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州城及契丹大贺氏勒得山考证

2020-08-17 01:27王成金海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辽代

王成 金海英

摘 要:四家子城址的建筑形制及规格符合辽代头下军州城规制标准。通过测量四家子城址与辽豫州、辽上京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关系,考证了四家子城址是辽宁州城。宁州城主是耶律只没。通过田野调查考证了查干恩格尔城址是宁州下辖县新安县。阿贵洞遗址地处契丹大贺氏勒得王故地,墨书题记的发现考证了阿贵洞遗址就是契丹大贺氏一族祖山勒得山。

关键词:辽代;宁州;耶律只没;新安县;勒得山

1 关于宁州城考证

2004年,郝维彬老师发表了《辽故圣宗皇帝淑仪赠寂善大师墓志铭考释》①一文,文中考证了辽豫州城(东经120°32′47.4″,北纬44°55′41.4″)的地理位置,为确定辽宁州城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辽史》载:“宁州。本大贺氏勒得山,横帐管宁王放牧地。在豫州东八十里,西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②“勒得山唐所封大贺氏勒得王有墓存焉。”③通过上述史料记载可知,宁州城位于辽上京东北175千米处,位于辽豫州东40千米处。宁州城所处位置本是唐代时期契丹大贺氏勒得王的族地,此处有契丹大贺氏一族祖山勒得山等信息。笔者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新发现一处辽代城址,命名为“四家子城址”(东经120°37′51.4″,北纬45°18′04.3″)。该城址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四家子村南500米处。城址呈正方形,正南正北向,周长约1600米,总面积160000平方米,城东西两侧各开一门。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锁眼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可见城址四面墙体分布清晰,城内建筑布局及基址分布明显。乌布尔昆都楞河在城东南分布,因1998年发洪水及河道外扩等原因,城址北侧墙体整体消失。目前乌布尔昆都楞河在城北分布,因多年遭到洪水冲刷和耕种农作物等,城址内建筑基址现已分布不清。该城的东墙现已坍塌呈垄状,残长约355米,西墙残长约247米,南墙保存较好,全长400米,墙体均为沙土夯筑。城址地表遗存物有柱础石、布纹瓦、灰陶片等。从地表遗存物及城址的建筑形制判断,该城址应是辽代州城级城址。经过测量,四家子城址位于豫州城东微北40千米处,西南至辽上京175千米。与《辽史》记载的宁州城具体位置完全一致。综上内容分析,笔者认为四家子城址是辽宁州城。

2 关于宁州城主考证

《辽史》载:“宁州。横帐管宁王放牧地。”④从史料记载中可知,宁州的城主为横帐,被封为管宁王。通查《辽史》和《契丹国志》被封为管宁王者无载。故此,笔者认为“管宁王”中的“管”字,可能有其他含义,或《辽史》中有误载,有错字之嫌。《辽史》中被封为泰宁王者耶律察割,被封为宁王者耶律只没。

耶律察割,字欧辛,耶律安端之子,被辽世宗封为泰宁王。⑤天禄五年(951)耶律察割谋反。耶律察割随辽世宗帝出征之际谋杀了辽世宗耶律阮,不久耶律察割被处死,其诸子均被诛杀。《辽史》载,察割生前名下州城有川州、双州、贵德州,均因其弑君重罪,诸子被诛,无人继承。①也因察割有弑君重罪,《辽史》中凡察割之城均载有“察割以大逆诛,没入焉”。且以上三处州城均在中京道,而宁州地处东京道。综上内容分析,可知宁州不是耶律察割之城。

耶律只没,字和鲁堇,又作“质睦”。辽世宗耶律阮的第三子,母亲是甄皇后。《辽史》载,耶律只没,勤奋好学,通契丹和汉字,能诗。应历十九年(969),耶律只没因与宫女私通,被辽穆宗打入监牢,刺瞎一眼并受阉割之刑。辽景宗即位后,释放了只没,并封其为宁王。后因只没妻安只想毒死只没未果,景宗知此事后,诛只没妻,惩只没家教无法有过,夺其爵位,贬乌古部。②从上述史料记载可知,耶律只没是一个命运多舛之人,因与宫女私通,刺瞎一眼并受阉割之刑。故此,耶律只没无子嗣,《辽史》中也未见记载。对于耶律只没的生卒年,《辽史》中也未见记载。耶律只没是辽景宗同父异母的哥哥,辽圣宗的伯父。辽圣宗11岁即位,尚仁弱,其母萧太后执掌朝政,为巩固政权召只没辅佐圣宗。也因景宗留有遗诏,于统和元年五月(983)辽圣宗帝,召先帝庶兄质睦(只没),复封宁王,加宰相室、宣徽使普领等恩。③从以上史料记载可知,辽圣宗封耶律只没为宣徽使,且普领(普领即总领南北宣徽院之务)。辽代的宣徽使一职是辽皇帝的近臣,受皇帝委派,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辽朝宣徽使的职责本自五代,宋,主要执掌朝廷礼仪、宴享百官、供帐、领殿前、内诸司之籍,并负有谏议、督修宫掖之责,同时往往奉命外出执行某种特殊使命。其地位相当尊崇。”④可以说,辽宣徽使是辽皇帝和横帐一族的大管家,负责管理辽皇帝及横帐一族的礼仪事务。故此,笔者推断《辽史·地理志》宁州条所载的“横帐管宁王放牧地”中的“管”字,当是指宁王耶律只没是掌管横帐一族内务的总管之意。另《辽史》载:“宁王只没与横帐、国舅、契丹、汉官等并进助山陵费。”⑤《辽史》记述从人捐助修筑景宗陵墓的资费时,为何记述为“宁王只没与横帐”?笔者推断,应当与宁王耶律只没管理横帐一族的事务有关。所以将宁王只没排在横帐一族之前,便有了“宁王只没与横帐”的一同记述。综上内容分析,笔者认为《辽史》宁州条记载的“横帐管宁王”中的“管”字,是指管理职能,并非指宁州城主是“管宁王”。故笔者认为,宁王耶律只没是宁州城主。

3 关于宁州城新安县考证

《辽史》载:“宁州,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县一:新安县。” ⑥通过上述史料记载可知,宁州下辖一县,名曰“新安县”。查阅史料,对宁州的新安县具体位置无载。新安县既然是辽宁州唯一一个下辖县,理应距宁州不远才对。笔者对四家子城址(宁州)周边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三处城址,其中一处为复查点。其一在四家子城址(宁州)西南,命名为“查干恩格尔城址”。其二在四家子城址(宁州)西北,命名为“阿西楞图城址”。其三在四家子城址(宁州)东北,命名为“毛盖吐城址”。对上述三处城址调查如下:

查干恩格尔城址(东经120°32′59.99″,北纬45°11′22.50″),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查干恩格尔嘎查东南5.6千米处,四家子城址(宁州)西南13千米处。该城址呈长方形,西北东南向,由外墙和内墙组成(双墙形制),周长约1550米,总面积约142000平方米。因耕种农作物,城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城东墙和北墙可辨,西墙和南墙能够辨识基本轮廓。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锁眼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可见城址四面墙体分布清晰,城址内西北和东北部可见建筑基址分布,西北部建筑台地较高。可见内墙分布有马面14座,四面墙体马面相对称,马面之间间距80~120米,东西墙各有马面5座,南北墙各有马面2座。城址的内外墙及各马面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弓箭的有效射程范围,形成了该城的防御体系。现场采集城址地表遗存物有青砖、布纹瓦、灰陶片、铁器残片等。根据地表遗存物及城址的形制判断,该城址应是辽代城址。

阿西楞图城址(东经120°16′19.98″,北纬45°27′43.20″),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阿日昆都冷苏木阿西楞图嘎查北,四家子城址(宁州)西北33千米处。该城址呈长方形,西北东南向,周长约950米,总面积约57000平方米。因20世纪90年代建村于城内,城址遭到破坏。城址四面墙体残段基本轮廓可辨,可见城址北侧墙体有4处联排方形建筑基址。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锁眼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可见城址四面墙体分布清晰,4处建筑基址分布明显。现场采集城址地表遗存有灰陶片、黑釉瓷片等。根据地表遗存物及城址的建筑形制判断,该城址应是辽代城址。

毛盖吐城址(东经120°48′56.90″,北纬45°26′1.78″),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吐列毛都镇毛盖吐嘎查西南1.8千米处,四家子城址(宁州)东北20千米处。该城址呈正方形,西北东南向,由外墙和内墙组成(双墙形制),周长约1640米,总面积约168100平方米。因城址内耕种农作物,城内建筑基址现已无法辨认,但城墙保存尚好。可见内墙分布有马面22座,马面之间隔50至80米不等,西侧外墙中部开一门,设有圆形瓮城。该城址在全国长城资源调查时被认定公布为金界壕边堡。然岭南主线界壕边堡多依附于界壕墙体南侧,界壕边堡设置形制比较规范。而毛盖吐城址并不依附于金界壕墙体,距金界壕墙体分布最近处尚有970米。且城址面积和规格都不符合界壕边堡规格要求。故笔者认为毛盖吐城址非金界壕边堡。通过咨询科尔沁右翼中旗文物管理所同仁得知,此城址是辽代城址金代沿用。

通过对上述三处城址的调查和分析,阿西楞图城址距四家子城址(宁州)距离较远,且城址规格偏低。虽然毛盖吐城址距四家子城址(宁州)距离较近,但是毛盖吐城址的建筑规格及防御体系都优于四家子城址(宁州),从隶属关系及建筑规格上判断,毛盖吐城址不符合辽宁州的县城规制标准。查干恩格尔城址距四家子城址(宁州)最近,仅相距13千米,符合宁州统一县的辖地管理设置需要,且查干恩格尔城址的建筑规格符合宁州下辖县的设置标准。据此判断和分析,笔者认为查干恩格尔城址是辽宁州城的下辖县新安县。

4 关于契丹大贺氏勒得山考证

《辽史·地理志》宁州条载:“宁州。本大贺氏勒得山。”①《辽史》载:“勒得山,唐所封大贺氏勒得王有墓存焉。”②古契丹部族,本无姓氏,多以所居之处的山或河命名。唐贞观二年(628),契丹内属唐朝之后唐封契丹大贺氏。契丹分八部,历任联盟长均由大贺氏贵族中选举产生。通过上述史料记载可知,辽宁州城所处位置本是契丹八部中的一部,大贺氏联盟长的故地。联盟长以所居之处的勒得山为名,号曰“勒得王”。勒得山附近有勒得王墓等重要信息。本文中对辽宁州城地理位置的考证,为探寻勒得山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笔者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复查一处阿贵洞(洞穴)遗址,命名为“额尔敦宝力皋东北遗址”(东经120°46′31.5″,北纬45°14′50.4″,下称“阿贵洞遗址”)。该遗址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额尔敦宝力皋嘎查东北200米处,四家子城址(宁州)东南12千米处。阿贵洞遗址在一处大山西侧半山腰处,海拔575米,洞口朝西南,洞口宽约7米,深约13米,山顶处有两座砖砌小佛塔,现已损毁,可见塔基部分和塔砖散落于地表。山下是东西走向的山谷,山谷内有东西走向的河流,有泉眼。此处风景秀美。洞内石壁上写有汉文、蒙文、契丹文等墨书题记十多处。其中一处墨书题记用汉文书写在距地面1.8米处的洞口北侧石壁上。此处题记写有纪年,全文共计竖排8行89字,其中消失8字,残13字。

题记中有明确的纪年“乾统七年五月廿七日”字样,乾统七年为1107年。题记中写有人物、地点、官职等信息。笔者认为题记中“贡周易”意为祭天地或祭祖。缘由有二:其一是,题记行文中开始或结尾按照惯例理应将到此的事由书写于文前或文后,但观题记末尾未见关于到此为何的记载。其二是,题记开头写有“貢周易赵需前黄龙府知律”等字样,如文中“贡周易”和“赵需”均是人物的姓名,然此二人不可能同是黄龙府的知律官,题记作者误写的可能性也不大。笔者认为题记中“赵需”是人物姓名,而题记开头“贡周易”三个字是写明了其来意。题记中“赵需、刘甫、张四聦、仕祁、刘志纯、赵譲、张嗣宗”均为汉人姓名,这说明在契丹贵族统治的辽代有不少汉人在辽朝为官,这与《辽史》记载相符。查阅《全辽文》发现张嗣宗为辽国重臣张俭的第三子。张俭被辽朝先后封为左丞相、加太师、中书令、尚父、韩王、陈王。张嗣宗辽朝进士,历任朝议大夫、守卫尉乡少卿、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①题记末写有“惕隐司徒耶律白”。《辽史》载:“耶律良并作耶律白。”②可知耶律白即耶律良,耶律良《辽史》中有传:“耶律良,字习拈,小字苏,着帐郎君之後。咸雍初,同知南院枢密使事,为惕隐,出知中京留守事。追封辽西郡王。”③题记中众多府、路、州、县等地命官众余为何同赴于此,并留下墨宝值得细思详查。试想,以惕隐官耶律白为首的众人是专程还是路经此地?如路经此地,辽代时期的阿贵洞遗址并不在辽代通往各府、路、州必经要道之内,且阿贵洞遗址所处位置在东西向狭长25千米的闭塞山谷之中。故此,笔者认为路经此地的推断不能成立。如果是专程而来,为何兴师动众,此处又是什么重要地点,值得专程而来。《辽史》载:“监修国史耶律白。”④笔者认为惕隐官耶律白掌部族之大事,又有监修国史之务,探访辽族之先契丹大贺氏一族故地阿贵洞遗址(勒得山)当是其修国史之需,或为祭祖而来。题记中记载的“黄龙府、长春路、韩、睦、信、降(降圣)、乳水县”等地均位于阿贵洞遗址东南部且距离不远。耶律白作为辽朝皇族重臣,各地官员陪同前往也是情理之中。阿贵洞遗址距四家子城址(宁州)不远,理应都处于大贺氏勒得王的辖地之内,再有阿贵洞遗址洞顶处有烟熏的痕迹,可能常有祭祀活动在此举行,山顶处的佛塔遗址也可作为佐证。众多题记内容的发现无不显露着此处阿贵洞遗址的不同寻常之处。综上内容分析,笔者认为阿贵洞遗址就是契丹大贺氏一族的祖山勒得山。

5 结语

契丹大贺氏勒得山与辽宁州城故址历来无考,而辽史专家也多未涉及。阿贵洞墨书题记中的人物、官职、地点等重要信息和辽宁州城主的考证,可补辽史之缺,意义重大。它为研究契丹大贺氏部族和辽代社会地理区划提供了又一重要地理坐标,为进一步探寻弄清辽代头下军州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猜你喜欢
辽代
巴林左旗出土辽代青铜佛板图像分析
试论辽代州县制的推行与松漠草原城市化
辽代契丹官服中的中原因素探究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辽代中京道城市群发展特点评析
辽代凿冰捕鱼考述
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及相关问题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