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然,李建光,谌金吾*,麻智芳,胡 幸,赵华彪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凯里556000;2.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 3. 凯里市福瑞水产养殖场贵州凯里556000)
植酸酶是可高效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植酸及植酸盐的1类酶制剂。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和植酸盐被植酸酶降解后释放出有机磷,因此可替代无机磷源的添加,从而减少粪便中磷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1]。目前国内利用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应用于畜禽方面,而用于饲养鲤鱼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用不同剂量的植酸酶添加于鲤鱼饲料中,探究其对鲤鱼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鲤鱼的低磷饲料配制提供参考依据。
1.1 材料
1.1.1 鱼种以贵州锦屏清水江土著鲤为母本与江西兴国红鲤为父本杂交繁育的子一代,要求规格整齐(平均体重28.6 g/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1.1.2 植酸酶水产专用植酸酶(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000 U/g)。
1.1.3 鱼池选择贵州省凯里市福瑞水产养殖场11号流水池作饲养池,面积100 m2,池埂高1.2 m,水位深0.8 m,单独进排水。
1.1.4 试验桶在11号池中施置5个向上开口的圆柱型塑料桶(直径65 cm,高85 cm),分别编号0、1、2、3、4。在每个桶的环桶壁处凿开直径为1.5 cm的孔洞,保证桶内外水体正常交换,用网目 3 cm 的聚乙烯网片封闭桶口,桶与桶之间距离2 m。
1.1.5 水源来源于凯里巴拉河支流,水源充足,水质清洁,水体透明度达40 cm以上,水中溶氧在4 mg/L 以上,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1.1.6 饲料鲤鱼专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通威饲料有限公司生产)。(1)原料组成(%):进口鱼粉15.0,豆粕25.0,麦麸20.0,次粉10.0,菜籽饼12.0,棉籽饼11.0,玉米粉5.7,鱼用维生素0.1,无机盐1.0,蛋氨酸0.2。(2)饲料成分分析值(%):粗蛋白≥33.0,粗纤维≤10.0,粗灰分≤15.0,水分≤12.5,钙0.4~1.6,总磷≥1.2,赖氨酸≥1.5,食盐0.3~1.2。
1.2 方法
1.2.1 鱼池准备鱼种放养前1~2 d用高锰酸钾10~20 g/m3水体浓度消毒鱼池和试验桶,并灌注池水深70~80 cm。
1.2.2 鱼种投放与分组2019年7月6日,试验鱼种按50尾/桶的放养密度分别放入5个试验桶中。鱼种入桶前用浓度10.0 mg/L高锰酸钾药液浸浴鱼体5~10 min。0号为对照组,其他试验组按编号分别为试验1、2、3、4组。
1.2.3 添加植酸酶(1)添加量:试验1、2、3、4组饲料中分别按质量比添加0.10%、0.20%、0.30%、0.40%植酸酶,即按每千克饲料分别添加植酸酶1.0 g(2 000 U)、2.0 g(4 000 U)、3.0 g(6 000 U)、4.0 g(8 000 U)。对照组饲料不添加植酸酶。(2)添加方法:按每千克饲料分别用面粉50~60 g温开水调制成糊状,将植酸酶均匀地搅拌于其中后喷涂于鲤鱼专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表面,配后凉干备用。
1.2.4 饲料投喂(1)确定投饵量:测定流水池水温和试验鱼规格,并查阅《鲤鱼饲料投饵率表》计算投饵量,当水温达20~28 ℃ 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5.0%。(2)投饵方法:在鱼摄食正常时日投喂4次,投饵于试验桶中部,时间分别为8:00、11:00、15:00、18:00。
1.2.5 日常管理(1)根据鱼活动情况、水温和气候变化等注入新水,使池水呈微流动状态,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高及适宜的水位,以利于鱼的生长。(2)每间隔20~30 d测定1次试验鱼平均体重,以此确定投饵量。(3)加强鱼病防治,发现鱼病及时诊断治疗,用盐酸恩诺沙星3~5 mg/kg饲料,用水溶解后均匀喷洒于颗粒饲料中,现配现喂,每天早、晚各1 次,连喂3~5 d为1个疗程。试验期117 d,于2019年10月30日试验结束,测定试验鱼生长相关指标。
2.1 生长速度由表1可见:(1)各试验组收获平均尾重130.37 g/尾,比对照组(119.00 g/尾)增加11.37 g/尾,提高9.55%;各试验组平均尾日增重0.87 g/d,比对照组(0.77 g/d)增加0.10 g/d,提高12.98%,差异不显著(P>0.05)。(2)各试验组平均个体增重3.56倍,比对照组(3.16倍)增加0.40倍,提高12.66%,差异不显著(P>0.05)。(3)各试验组平均群体增重3.28倍,比对照组(2.83倍)增加0.45倍,提高15.90%,差异显著(P<0.05)。(4)4个试验组中,以添加0.3%植酸酶的试验3组饲养效果最佳、生长最快,个体增重3.90倍,群体增重3.71倍,尾日增重0.95 g/d,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3.42%(P<0.05)、14.13%(P<0.05)、23.38%(P>0.05)。
2.2 成活率与饵料系数由表1可见:(1)4个试验组共投放鱼种200尾,收获938尾,平均成活率为93.80%,比对照组(92.00%)高1.8个百分点。其中,试验3组的成活率最高为96.00%,比对照组高4个百分点。各组成活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2)4个试验组共投喂饲料32.00 kg,净产鱼18.79 kg,平均饵料系数为1.70,比对照组(1.98)低0.28。其中,试验3组饵料系数最低为1.51,比对照组低0.47,差异显著(P<0.05)。
表1 各组鲤鱼生长指标统计
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0%、0.20%、0.30%、0.40%植酸酶能显著促进鲤鱼生长。与不添加植酸酶的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尾日增重、个体增重倍数、群体增重倍数平均分别提高12.98%、12.66%、15.90%,其中以0.30%(6 000 U/kg)植酸酶添加量效果最好。
对于水产动物来说,饲料中高水平的植酸会降低生长速率、饲料利用率、成活率以及甲状腺功能。此外,未被动物体利用的大量植酸磷排出体外,一方面造成磷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排出体外的磷进入土壤和水中,造成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溶氧量(COD)值升高,导致水质恶化、鱼体生病或鱼肉带异味等。同时养殖水体中排放的饲料磷促使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过剩的磷甚至可能诱发赤潮,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杨雨虹等[2]研究报道,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显著提高鲤鱼的增重率,与基础饲料组比较,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 000、1 500 U/kg 植酸酶,鲤鱼增重率分别提高 61.06%、52.81%。 周萌等[3]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 000、2 000、3 000 U/kg植酸酶以及2%Ca(H2PO4)2,以不添加外源磷及植酸酶组为对照,研究以植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磷消化率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2%Ca(H2PO4)2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1 000 U/kg植酸酶组的南美白对虾增重率最高,但与其他各组没有显著差异;饲料的磷消化率以2%Ca(H2PO4)2组最高,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饲料中添加1 000 U/kg植酸酶即能有效改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和磷利用率,降低磷排泄。可见,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的应用前景广阔,对减少饲料磷的环境污染意义重大。本试验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鲤鱼生长的促进作用与杨雨虹等报道一致,而对于磷的利用效果还有待下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