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志香
杜威认为,儿童与课程的冲突,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把教材转化为生活,而只是把它作为儿童现在生活的一种替代品或一种外加的附属品直接提供出来。当课程跟儿童看到的、感觉到的以及爱好的东西缺少联系时,教材就会成为单纯的形式和符号,儿童看不到课程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学习就会成为额外的负担,儿童与课程之间就会存在距离。解决儿童与课程的冲突,拉近儿童与课程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课程转化为儿童生活;把课程实施转化为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我们把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解决真实生活问题,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满足儿童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课程,定义为“学本课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为本,尊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关注自主学习;二是以生活为本,注重生活实践,关注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开发的学本课程,可以解决儿童与课程的冲突,提升教与学的效能。那么怎样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设计学本课程呢?拉尔夫·泰勒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的四大经典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提供什么样的教学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课程研究范式。本文依据泰勒原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出发,以“饲养小动物”为例,谈谈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学本课程开发。
“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是在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基础上延伸设计的拓展性课程。学生在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后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像小蝌蚪一样小时候和长大后不一样呢?基于这个问题和儿童喜爱小动物的天性,经班级同学讨论后,大家一致同意饲养小动物,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体验它的生命周期。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对于小学二年级孩子来说,他们虽然喜爱小动物,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仍以家人照顾为主。
我们知道个体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体成长,而且生活方式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构成力量。有鉴于此,本课程通过让学生像成人一样饲养、照顾一种小动物,来改变儿童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可以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通过让儿童主动承担和完成饲养过程中的各项任务,提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看待世界的价值取向。
纵观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21世纪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总体涵盖文化知识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2019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当代教育确立了目标导向;我校地处世界级创新型海滨中心城区——深圳南山。创新型海滨中心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赋予了我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机遇,“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内化为我校教育的基因和品质。在“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之中,几乎包含了上述所有领域。文化知识的学习,直接来自饲养小动物的生活实践:“饲养小动物”课程中蕴含着科学、语文、数学、美术、医学、建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丰富的知识资源。这些知识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图书馆、网络、动物专家、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饲养、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他们要主动承担喂养、观察、记录、照顾的任务,主动获取相关饲养知识,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任务的完成可以实现儿童的自主发展。三大领域的核心素养,在“饲养小动物”课程中都可以得到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一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而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的课程呢?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课程决策权力下放,国家政策文本中虽然没有提及“校本课程”的概念,但在“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下,学校层面实际开发着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重要补充的“校本课程”。人们试图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打造学校特色,给本校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课程专家李臣教授为课程的探索之路作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讨创造适合的课程。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学校课程的整体建设,都是学校层面的课程,依然是学校大口径的课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学校层面还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源于儿童学习兴趣,基于真实生活需求,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师生共同参与开发的学本课程才是更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饲养小动物”课程就是为每一个喜爱动物的孩子开发的适合的课程:课程的来源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饲养什么样的小动物是由学生跟家人一起讨论决定的,课程内容源于儿童兴趣,基于真实生活需求;“饲养任务”驱动,解决真实饲养问题,课程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校本”和“学本”虽然一字之差,却意味着课程开发从“以校为本” 向“以生为本”的纵深发展。因此,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学本课程开发,对于推动校本课程的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通过课程学习期望学生基本素养能够达到的水准。基于核心素养三大领域,课题组将“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目标确定为:
文化知识——利用儿童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掌握“饲养小动物”所涉及的科学、数学、美术、语文、医学、建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
自主发展——通过“饲养动物”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与人沟通的能力,信息收集、整理能力,问题研究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社会参与——在解决饲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在真实体验小动物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理解生命的意义。
课程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课程内容,一定是解决真实存在的生活问题,其进程一定是解决一个个真实问题的过程。因此,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图1“饲养小动物”课程内容思维导图
“饲养小动物”课程内容包括6个单元20个课时,其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饲养过程:我要养什么—认识我的小动物—温馨的小屋—我和它的小时光—做个训导师—成果推介会,各个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密。沿着这个逻辑,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小动物生命周期。
第一单元——“我要养什么”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饲养一种小动物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楼房内适合饲养什么?谁来照顾它?家人会不会喜欢?会不会影响到邻居?短期内能否看到它的一个生命周期……所以,我们在决定养什么小动物前一定要跟家人进行讨论。我们通过1课时——“跟家人一起讨论”,教会孩子考虑问题要全面;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当遇到家人反对时如何学会谈判等一系列沟通的问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沟通能力。
第二单元——“认识我的小动物”
跟家人确定了饲养什么小动物后,就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通过“去图书馆了解”“去查网络资料”“走访动物专家”这三个途径来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收集完大量的资料后如何进行筛选和整理呢?我们又安排了1课时“用思维导图整理资料”,当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好收集的资料后,安排1课时为家庭新成员“制作小动物身份证”,增强学生对小动物的期待和亲近感。
第三单元——“温馨的小屋”
了解了小动物生活习性后,我们要着手为小动物安个家,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通过让学生担任“小小设计师”“小小会计师”“小小建筑师”三个角色,让学生学会平面设计、网上购物、成本核算、搭建房屋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单元——“我和它的小时光”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一段愉快的饲养过程了,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认识饲养工具”“学会饲养方法”;在饲养的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收获可以通过“学写研究报告”和“学习观察日记”,记录小动物的成长历程和个人收获;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动物生病、死亡等问题,通过“情绪小怪兽”一课,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真实的饲养情境中,去解决遇到的一个个真问题。
第五单元——“做个训导师”
小动物饲养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出现毁坏家里物品、影响家庭秩序等问题,如何让小动物听从人的指挥呢?“训导小方案”一课可以教你如何训导小动物。
第六单元——“成果推介会”
随着小动物渐渐长大,我们将要对课程成果进行梳理,梳理课程成果是课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成果梳理的方法也是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用5个课时:“梳理成果”—“海报制作”—“LOGO设计”—“小小解说员”—“成果推介会”,让学生现场实操成果梳理到推介的全过程。
这样的课程内容是发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真实内容,培养的是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是有效组织教育内容的手段。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下的课程实施,其教学手段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由真实的课程内容和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目标决定的。面对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可变因素,所以课程实施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下面是“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案例,以说明真实生活情境下学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样态。
案例:
第一课 跟家人一起讨论
活动目标:
1.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2.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实施的可行性;
3.学会揣测对方内心想法,并找到对策;
4.学会用商量的口气,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一:考虑问题要全面
1.决定饲养一种小动物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请小朋友们把想到的问题列出来。
我要考虑:①谁来喂养?②会不会影响到邻居?……
2.把你列出的问题跟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交流后再把没想到的补充进去。
3.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看看可以怎么分?
时间的问题、场地的问题、卫生的问题……
活动二: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
1.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找出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时间、场地、卫生、喂食、健康等问题,并思考可能的解决对策。
2.分析表格中的实际情况,你可以饲养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我想养:,因为。
活动三:察言观色找对策
1.在跟爸爸妈妈讨论养什么之前要考虑哪些情况呢?列出几点注意事项:
①寻找讨论的时机。②寻找合适的地点。③观察爸爸妈妈的心情。……
2.把这些注意事项进行分类,并尝试找出相应的对策。注意场合恰当、态度认真、理由充分。
活动四:把话说清楚
跟爸妈沟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活动五:学会谈判
我:妈妈,我想养小动物。
妈妈:不行,家里不适合。
我:小明的家里就养了一缸金鱼呢!
妈妈:我们家里人都很忙,没人照顾它会饿死的。
…………
妈妈:好吧,那就养吧。
我:谢谢妈妈,我爱你!
活动六:沟通能力应用
作业:跟爸爸妈妈商量饲养一种小动物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课程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形式以活动一、活动二等方式呈现。其活动过程以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记录讨论过程、参与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方法、实际操作应用。所有活动都指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实践活动和深度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活动为本,以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本的课程实施,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目标、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从目标层面来看,学本课程评价必须回归育人本位,并转变关注的点,从关注课程与学业成绩向落实育人目标转变,弱化筛选、评定功能,强化促进功能;强调学生置身于真实世界,促进个性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强调学生成为教学中心,重视知识生成与学生主动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成为学本课程评价的重中之重。由此看出:学本课程评价不等于考试,不等于测验,不等于自评、他评、教师评,不等于填一堆表格。评价应该是给出努力的方向,实现激励、认同、自我实现与价值肯定。
课程目标、计划、实施、结果的价值判断,取决于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目标达成度。鉴于此,课程评价应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课程学习情况展示台。让学生梳理成果、呈现作品、参与活动。例如在“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评价中,采用成果推介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情况展示平台。推介会现场可布置成“成果展台”:包括海报宣传、预售小动物订货单、实验器材展示。推介会门票的设计可由学生完成——由所有研究成果的LOGO组成,每个LOGO之间做成孔洞,类似于邮票,便于撕下来投票。老师、同学、家长手持推介会门票游览参观,并为喜欢的研究成果投票。也可现场下订单,预订购买小动物。最后以获得的票数和订单数检验孩子们的研究成果。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学本课程“饲养小动物”的有序推进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跟家人沟通商量,确定饲养小动物;利用网络、图书馆、走访动物专家等渠道收集资料,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资料;他们化身为小小设计师、小小会计师和小小建筑师,进行房屋平面设计,做成本预算,进行网络购物,学会货比三家,并动手搭建房屋;他们承担着饲养、训导、研究、治疗疾病的工作;他们记录、观察、设计、写作、演讲销售等。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饲养小动物”学本课程实施后,孩子们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做事变得更主动: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小动物房间的卫生,给小动物添食加水。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做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发现问题主动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责任担当的意识在饲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快乐:小动物成为他们离不开的玩伴。家长们开玩笑地说,孩子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我的××今天怎么样?”训导小动物的过程也是他们开心玩耍的过程,看着小动物一天天学会听懂人的指挥,那种成就感、幸福感溢于言表。
他们的知识变得更丰富了:孩子们阅读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书籍,认识了很多小动物,掌握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相关知识,很多孩子有了绰号——“动物小百科”。不只动物类书籍,似乎哪个领域的知识他们都喜欢涉猎:心理学、营养学……只要跟他们饲养的小动物相关,他们就好奇、就阅读、就钻研。
他们的内心变得更柔软了:孩子们更加喜爱小动物了。以前,下过雨后,满校园会出现到处乱爬的蜗牛,孩子们的游戏之一就是到校园里踩蜗牛。尽管老师强行禁止,但还是时有发生。饲养蜗牛后,这种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在校园里看到蜗牛,孩子们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送回到草丛或树上;孩子们也会自发地到小区里去喂流浪猫、流浪狗。他们甚至会随手扶直一棵歪倒的小树。孩子们开始懂得呵护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了。
“饲养小动物”课程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共处,同时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这才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学本课程的价值所在。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学本课程设计开发,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儿童需求,满足儿童个性发展,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一项新探索;力图创造一个解决儿童与课程冲突,减轻儿童学业负担,激发儿童探索现实世界的新途径。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我们相继开发了“种子课程”“深圳美食”“我的小动物”“旅拍花海”等系列学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攫取了大量灵动、丰富的科学知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更强了;社会参与的机会更多了。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进入工作实景,解决真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