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从传统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到个人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深度学习进行重点培养,使得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点、公式等理论,更贴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和研究,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认知。深度学习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批判性的学习知识,并能结合前期知识点,形成有效的知识迁移。文章深入探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深度学习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一、 引言
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细节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同现代的教学理念不相符。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学生的个人能力、未来发展成为教学中的目标,而深度学习是更进一步的教学目的,既要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要能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延伸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成绩。
二、 深度学习的内涵概述
(一)深度学习概念
什么是深度学习?教育界一直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可以说教育改革一直在与时俱进。深度学习是目前刚刚提出不久的新教学理念,在教育行业属于创新但符合时代潮流的理念。这种方式强度的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规划,而不是单纯的以学习知识,取得良好成绩为目的。通过深度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步发展。
深度学习秉承“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我认知,去发挥心灵感知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问题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以此来开展学习计划。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学习过程和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更符合学生内心需求,避免了厌学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特点
数学这门学科既有具体性的特征,又有抽象性的一面,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比其他学科难度要高,但同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借助深度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综合分析来看,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省性
内省性指的是学生借助自我辩证思维能力去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知识点、案例和应用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这种主动分析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 结构性
结构性指在深度学习方法中,数学知识点不再是单一、零散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系统、结构、整体性的方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学生可借助具体的事物节点来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3. 体验性
体验性是指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是可通过教师采用丰富的媒介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动机,推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化教学过程,从感悟和实际经历中来获得提升。
4. 迁移性
迁移性是指学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过渡,不再局限于形式,而是深入到问题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迁移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目标和结果。
5. 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学生学习由浅入深,从简单分析到复杂问题,逐步获得某个知识的运用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加深知识的理解。
三、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思维根据其品质高低可分为低阶和高阶。低阶是指理解、记忆和应用,主要用在初级学习阶段,仅限于传统封闭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无法实现创新和创造,往往对知识的认识不深入。高阶思维则是以分析、批判的方式为主,契合了深度学习理念,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断地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就可以掌握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等学习手段。
(二)利于学习意义的构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学习意义的构建,即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或者是教学情境,可以将案例中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对于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面对新的问题或者有深度的问题往往无法深入探究,但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旧知识中挖掘新知识,从而掌握更加复杂的内容,这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加工、选择和处理以及到知识的迁移。
(三)有利于数学核心素质的提升
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体现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深入分析和学习的能力、思维辩证的方式等,这也是教学的目的。要通过深度学习让学生通过数学浅显的知识来看到问题的本质,通过加强对知识规律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 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深度学习”教学环境
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前,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深度学习环境,这是后续开展教学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认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氛围。
实践经验表明,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非整除除法”課程中,教师号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提出问题,通过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吸引力,然后以讨论或小组方式来分析动画中的问题。再例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程,播放动画来引导:视频中有10个小朋友,但只有7个橘子,如何来分配?在开始分配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是你,该如何来分苹果,每个人可以分多少苹果?这就为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非常适合教学资源较少的课堂环境。
(二)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多维性
教师在进行深度学习前要深入的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方案、策略和评价等等,从多角度去推动深度学习教学,因此必须要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和多维性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来完成每个单元和课程的设计,同时又要注意单元之间的关联,形成有效的整体。
课后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必要手段。通过教师和學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互动,以及小组方式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弥补自身思维能力的缺陷,这是相互交流、团队配合的优势,也是深度学习的必要环节。
(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针对数学的抽象理论,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度,这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探索欲望即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是深度学习过程最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深度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兴趣”为导向,最好的方式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学生喜欢的事情或者是环境都可作为兴趣引导案例。同时,在兴趣引导上应重视个体的差异性,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教学,从而保障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四)注重教学实践和实践操作
动手和动脑是数学学习的两大法宝,平时教师应提高动手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小学数学中很多课程内容都包含有动手的实验案例,应积极的采纳和运用。
例如“圆柱的体积”课程,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圆柱体,以实物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尺子来测量具体数据,如面积、直径等,并且提出问题:底部圆占据多大的面积?能盛满多少水?放倒后滚动三圈,它压过多少面积等。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测量,得出具体的结论后,学生就可以对圆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强化课后拓展
深度学习教学的另一个方式是重视课后拓展,尤其是习题延伸和练习。课后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将知识延伸、深化,发展成为更深层次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比如课后习题的拓展,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增加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具体的内容后,课后给学生出一道题目:一个班级有40人,每个学生买1本10元的书,一次性买60本书店打8折,那么你能计算出几种购买方案?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思考,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单独购买40×10=400(元);统一购买,60×10×0.8=480(元),还有其他购买方案的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注重课堂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讲解和分析,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挖掘和深入知识的本质。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有着充分的好奇心,教师应借助这一点来耐心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肯定,而不是批评,对于错误的认识应以鼓励和评价的方式给予纠正。另外,要鼓励学生敢于讨论,敢于交流和敢于坚持,将课堂真正放手给学生。
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发散思维。数学的学习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深度学习中知识是可以教的,但创新能力却需要不断积累和培养,这需要学生不断的锻炼、实践、亲身经历才能逐渐形成创新能力,才能具备发散思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问几个“你的想法很好,还有其他想法吗?为什么要这么问”,通过正确引导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现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模式,尤其是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束缚,积极地深化教学改革,将深度学习教学融入每个课堂、每个知识以及每个学生身上,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金晓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学周刊,2020(15):29-30.
[2]杨生成,盛会.“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3):15-16.
[3]刘福扬.浅谈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4):145-146.
[4]万小丽.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51-52.
作者简介:
李振刚,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