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兵
摘要: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生活化教学方法经过了实践检验,在数学学科指导中有很大应用价值,可以化解难点,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对学生的兴趣养成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为例,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路径,希望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引言:
尽管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体验和观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进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数学素养培养效果也得到优化。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1.1形式化特征显著
教学形式化指的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强制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引入方式过于生硬,未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更无法激发其积极性。具体来说,形式化的生活教学使简单的题目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解锐角、钝角、直角概念的时候,将其分别比喻成大宝、二宝、三宝,编造故事想要深化学生记忆,其实这样的方式反倒增加了记忆难度,且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不密切。
1.2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生活化教学就是简单设置情景来营造课堂氛围,这也是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之一。教师过度重视情境创设,就会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虽然生动有趣的课堂更利于学生学习,但实际上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折扣,所以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如“长方体”的知识教学,有的教师尽管给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素材,但是理论教学主导,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教学目标模糊。
1.3生活材料选择失误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时常会使用到不恰当的生活材料,影响课程的开展,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部分教师需要一天连续上很多课,使其缺少投入到备课中的精力,缺少对材料的筛选,备课缺少思考时间,从而使生活化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统计”教学中,部分教师选择的数据学生不熟悉或者是统计难度过大,反倒影响教学目标落实。
1.4缺少课堂延伸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应局限在课堂内,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堂外,学生依旧采取传统的学习模式,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并没有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并未进行教学延伸,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其综合能力受到制约。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分析
2.1科学设置生活化教学目标
生活化教学目标设置要结合教材内容,给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引导,突破形式化模式限制,切实引入有效的生活案例,使案例服务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在构建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关注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教学过程中高效应用生活化素材,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课程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即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并且找出异同点。随后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实物,或者熟悉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教学主题,提高学生对图形的感知,促进教学目标落实。
2.2科学选材提升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素材选择也关系着教学质量,数学教学中选择生活化素材应该保证突出教学目标,体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满足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践操作需求。此外,教师还要兼顾教材,要突出教学主题,对生活化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加减法”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硬币当作教学材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其创设超市结账的情境,使其对教材内容更加理解,提高计算能力,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1]。
2.3课程延伸,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師除了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程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延伸,增强其课后实践力度,使学生彻底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将其合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2]。例如,在进行“长与宽测量”的教学时,当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后,可以为其布置测量家中家具的课后作业,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能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意识。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此外,还能使其增加与家长的互动,丰富其课余生活。最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其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2.4不断反思总结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升不断反思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研究相关课题,并且根据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3]。此外,教师要在教学目标引导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并通过教学评价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密切联系,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有了应用价值,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化素材,落实知识教学目标和应用实践目标,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但是在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导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存在很多误区,影响教学指导效果,本文尝试分析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构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爽.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和对策[J].才智,2018,21(26):119-120.
[2]叶玉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32(05):22-23.
[3]徐丽颖.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J].速读周刊,2015,34(0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