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比较探究

2020-08-18 02:25贺婷婷彭家法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心语谓词句法

贺婷婷,彭家法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现代汉语否定词有“不、不用、没、没有、不要、非、未、无”等,其中“不、没、没有”用得最为普遍。“没”和“没有”的语义相同,区别只在于“没有”可作为独立单句回复问句;“有”既可以作为实义动词出现,表示“拥有”,也可以作为助动词出现,表示“确实做过某件事”。例如“我确实有见过他”,作为相应的否定句,“我没(有)见过他”。在日常对话中,“没”和“没有”的区别已经不甚明显,所以可以将“没”和“没有”放在一起考察。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否定系统中最主要的两个否定词“不”和“没”。由于二者在语义分布上呈现出既重叠又互补的特点,学者们经常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

关于否定词的研究,以往学者主要是对“不”进行结构描写和成分分析,或者是简单地将“没(有)”列入“不”同样的结构成分下分析,通过比较语料可以发现,否定词“不”和“没(有)”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存在广泛的不对称性。“不”和“没(有)”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类若干认知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章从现代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功能差异出发,先综述前人关于否定词的句法地位、焦点和辖域以及逻辑语义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提出本文研究的方向和必要性;之后以句法制图理论分析否定词“不”和“没(有)”的句法位置、以连续统的方式分析“不”和“没(有)”语义的差异和联系、从预设和时体差异分析“不”和“没(有)”的语用差异。

文章语料除少部分自拟,其他都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来自语料库的语料均在其后加篇名。

一、关于否定词的讨论

以往学者对汉语否定词的研究广泛且深入,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语否定词的句法地位。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作为独立的否定投射的中心语(如庄会彬[1],陈莉、李宝伦、潘海华[2])、作为动词投射的附接语(如胡建华[3]、李梅[4]46-60)、作为黏着语素(如Huang[5])。王世龙在Chomsky语段理论的影响下,整合三种观点,认为“‘不’作为黏着语素和其他谓词性中心语合并成为原来语段中心语的扩展投射”[6]。

第二,否定词辖域和焦点的研究。如徐杰、李英哲认为“否定中心的选择取决于独立于否定本身的焦点的选择”,强调否定中心和句子焦点重合[7];袁毓林认为否定中心可以和句子的焦点分离,有焦点标记的主语的存在并不影响否定词对谓项的否定[8];李宝伦、潘海华认为否定词有自己的辖域,即否定词只否定其右侧的成分,形成毗邻否定[9];沈家煊认为当动词前还有其他副词成分时,否定词在常规情况下,否定的是副词性成分[10]43-75;胡建华认为否定词成分统制的VP是否定词的辖域,否定词在句法上否定的是VP以及VP的中心语V0,当辖域内存在焦点时,否定词否定焦点词组[3]。

第三,否定词的逻辑和语义特征,如袁毓林认为否定在表层结构呈现出线性的语法结构,并且根据预设是否在否定域之中,区分出内部否定和外部否定[8]。冯柱从语法和语义角度区分否定的不同性质,并且区分出四种结构的否定句[11]。

以往对于否定句的研究可谓是全面且深入的,但是在对语料的分析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句法上说,“不”和“没”其后否定的成分及位置不尽相同,二者在树形结构图中统一作为否定投射不可能正确。从语义上说,汉语否定系统中的“不”和“没”之间的语义特征如果简单地采用二分法,总会出现二者之间的模糊语义地带,如果通过不断细化语义特征,区别二者的语义差别会过于繁琐。笔者认为句法上应该将“不”和“没”分析为不同的结构成分,“不”形成独立的否定投射,句法位置比较固定,“没”位置比较灵活,应分析为附接语。语义上,没有必要过于细化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将否定系统作为一个连续统看待,“不”和“没”之间的区别即是连续统的渐进过渡。从语用上说,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区别二者的意义,除了通过显性句法环境差异之外,还可以借助语用预设的区别说明。

二、句法位置

汉语否定词在句子中的线性差异引起学者们关于“不”和“没(有)”句法位置的讨论——Huang、Ernst认为否定词作为附缀,附着在动词之前;李梅[4]46-60、徐丽丽和余小强[12]、胡建华[3]认为否定词应该作为附接语附接在中心投射之上;陈莉、李宝伦、潘海华认为否定词应该处于否定投射的中心语位置,“不”和“没”作为两层独立否定投射,存在严格的层级结构,“没”的投射位置高于“不”的投射位置[2]。

上述讨论中都有各自的理论创新,笔者更倾向于陈莉、李宝伦、潘海华等人的观点——否定词应当作为否定投射的中心语。但和陈文不同的是,笔者认为否定词“不”和“没”的词性和所否定的句法成分并不相同,二者在树形图不能一概分析成独立的否定投射。根据朱德熙《语法讲义》中的描写和分类:汉语否定词当中,只有“不”是真正的副词,“没、没有、甭、别”等都是动词[13]77-78,226-22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否定词“不”和“没”的释义:副词“不”可以单用,可以用于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还可以置于动结式或者动趋式复合动词中表示不可能,如“拿不到”“吃不了”“走不出”等[14]90-91,382-384。动词“没/没有”可以用在名词前表示对领有或存在的否定,“没(有)+名词”还可以受“很、最、太”等程度副词修饰。《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没”释义为“不曾、没有、未”以及对动作、状态、行为进行否定时,作为副词解释;当作“不具有、不存在、不到”的意义时,作为动词解释。所以,笔者认为“不”和“没”都具有副词的性质。但是二者否定的对象却有很大区别——“不”否定的是谓词性成分,“没”既可以否定谓词性成分也可以否定体词性成分。陈莉、李宝伦、潘海华认为“不”和“没”是两层独立的否定投射,“不”的层级低于“没”,因为在已有语料中“没”的辖域通常宽于“不”[2]。例如:

(1)我没(有)不喜欢他。

(2)我不没有喜欢他*。(*表示句子不可接受,下文用法一致。)

陈文中仅凭部分语料中“不”不能直接置于“没”之前,就断定“没”的句法层级高于“不”,这一点是有待商榷的。例(1)中“我没(有)不喜欢他”作为一个否定命题——(我不喜欢他),否定词“没(有)”可以否定一个事件,此时“没(有)”直接置于“不”之前,否定其后的“我不喜欢他”这一事件;而“不”作为否定副词,否定的是紧跟其后的谓词,而不能否定事件,故而(2)不成立。但是并不能据此就判断“没”的句法地位高于“不”,如果想要在线性否定中呈现“不”高于“没”的情形,只需要引入判断动词“是”即可。如下例:

(3)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刘震云/一地鸡毛)

(4)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建议,应该派谁派谁,我们没派。(张洁/沉重的翅膀)

(5)不是没有他的事,而是他除了放羊,便不干别的事。(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6)未必就真那样忙?城里我不是没去过,忙什么忙?(韩少功/马桥词典)

(7)再说我自己这辈子也不是没倒腾过钟表零件。(司汤达/红与黑)

(8)来了客人,许先生没有不下厨房的,菜食很丰富,鱼、肉……都是用大碗装着。(萧红/鲁迅先生记)

(9)这位王大哥,他为人义气极了,你有事要托着他,他没有不下血心帮忙的。(张恨水/夜深沉)

(10)眼睛多见台阶就下,一来是他并没有不从马上掉下来的把握,尽管是一匹很老实的马。(老舍/正红旗下)

(11)刘将军就笑着道:“不能够,现在的大姐们,没有不会打牌的。来来来,打四圈。”(张恨水/啼笑因缘)

(12)人对于自己的脑袋没有不关心的。(梁实秋/雅舍菁华)

上述例子中既有“不”置于“没有”之前,如(3-5),也有“不”置于“没”之前,如(6-7),还有“没有”置于“不”之前,如(8-12)。但是从上述句子可以看出,当否定词呈现“不是没(有)”这一顺序,那么其后可以跟体词性成分,如(3-5)中的“事业心”“人”“他的事”;也可以跟谓词性成分,如(6-7)“去”“倒腾”。当否定词呈现“没有不”这一顺序时,那么其后只能跟谓词性成分,如(8-12)中的“下(厨房)”“下(心血)”“从马上”“会打牌”“关心”。因此,笔者可以猜测“不”和“没”限定不同的成分,这可能是导致二者形成不同语序时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本文用树形图来解释“不”和“没”二者之间的层级差异:

(13)我不是没喜欢过你。

(14)我没有不喜欢过你。

(13)中的否定副词“不”和判断动词“是”组合构成复合形式“不是”,可以成分统制“没”,根据Richard Kayne的线性对应律(Linear Correspondence Axiom),即“如果在某个结构树形图中,非终极符号X统制非终极符号Y,而Y不统制X,那么X下属的终极符号均位于Y下属的终极符号之前”。故(13)可以成立,“不”可以置于“没”之前。比较(13-14)的树形图可以发现,否定词“不”作为否定投射的中心语,位置比较固定——始终位于vP和TP(树形图中TP已省去)之上,直接否定其后的vP壳中的动词(考虑到双宾结构中也会出现否定词,此处使用vP壳结构),从而形成否定命题。否定词“没”的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附接在VP之上,也可以附接在体标记ASPP之上。并且,这一结构还能解释“没”具有双重性质:既可以否定体词性成分,也能否定谓词性成分,当“没”作为动词使用时,且VP结构中动词位置为空,“没”后直接加名词宾语;当“没”作为副词使用时,可以用来否定VP结构中的动词或者对ASPP结构中的体标记“有”。鉴于此,不同于陈文中将否定词“不”和“没”分析为两层独立的否定投射的看法,笔者认为二者在词性以及限定位置上的差异决定二者应该是不同结构:因为判断动词“是”可以作为轻动词出现在vP中心语v位置,所以“不”的位置相对固定,作为否定投射的中心语处于vP之上形成否定投射;“没”的位置相对比较灵活,既可以附接于ASPP之上否定体标记“有”,也可以附接于VP之上否定下层实义动词,甚至直接否定宾语的存在。因此,笔者认为“不”和“没”应该分析为不同的结构成分:“不”作为否定投射的中心语,固定处于vP之上,“没”作为附接语,可以灵活地附接在VP之上或者ASPP之上,“不”和“没”没有固定的层级限制。上文已经提到,“不”只能否定句中的谓语动词(有时也可以否定一段时间,表示时间短),“没”可以否定整个事件或者命题,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比较:

(15)他才没高兴一会儿,就来了新任务。

(16)他才高兴了没一会儿,就来了新任务。

(17)他才不高兴一会儿,就来了新任务。

(18)他才高兴了不一会儿,就来了新任务。

(15)和(16)中都是用“没”来否定,句子的意思基本没有什么差异,都是表示“当时他很高兴,但时间很短,很快就来了新任务”(新任务可能改变“高兴”这一状态),此时“没”否定的是“高兴一会儿”这一动作;但是(17-18)中“不”的位置变换,句子意思完全不同,(17)意为“当时他很不高兴,但时间很短,很快就来了新任务”(新任务可能改变“不高兴”这一状态),(18)的意思和(15-16)的意思一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不”和“没”否定的句子成分差异即可找到答案,“不”直接否定毗邻成分,所以(17)中的“不”首先和动词“高兴”结合,再和后面的时量宾语结合,构成“不高兴——一会儿”,故而表达的是不高兴的状态,(18)中“不”否定的是后面的时量宾语“一会儿”,从而表示时间短。(15)中的“没”否定的是“高兴一会儿”整个状态行为,(16)中的“没”否定的是时量宾语“一会儿”,从而达到否定整个行为。比较之下,可以发现:“没”否定整个事件或者临近的时量宾语,(15-16)表达相同释义。而“不”只能否定临近的谓词(也有少量情况下的时量宾语等),从而(17-18)有不同的释义。“不”和“没”否定句法成分上的差异,除了会产生不同的释义之外,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合格的句子,如(22)。

(19)他没走几天,下属们已经懒散得不像样子了。

(20)他走了没几天,下属们已经懒散得不像样子了。

(21)他走了不几天,下属们已经懒散得不像样子了。

(22)他不走了几天,下属们已经懒散得不像样子了*。

根据语义解释,(19-21)都可以表达“他走了时间并不长,而下属已经懒散得不像样子了”这一意思,用法类似于上述(15)(16)(18)。而(22)语义不合格。

三、语义差异

以往学者认为“不”和“没”的互补分布找出了二者之间的语义特征差异,例如聂仁发利用二分法将“不”和“没”的语义特征细分为【+-活动】【+-暂态】【+-实现】[15]。但是这种二分法仍存在许多重合和界限不清的情况,接下来,本文先从几个方面来整合“不”和“没”的语义特征。

【+-变化性】

【不:表示恒常的性质,不易改变的】

不晴不笨不扁不臭不长不短不对

不黑不大不粗不脆不错不低不厚

不高兴不糊涂不欢乐不温和不成熟不粗心

【没:表示状态的改变】

没停没坏没亮没旧没老没好没黑

没晴没错没走没站没跑没睡没死

没习惯没抬头没生病没开花没播出

【+-意愿性】

【不:表示主观上可以控制的】

不吃不喝不悲不喜不走不跳

不站不坐不睡不飞不逃不跑

不结婚不离婚不说话不哭泣不游泳

【没:表示客观存在,主观不可控制的】

没风没雨没灾没难没死没光

没水没电没课没人没路没富

没地震没雪崩没发生没存在没出现

根据上面整合的两条标准【+-变化性】【+-意愿性】来看,许多谓词性词语在受到否定词修饰时,可以受到多重标准的限制,例如“走”,既可以受“不”修饰,表示主观上“不愿意走”,也可以受“没”修饰,表示“相对于走动致使位置改变而言现在的状态是静止的或者逗留在某个地方没有产生位置变化”。除此之外,“跳”“站”“坐”“睡”“富”“死”等亦是如此。然而,有些谓词性词语却严格地受限于“不”或者“没(有)”的限制,如“不长”“不短”,表示长度对于所需而言是固定或者合适的,是一经确定无法改变的状态,却不能用“没”限制,不能说“没长”“没短”,类似的还有“(天)不晴”“(天)不黑”说明的也是此时的状态,表示短时间内不易改变的“阴雨天天气总是不晴朗”“时间尚早天色明亮”等状态,相反表示周期性变化中的一个阶段,且变化性极快时“(天)没晴”,表示“天气从阴雨连绵向天气晴朗”状态变化中的一个阶段,可能很快会呈现另一状态“天晴”;“(天)没黑”表示“天色从明亮到晦暗”状态转变中的一个阶段,可能很快会呈现另一状态“天黑”。谓词性词语受否定词限定时出现的区别、重合以及界限不清的情况,给了笔者一个大胆的启示——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义特征呈现出一个连续统,以【+-意愿性】特征来描述,“不”和“没(有)”就充当这个连续统的两端,语义特征分别为“主观控制”和“客观存在”典型性最强,其次依据【+-变化性】特征描述典型性较弱的谓词性词语,二者之间重合且存在交叉使用的谓词,笔者将其归入“反复性、暂时性”之下,作为【+-变化性】这一特征的中点,据此将否定词“不”和“没”所构成的语义连续统刻画如下:

根据以上所论述的两条标准【+-变化性】【+-意愿性】,【+-意愿性】所划分的主客观性是异常鲜明的两个极端,几乎没有重合,按【+-变化性】所划分的内容考虑到有些动作或状态会出现暂时或者反复出现,例如“习惯”“睡”“到”等。表客观存在的词语受“没”的修饰,客观性最强,表意志控制的词语受“不”的修饰,主观性最强,故而,越往左,客观性越强,越往右,主观性越强。处于客观存在/变化消失/恒常固有/主观意愿节点之下的词语是典型的被修饰词语(表客观存在/变化消失的词语受“没(有)”修饰,表主观意愿/恒常固有的词语受“不”修饰),可以看作是这一类成员中的典型成员,处于反复性、暂时性节点下的词语通常是“不”和“没”交叉使用的词语,即看作是非典型成员,既可以受到“没”的修饰,也可以受到“不”的修饰,主要取决于上下文语境以及说话人表达的需要。

四、语用预设

否定词“不”和“没(有)”之间的差别除了从上述句法环境、语义特征上加以区别外,还可以从语用预设的层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所谓预设,是一种使某一语句具有真值的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既可以从显性的句法环境中得出,也可以从隐性的上下文中推断出来。接下来,本文从比较典型的否定形式中比较“不”和“没”的语用预设差异:

(一)简单否定式“不+V”“没+V”

(23)我不去爬山了,明天有语言课。

(24)我没去爬山,(昨天)临时被公司拉去加班了。

例(23)中,后一个分句中的时间节点是“明天”,“不去爬山”,意味着说话者现在放弃了要去爬山这一打算,爬山的事件尚未实现,只是原本预期中的一项行程,现在取消了。(24)中后一个分句中没有明确的时间标志词,但是出现了完成体“了”,意味着加班这一事件按照预期应该已经完成,说话者将加班这一事件和“没去爬山”放在一起,意在向对方解释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他没去爬山的原因是因为临时去加班了,虽然爬山事件并未真正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活动在过去就应该完成。“不”否定的事件一般是计划类,在安排中即将会去实现的事件,如(23)中的爬山事件,本来是安排在明天,但是说话时间在事件时间之前,所以表示将来计划发生的事;“没”否定的事件一般是已然类,按照预期该事件在过去的时间段应该发生的,如(24)中的爬山事件,本来是安排昨天(前一天),但是说话时间在事件时间之后,所以表示过去已然类发生的事。

(二)动结式“V+C”

(25)这件事你说不清楚,还是让我去说吧!

(26)这件事你不说清楚,休想离开!

(27)这件事你没说清楚,大家都没听懂。

(25)中“你说不清楚”,是对未实现事件的一种可能性猜测,所以后面紧接着出现了对这未来一事件的另一个备选方案——“还是让我去说吧”。(26)中“不”置于动词之前,有时话题“这件事”不出现,是典型的祈使句,这种结构的句子一般是表示假设,即“要是(如果)你不说清楚”也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所以仍然表示未实现的事物。二者的区别在于“V+不+C”倾向于表示能力上无法完成,“不+V+C”倾向于表示意愿上不愿完成。(27)表示的事已经发生的事件,从后一分句中“大家都没听懂”可以看出事件已经发生,并且产生了相应的结果——“大家都没听懂”,意味着说话时间在句中“你说这件事”的事件时间之后,事件已然发生,结果是“(你说了这件事)大家都没听懂”,所以(27)表示的是在过去已经完成的事件。

以上例句中时间词“明天”,体标记“了”以及词序“V+不+C”“不+V+C”等显性标识可以帮助判断两类否定句的预设差异。除了显性的句法标识,还可以从隐性的上下文中推导需要的信息。例如,以下句子的隐性的预设帮助理解句子的区别,试比较:

(28)那个吉普赛人为上尉入狱而悔恨。

(29)那个吉普赛人没有为上尉入狱而悔恨。

(30)那个吉普赛人不为上尉入狱而悔恨。

这是袁毓林年在论述预设的可取消性时应用的例子,本文根据需要援用了其中的两个例子(28-29),现在比较三个句子,请试着推测一下上述(29-30)哪一个句子中的“上尉”是有罪的呢(换句话说,哪一句中的吉普赛人在主观上认为这个上尉是罪有因得,理应受到制裁,所以主观上不愿意为上尉入狱这件事而悔恨)。大多数人认为(30)中的“上尉”可能是有罪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语用预设,笔者可以完善(29-30)后面没有出现的解释原因的分句:(29)“那个吉普赛人没有因为上尉入狱而悔恨”,“没有”否定了“因为上尉入狱而悔恨”这一整个事件,后面一般可以补上的是“因为他知道上尉已经越狱”(入狱事件的不利影响已经由于上尉越狱得到弥补),是对否定整个“入狱”事件而做出解释,而(30)中“那个吉普赛人不为上尉入狱而悔恨”,“不”否定的是毗邻的焦点“为上尉”,所以后面补充的理由一般是“因为这个上尉是一个坏事做尽的恶棍”。在此,除了利用推测两个否定句的预设来区分否定词“不”和“没(有)”,也和上文提及的“不”和“没”否定成分的差异(“不”否定临近的谓词性成分,“没”可以否定整个谓项和事件),连续统中“不”的强主观性和“没”的强客观性特征等理论相一致。

从语用层面考察否定词“不”和“没”的预设差异也发现二者在体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即“不”否定的是未实现的事物,“没”否定的是已实现的事物;“不”和“没(有)”在句中表现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差异也表现在预设上。

五、结语

否定词“不”和“没”是现代汉语否定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汉语否定系统相对于英语而言在语义和句法表现呈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对语用层面的时体预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比较汉了语否定词“不”和“没”。从句法层面来说,考虑到“不”和“没”的词性及其否定成分的不同,二者的句法成分和结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不”作为否定投射的中心语,始终高于vP和TP,位置较为固定;“没”作为附接语附接于ASPP之上或者轻动词词组VP之上而在TP之下,当语义需要置于否定词“不”之前,则必须附接于ASPP之上,也可直接附接于VP短语之上,处于“不”之后,位置相对灵活。从语义层面来说,以【+-意愿性】作为两个极端值的划分依据,根据【+-变化性】将稳定性强的特征置于“不”这一端,将变化性强的特征置于“没”这一端,而将具有反复性和暂时性的词置于二者之间,作为划分节点。从语用层面来说,不仅能够帮助分析说话人对于因果联系和句中事物的态度,更能帮助找到二者在时体上的显著差异。“不”和“没(有)”作为汉语否定系统中的两大重要构成要素,二者的准确运用及其内在规律研究对于留学生教学和中小学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系统比较有助于更好地发现二者的语义分布特征,从而进一步完善汉语否定系统。

猜你喜欢
中心语谓词句法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汉泰状语与中心语结构浅析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