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春章
汶上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山东汶上272501
从解剖学位置角度展开分析,食管是连接人体咽部和胃部的消化管组织结构[1]。最近若干年间,伴随着我国民众基本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日常饮食行为习惯的持续变化,食管癌发病率正在呈现出持续提升变化趋势,且有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30万例食管癌患者发生临床死亡,且不同国家民众在食管癌发病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外科手术切除是临床中针对食管癌患者展开治疗的基本方法,合理选择实际运用的手术治疗操作方式,能支持患者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治疗结果[3]。该文以该院2018年4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04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针对部分患者开展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10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介于41~67岁,平均(58.42±6.11)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0~66岁,平均(58.75±5.94)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入选患者均满足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自愿参与调查,完整调查方案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指标、术后引流量指标以及住院持续时间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dexes of duration of operation,indexes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ndexes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indexes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and indexes of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s)
表1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指标、术后引流量指标以及住院持续时间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dexes of duration of operation,indexes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ndexes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indexes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and indexes of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s)
组别研究组(n=52)参照组(n=52)t值P值手术持续时间指标(min)145.37±11.25 162.70±10.10 8.266<0.05术中出血量指标(mL)150.60±10.39 190.31±9.60 20.243<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指标(个)11.94±0.45 12.02±0.40 5.958<0.05术后引流量指标(mL)260.44±532.10 781.63±723.25 4.186<0.05住院持续时间指标(d)13.21±1.53 17.67±2.60 10.661<0.05
表2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组别研究组(n=52)参照组(n=52)t值P值肺活量指标治疗前 治疗后96.43±10.27 96.45±10.33 0.010>0.05 84.31±8.36 68.71±7.92 9.769<0.05用力肺活量指标治疗前 治疗后96.84±9.62 96.89±9.67 1.248>0.05 79.35±7.71 62.14±5.73 12.919<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指标治疗前 治疗后91.76±15.61 91.81±15.70 0.016>0.05 75.39±12.62 64.39±11.47 4.651<0.05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指标治疗前 治疗后87.76±10.43 87.80±10.49 0.019>0.05 69.92±7.49 56.54±6.81 9.531<0.05
为参照组行开放式食管癌切除手术,针对研究组实施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要严格遵照临床规程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干预过程。
对比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指标、术后引流量指标、住院持续时间指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指标、用力肺活量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指标,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指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指标、术中出血量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指标、术后引流量指标,以及住院持续时间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研究组的肺活量指标、用力肺活量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指标,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肺活量指标、用力肺活量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指标,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最近几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食管癌疾病在我国民众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现出快速提升变化趋势,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和破坏[4]。
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吸烟因素、饮酒因素,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因素与食管癌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5]。
在中国食管癌患者群体中,绝大多数为鳞癌,患者在病程早期阶段通常会感受到食物吞咽过程异物感,且食物吞咽不顺,而在患者出现进行性食物吞咽困难症状条件下,患者大多已经到达临床病程发展的中晚期阶段[6]。
临床研究文献显示[7],选择运用开放式手术技术为食管癌患者展开治疗,患者通常会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较为严重的身体创伤问题,且术后较难恢复良好状态,由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胸廓组织被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处在较高水平,诱导患者的5年生存率测算值仅达到31.20%。
而选择运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技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围术期疼痛症状剧烈程度,加速患者的术后治疗恢复过程,降低患者发生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指标(145.37±11.25)min低于参照组(162.70±10.10)min(P<0.05),上述数据测算结果,与我国学者肖计文等人[8]报告的研究数据高度近似,具备充足临床参考与推广价值。
该项调查中获取的结果显示,为食管癌患者开展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优化改良患者的各项基础临床指标,值得引起广泛关注并加以推广运用。
在肿瘤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与为其实施开放式食管癌切除手术相对照,能获取较好效果,优化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