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能力的方法,建议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联想中主动发现,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资源 语文元素 主动发现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35-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主动探索发现,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低年级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部编版低年级教材具有插图色彩亮丽、文章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探索,自主发现,拓宽学习路径,在落实语用训练的同时培养发现能力。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主动发现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要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教师应立足文本,以视觉为抓手,带领学生观察研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和文本信息,进而兴致勃勃地开启发现之旅,培养“主动发现”的能力。笔者认为,观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观察插图,理解文本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大量色彩丰富的插图,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人物、风景等,主动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其中的语文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比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文童趣盎然,通过小蜗牛和妈妈的三次对话,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让学生理解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教材设计非常巧妙,设计了四幅插图。这四幅插图分别对应着文中描述的四个不同的季节,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文本中的连环插图,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紧接着,让学生找出和插图相对应的内容,图文对照,认真读一读文本。学生通过对照能够清楚地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通过观察和研究插图,学生不但能够发现插图和文本的对应关系,同时又能够主动探索,发现蜗牛爬得很慢的特点。从观察中,学生培养了主动发现的能力,获得了主动探究文本的乐趣。
(二)借助插图,厘清脉络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丰富,容易干扰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及时抓住学生对插图感兴趣的时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中梳理文章的脉络,更清晰地了解文章内容。
比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设计了五幅插图。五幅插图图文对应,生动形象,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学起来兴致勃勃。笔者趁机让学生说出插图中的内容,让学生借助插图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梳理小猴子下山的整个行程。如果学生讲清楚了,就等于对课文的文本脉络进行了一次梳理,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又能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很显然,这样的教学,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也陶醉于主动探究、发现的学习中。
(三)细读插图,发现细节
课文中的插图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其中蕴含着一些丰富的关键细节,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聚焦插图中的细节,用心观察,从中主动发现关键信息。
比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中有一幅插图,插图中课本的小主人公元元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既表现出了元元害怕迟到的心理,又表现出了他想多睡一会儿的矛盾心理。正是因为他认为多睡一分钟不会迟到这个矛盾的心理,才导致了最终上学迟到20分钟的事实。对此,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幅插图,体会元元的心理活动。学生借助插图,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感受到了主动发现的好处。
二、让学生在思考中主动发现
部编版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非常适宜学生在发现中展开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教学资源,以文本为阶梯,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研读,在多角度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培养“主动发现”的能力。
(一)推测文本发展
低年级学生喜欢看故事,更喜欢自己猜想故事的发展和走向,尤其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更具吸引力。部编版语文教材安排了不少充满童趣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从中找到相应的教学点,以一波三折的吸引力带领学生主动推测文本的发展,让学生在出乎意料中享受阅读的奇妙和快乐。
比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彩虹》是一篇充满儿童奇异想象的文章,课文在每段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头,用三个反问的形式,借用日常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浇花水壶、梳头用的镜子、系在树上的秋千作为载体,表达了三个美好的愿望。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这些奇妙生动的想象,笔者先出示文中的三个反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让学生猜想作者想要用这些东西来做什么,推测文本的发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究,而且当学生猜想之后再与文本进行对比,在知道自己的猜想和文本内容不同时,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文本的独特之处,享受主动阅读的乐趣的同时大大拓展了发现思维。
(二)辨析语用价值
在一些课文中,经常会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文字,这些文字在文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善加引导,带领学生反复品读,用心辨析这些文字的语用价值,探讨文本表达的情感变化,主动发现关键文字的语言运用价值。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时,文中狗熊重复播报了四次通知,每一次通知都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文字变化正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于是,笔者让学生找出相关文字进行反复对比,分析四次通知分别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狗熊在播报通知的时候表达得一次比一次清晰,分别把时间、地点和要求这些重要内容都明明白白地通知给大家了。学生也由此明白了通知需要把握的语言要素,即要把时间、地点、要求等主要内容说清楚,并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关键性应用。
再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课文中棉花姑娘生了病,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一次次地祈求燕子、啄木鸟、青蛙来帮忙,并反复说着这样一句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于是,笔者让学生反复品读这句话,体会棉花姑娘一次比一次迫切的心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和体味关键性语言的运用之妙。
(三)体会标点之妙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的教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关注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引领学生展开对比,体会标点符号中蕴藏的丰富的情感信息,在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感。
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中,文章描述淘气又顽皮的雾孩子藏起了大海,藏起了天空和太阳,又藏起了海岸,到最后犯了难,没有了主意,把自己藏起来了。为了表现雾孩子的犯难,文章在细节处巧妙地运用了标点符号。为了让学生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笔者带领学生反复品读原文中的三句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这三句话中,前两个句子“现在”后面没有标点符号,这表明雾孩子想藏什么就藏什么的任性和顽皮,最后一句“现在”后面有了逗号,语气上有了停顿,代表情绪上的一种为难,充分表现出雾孩子在藏起了所有东西之后陷入藏无可藏的犯难心理。笔者让学生对比朗读,注意将最后一句“现在”这个词语稍作停顿,语调稍稍上扬,从中体会雾孩子的情绪变化。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发现了标点符号的语用之妙,由此提升了语感。
三、让学生在联想中主动发现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和认知基础,对同一篇课文读出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联想的情境,以情境为基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捕捉角色信息,在联想中主动发现,对故事情节进行个性诠释,最终实现富有个性化的情感“悦读”。
(一)启发想象,让学生自由表达
部编教材中大多数选编文章都是来自儿童司空见惯的生活,和儿童的情感世界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自由表达。
比如,《雾在哪里》一课中,了解了顽皮淘气的雾孩子的为难之后,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自己就是雾孩子,会把什么东西藏起来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倾向,畅谈自己的想法。如害怕成绩考不好的学生想把学校藏起来,恐惧打针的学生想把医院藏起来,经常遭遇和父母分别的学生想把马路藏起来、把火车站藏起来……这样,学生不仅丰富了想象,而且主动参与表达,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其中,使得文本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学生也通过主动参与,发现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中获得主动发现的快乐。
(二)体验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每名学生都是潜在的情感共鸣者,能够将自己代入其中。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沉入文本,聚焦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体验文本角色的情感,主动发现,体验阅读的快乐。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时,雪孩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小白兔子家着火了!”笔者让学生仔细体会雪孩子内心的情感。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仿佛身临其境,也情不自禁大声叫喊起来:“快救救小白兔啊!”从这一刻开始,学生的心紧紧悬在那里,担心、害怕、可怜、心疼等情绪被调动起来,紧张地关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当雪孩子救出小白兔后,學生这才放下心来,深刻地理解了雪孩子的善良。这样教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感受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快乐
语文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每名学生对文本中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演绎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通过故事表演等方式参与、发现,自主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描写狐狸动作的段落,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同时,开展角色扮演,看看谁能演出狐狸的样子。学生联想现实生活的场景,根据文本中“神气活现”“大摇大摆”“摇头摆尾”“东张西望”等描述动作的成语,在角色扮演时表现出了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生通过扮演,既获得了扮演的乐趣,又攻破了学习难点。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发现文本中的插图、文字、标点等,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力,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展开个性化的主动阅读,在文本中探索语文的奥秘。
作者简介:吕奔(1983— ),女,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