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丽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各行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基础教育牵系着所有家庭和千万教育工作者,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故而疫情期间的学习和复学等事项备受社会关注。各地教育部门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整合各类网上教学资源,运用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教学作业。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实施既是应对疫情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一次机会和特殊情况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检验。然而,期间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思考、研究和解决。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其次概述其现状,最后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贡献一己绵薄之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智慧校园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中国人民的根本福祉。无可非议,教育现代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位于核心地位,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所以基础教育的现代化乃重中之重,关系全局成败。科学技术进步驱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顺应新时代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规律,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充分感知师生的教学行为,为其提供个性丰富的优质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管理模式,以实现智慧教育为目标,这就是智慧学校[1]的内涵。智慧校园建设是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点项目,它的最终建成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全面迈向智慧化和现代化。
1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孕育、起步、应用、融合和创新是被很多学者广泛认同的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所经历的五个阶段[2]。
孕育阶段时间段约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当时的重点工作。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化教育馆、一些地方的中小學计算机中心和实验区校等机构参与其中。
起步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7年。由于当时教育资源的缺乏短缺,故当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建设是当时的重点项目工程。
2008年到2016年是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开始向教学渗透。信息化教育的理念持续更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程度不断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的标志。
始于2017年的融合阶段仍在持续进行,从事教育的主体不论是数量还是构成都有了优化,教育行业的整个业态发生了巨变。
创新阶段意味着教育信息化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网络技术兴起和快速发展,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项目正在祖国各地的学校里快速建设,基础教育的智能时代即将来临。
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有着深刻又复杂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个:
2.1 发展不均衡的情况突出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显著特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特点[3],同时,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发展亦不均衡。相对发达区域的学校,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所拥有的信息化设备的数量很少且较为落后。在此次疫情期间,多数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但是在终端设备、网络等资源上,相当数量的家庭无法满足要求,甚至于一些学校、老师也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
2.2 应用效率低的现象明显
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视,但是在后续应用上却不积极。光有“硬件”到位、“软件”跟不上,目标就无法达成,也就违背了发展的初衷和意义,且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课程设置、学校管理、考核机制、教师综合素质等。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效果并未得到公众认可。这样的结果是上述原因的必然。
3 提高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议措施
3.1 不均衡现状的改善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4],提出了到2022年要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目标,届时,教学应用将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将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将覆盖全体学校;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5];同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6]。诸多信息化政策的出台,必将使各类资源向教育倾斜,不均衡的现状必将得到有效改善。
3.2 优质数字化资源的整合
建设学校的数字化平台与创建丰富适合的课程是智慧校园项目整合教育资源的两个方面。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是一个集成环境,是将师生与课程连接的交互媒介,它让新知识的传播变得更迅速,让优质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容易。全面数字化的课程教材、配套教辅和各种学习资源将为师生提供丰富又个性化的优质教学资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理念的升级,教育资源的共享时代终将到来。
3.3 专业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
新冠疫情把我们的很多老师逼成了线上教学的实践者,很多人都觉得无所适从,原因在于他们还是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来授课,这是一个错误。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的学习能力、教学观念、人文素养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要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之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指导者与促进研究者;师德师风和育德能力是素养的表现,同时,老师需要通过对人类历史和各种文明、知识的广泛涉猎,形成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人文素养,这样才符合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3.4 高效全方位系统管理的重塑
学校各项管理系统的整合和智能管理模式集成创新的实现是信息化教育特别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智慧校园的项目中,管理者实时了解学校的整体运行状态和师生的学习、工作情况;紧急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地启动预案和进行信息的定向发布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建设将显著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学校管理系统可以与外部主体,比如行政部门、学生的家庭以及各类社会机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让各方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
3.5 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
高度行政化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各级学校必须依照政府的指令和管理运行,缺乏自主性。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各方参与的制度、组织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需。加大政府扶持,政府需從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安排,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调节手段,发挥带头作用。各类致力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企业机构构成信息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过合作,可以各展所长、取长补短,进而形成协同创新式的发展格局,该模式必将成为智慧学校建设的成功实践。
4 结束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向智慧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此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以看作是对信息化教育现状的一次体检,表现出的诸多问题,集中反映了建设过程中的短板,需要各方力量去面对、去研究、去一一解决。
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7]。我想,好的基础教育,可以普及知识、增长见识;可以强健体魄、提升素养;可以丰富精神、坚定理念;可以让真善美的种子内化于学生心田、外化于行。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不断完善、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园建设的快速推进,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8]必将建立。
参考文献:
[1] 王枫.面向2035的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内涵、特征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09.
[2] 祁靖一, 阮滢. 从“起步、应用”到“融合、创新”——中央电教馆王珠珠馆长谈我国未来十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1期.
[3] 崔英玉.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2,13(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