等方面未能涉及。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对小学课堂现状进行考察和细分,多方面、多结构地进行
探讨。
【参考文献】
[1][美]克里克山克,贝勒尔,梅特卡夫.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凯丽.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7(24).
[3]陈红梅.小学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4]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
2001(7).
【作者简介】
张媛媛(2000~),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在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小学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