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学校实施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认为农村学校应当在具体分析自身办学情况的前提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契合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以及利用现代通信手段。
【关键词】农村学校 家校共育 家校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06-0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将教师、学生比作“灵魂”,那么学校和家庭就是“树”和“云”。也就是说,学校要探寻“学校”摇动“家庭”、“家庭”推动“学校”的路径,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从而实现唤醒师生“灵魂”、推动学校深化发展的目的。
家校共育,是一條新兴的办学路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家长、教师对其误解较深,认为“家校共育”就是要将部分教育任务分流到家庭。造成此种误解,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教师不理解“家校共育”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存在学校将教育任务分流给家庭的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刚开始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我们也有这样的误解。为此,我校在具体分析学校办学、生情师情以及家长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召开具有校本特色的家长会,组织开展各种有趣、有效的家校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家校关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家校共育之路,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下面,笔者结合我校的具体工作,谈一谈农村学校应该如何实施家校共育。
一、具体分析农村学校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每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其不同的办学实际,面临不同的家长,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学校的办学情况、师生情况、家长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2004年春季学期,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成绩,笔者在征得校领导同意的前提下,决定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那时,通讯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笔者只能提前一周给家长发放纸质的通知书。但眼看时间临近,确定参加家长会的家长还不到一半,甚至有些家长说:“我不去,浪费摩托车燃油,浪费时间。”“让你教的是孩子,不是家长,开什么家长会?没事找事。”第一次开家长会便遇到难题,笔者心里非常忐忑。但为了家长会能够如期举行,笔者决定家访,向家长解释开家长会的原因、目的和作用。经过笔者一家一家走访,最后有三分之二的家长参加了家长会。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学校家校共育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第一,家长忙于生计,对于学校工作、孩子教育大多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第二,农村学校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能“放手”;第三,有些家长表现出“读书无用”的想法。笔者从事农村教育多年,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农村学校家长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老师,我的孩子交给你了,打也可以,骂也可以,总之就是要让他好好学习,好好做人。”“老师,我没有文化,我真的不会教,你们老师有文化、有方法,你们来吧!孩子的教育就靠你了。”“孩子进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老找家长,要老师干吗?”
这就是农村学校实施家校共育工作的实际困难。所以,农村学校要想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切入点首先在于扭转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深切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召开家长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然而,开家长会是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笔者了解到有不少班级、学校的家长会,虽然已经常态化了,但是效果往往不佳,主要是因为教师、学校并没有把家长会工作做扎实。
要让家长会发挥实效,第一要多管齐下,确保每位家长都能参加。近年来,笔者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先是在班级、学校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并要求家长回复“已查阅”;同时发放纸质通知,要求家长签字并交回回执单;然后根据家长签字回执单制订签到单,实行签到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校每次召开家长会都能确保签字家长到场。第二,要精心设计家长会内容,要设计出合适的会议主题或内容。我校坚持家访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学生家庭家访,家访时要做好相关表格的填写工作,收集学生教育的第一手材料。根据家长反映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确定班级家长会、学校家长会的会议主题。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两个做法对于推进农村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十分有效。近年来,我校做到了召开家长会时,95%的家长出席,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家长都主动参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十分明显的转变。
二、开展丰富的家校活动,找准工作的契合点
多年前,我校某位家长在“道根爱心教育捐款群”里指名道姓地指责笔者,原因是在学校建设时他捐了款,如今却连给他的孩子换个床位的要求都不能满足。该家长要求换床位的原因是他的小孩嫌弃同住的孩子,笔者认为如果因为这个原因便同意该家长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无益,因此拒绝了家长。经此一事,笔者认识到,导致家长与学校产生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立场不同,家长有家长的看法,学校也有学校的立场,只有找准家校共育的契合点,才能有效地解决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而这个契合点就是活动。
这件事过去不久,我校举办了一次“感恩父母,亲情洗脚”的活动。经过各班班主任的积极动员,活动当天,能到学校参加活动的家长确实不少。活动中,教师为家长们熬制姜水,校长、学生代表进行现场演讲,并播放感恩音乐,许多家长在孩子帮他们洗脚的时候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洗脚”环节结束后,各班组织家长进一步讨论教育问题,家长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当时就有家长表示:“我们道根小学就要像城里的学校一样,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这样不仅教育了孩子,连家长也增长了见识。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家长帮忙的,老师尽管说。”
这次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为加深家长对学校、教师的理解和加强家校沟通做好了准备。通过这件事情,笔者还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长多数外出务工,学生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够让这些祖辈也参与到学校工作当中?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开展活动”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比如,学生防溺水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往常的做法是开一次家长会,发一份倡议书,但效果并不理想,家长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为此,我们改变了做法,在2019年举办了一次成功而有趣的家长培训活动。
2019年暑假前夕,我校除了做好常规的防溺水宣传,笔者还利用自己“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的身份,在学校举办了一次“防溺水工作动员暨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会”。培训会当天,村委干部、学生家长以及附近的村民都到学校参加活动。当时,笔者主持、示范,向学生、家长演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家长演练,培训效果非常好。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我校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于2018年开展了“呵护蛋宝宝”语文拓展活动,让学生“护蛋一周”,体验当父母的不易,要求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同时要求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体验“呵护蛋宝宝”的全过程。
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家长对我校的各项工作有了深入了解,改变了对学校的态度。现在,无论学校组织什么活动,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如2019年,博白县教育局正式出台“全面管控手机及电子产品进校园”的规定,我校与家长马上形成共识,宣传政策、制订方案,教育局部署的工作很快就落实了。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校邀请家长到校开展全校性的“包饺子大赛”,学校原计划出资几千元钱作为活动经费。但方案一出,家长们不仅自带馅料、锅具等,还做好了各种工作安排,不需要学校花费一分钱。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探寻家校共育的生长点
多年来,我们始终认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能够在家校之间架起顺畅的沟通桥梁,让家长更加主动、更加乐于参与家校共育工作。而建设和谐的校园,笔者认为就是要建设一个充满爱的校园,这也是我校多年来坚持的一条办学路径。
关爱家庭困难学生,是我校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也是我们创建和谐校园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如当我们了解到学生小陈的家庭情况时,我校决定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捐款活动。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共同商议,我们很快就发出了发倡议书,校领导带头捐款慰问,同时号召社会人士献爱心,不久便筹集到近15000元,送到了小陈的家里。这个活动在学校家长群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许多家长表示,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们在这个家庭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爱,以后会更加支持学校的工作。
我校还坚持“透明办学”,通过设立家长听课日,让家长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真切了解学校教学的情况;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如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便是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研发的;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收获节等。
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加强家校的沟通。如我校教师黄光彩利用学校最新配备的希沃班级优化大师,研发了适合我校的学生管理系统,加强学校与家长联系。现在,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都会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传送到家长的手机里,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我校还成立了学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任何办学活动、举措以及上級的重要文件,都会通过微信群传达到家长手里,增强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如今已经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家校共育之路,构建起家校共育的办学网络,家长对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关心。只要是学校所需,家长都会积极伸出援手,如村委号召村民捐资约8万元,新建了学校校门;社会爱心人士出资5万元,为学校新建了舞台;在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战”,家长们累计捐资捐物约15万元……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开花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一名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在教育的路上,学校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携手、家校共育,才能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朱秀梅(1981— ),女,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农村学校家校共育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