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深入地运用人地关系的思想,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激发学生的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渗透人地关系思想,充分发挥人地关系思想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人地关系思想;渗透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分析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地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换。同时在地理知识研究中人地关系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地关系的具体内涵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了重大变化,并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一些著名地理学专家和教授认为,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地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也有国外一些著名学者认为,人地关系不光是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地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地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种现象,其中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比较广。这里面不仅包含自然地理内容,还包括人文地理内容,也就是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代,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当前社会中80后和90后的思想理念以及社会行为都是不一样的。下面作者将对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展开分析。
(一)史前文明的人地观念
对于史前文明的人地关系,具体时间在200万年前,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在这个社会时期中,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人地关系的具体矛盾表现为,人们与实物资源的一种对抗矛盾。这一时期人类社会还不能去大规模地对大自然进行征服。所以,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主流思想就是自然神秘轮、天命论等。
(二)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观念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经济生产能力的提升,人类社会由史前文明进行到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地观念主要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天人合一论”以及“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农業文明的初期,人类社会开始利用石器来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刚开始尝试进行种植植物,这一时期就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期。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农业文明阶段,也就说明了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的发展时期,对此人地关系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掠夺关系”,慢慢地也由“原始共生”的关系转变为“统治与顺应”关系,最后就回到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三)绿色文明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尤其是上世纪后期《21世纪议程》的出台,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到来。这里面的具体内容很多,将人类文明程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地。比如,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力度,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采取措施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地球自然环境就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更加重视生活和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推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协调论”开始占据了关键的位置,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大家都在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存,这种情形下,人地观念也突破以往某个区域或者某个国家的范畴,面向的是整个地球。当前,人类社会的活动范围以及空间尺度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大家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所以每个人要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积极努力。
二、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人地关系思想的具体举措
(一)不断创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指的是要对以往老师为老师、学生被动学习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模型进行讲解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都比较模糊,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课堂教学注意力更好地得到集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中地理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容易产生陌生感,学生的人地思想观念就能很好地形成,将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二)注重研究性地理课程教学模式
交流型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指的是以交流的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对地理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学生人格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和欣赏。比如,高中地理老师在对“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教学的时候,就让在城市中生活的学生发表自己对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影响的体会,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城市化发展的利弊。只有城市化得到合理化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处理人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城市化建设对人地关系的具有影响和作用,确保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保持协调发展状态。
(三)高中地理课本中的人地关系思想分析
关于高中地理课程中人地关系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前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内容主要有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两个方面。在课程知识内容设计上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课程设计的方式有必修和选修两种。具体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体现在当前的人口数量、自然资源数量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最为核心的理念,主要是对地球形态和自然环境等内容的讲解,选修课程中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整个课本知识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产生过程、内涵、价值意义和具体模式进行介绍。以人口数量、城镇化和工业经济为主要内容来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区域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内容来说,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主流思想,也是学生要学习一个重要内容。
(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中的人地关系思想分析
当前,高中学校对地理课程教学目标都会开展教学评估的。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按照当前的依靠《地理课程标准》,具体来说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种的。总体目标通常指的是宏观性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分析。例如,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以及高中地理课本等各个方面入手。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开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人地关系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可持續发展理念,对人口数量和资源生态的承载量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多思考,这样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在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课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形成良好的保护资源的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思想,让学生具有高水准的地理学科素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人地关系思想的价值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如何让学生通过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后果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作用。学生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有更好地理解,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这样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相处,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高中地理老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所以,当前提升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此,高中地理老师首先要注重转变自身的课程教学理念,尤其是要提升自己对人地关系的了解程度,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外,高中地理老师要对可持续发展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活动要积极参加,不断地实现自身的知识视野的拓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三、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并明确,理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模拟区域为载体来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人地关系的思想来衍生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更好地理解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区域地理协调发展的巨大影响,实现人地关系理解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机连接,让学生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索,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根据人地关系思想理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郦萱.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史媛媛.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人地关系思想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4(12):85-8.
[3]梁学煜,王晓文.“人地观念”为主线的地理情境课堂创设:以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4):45-47.
[4]王雪纯,陈文惠.运用情境教学法落实人地观念的培养:以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为例[J].地理教学,2017(19):31-34.
[5]窦道环.将“人地观念”的内涵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J].考试周刊,2016(81):132.
作者简介:石挺,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