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缺血分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定位、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8-17 09:13任云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电图入院医师

李 芳, 任云云

(1. 河南省濮阳惠民医院 功能科, 河南 濮阳, 457000;2.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中医医院 内科, 陕西 西安, 7104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缺氧缺血所引发的心肌坏死病症,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常伴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静脉溶栓是治疗AMI患者的主要手段[3]。心电图在AMI患者靶血管定位、AMI分型、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医师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临床应用广泛[4-5]。本研究探讨了心电图缺血分级与AMI患者靶血管定位、狭窄程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河南省濮阳惠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患者符合AMI的诊断标准[6]; ② 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2 h内; ③ 患者家属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 ①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② 入院前死亡者; ③ 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者; ④ 有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病史者; ⑤ 脑血管疾病患者; ⑥ 恶性肿瘤患者; ⑦ 1个月内接受过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者。根据心电图缺血分级[7]将100例患者分为二级缺血组和三级缺血组,各50例。二级缺血组男28例,女22例; 年龄42~78岁,平均(56.39±6.27)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11 h, 平均(6.25±2.38) h。三级缺血组男29例,女21例; 年龄43~80岁,平均(56.57±6.13)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2~10 h, 平均(6.14±2.07) h。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时经肘静脉采血3 mL, 采用放射免疫法,以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指标水平,检测3次求取均值,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直径目视法判断狭窄程度、靶血管定位情况,检查工作由固定的2位专业医师负责。针对临床症状,予以患者抗凝、利尿、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处理[8-9]。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组患者cTnI、CK-MB、BNP的基线水平和升高幅度。基线水平: 入院时相关指标检测数据的平均值。升高幅度: 入院48 h内每隔6 h测1次相关指标水平,取最高值减去入院时测得值即为升高幅度。② 比较2组患者的靶血管定位[左主干(LM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左主干分叉(为左主干分出前降支和回旋支处)、RCA分支(含左室后支和后侧支)]和狭窄程度、靶病变数目>1(指靶血管存在多处狭窄病变)情况。③随访6个月,统计2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新发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cTnI、CK-MB、BNP指标

三级缺血组cTnI、CK-MB、BNP指标的基线水平和升高幅度均高于二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cTnI、CK-MB、BNP指标水平比较

2.2 靶血管定位和狭窄程度

2组LMCA、左主干分叉、RCA分支病变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级缺血组LAD病变占比高于二级缺血组,LCX、RCA病变占比低于二级缺血组,靶病变数目>1、100%管腔狭窄者占比高于二级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靶血管定位和狭窄程度对比[n(%)]

2.3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三级缺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二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n(%)]

3 讨 论

AMI为严重的心肌缺血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0]。根据心电图缺血分级, AMI可分为4种不同类型,其中二级缺血、三级缺血与严重心肌缺血关联密切[11-12]。心电图检查提示三级缺血的AMI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面积大、预后差的问题,需积极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预后[13-14]。三级缺血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QRS终末部分扭曲,主要呈Rs形态的导联S波消失,或qR形态导联J点位于R波高度的50%以上; 二级缺血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级缺血组cTnI、CK-MB、BNP指标的基线水平和升高幅度显著高于二级缺血组,说明二级缺血和三级缺血AMI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cTnI、CK-MB、BN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为医师判断患者心肌缺血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中,三级缺血组LAD病变占比高于二级缺血组, LCX、RCA病变占比低于二级缺血组,靶病变数目>1、100%管腔狭窄者占比高于二级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三级缺血患者的靶血管以LAD为主,二级缺血患者的靶血管以LCX、RCA为主,且三级病变患者的靶血管病变情况、管腔狭窄程度更加严重。进一步分析发现, LMCA、LAD、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较为严重,心肌受损范围更加广泛,心室重塑加重,心功能较差,而RCA、LCX、RCA分支病变患者的病情程度较轻,预后较好。究其原因,三级缺血患者常存在多血管病变、单血管多部位病变、复杂病变,易伴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钙化等情况,导致患者体表心电图定位效应减弱。因此,AMI患者的心电图缺血分级可为医师判断患者靶血管定位、狭窄程度和明确患者病情提供参照。

既往研究[16-17]表明,心电图缺血分级级别越高,患者心肌梗死程度越重,梗死范围越大,预后也越差。本研究结果发现,三级缺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级缺血组,提示与二级缺血患者比较,三级缺血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分析原因,三级缺血患者梗死面积较大,通常缺少侧支循坏,缺乏缺血预适应过程,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AMI患者心肌缺血复杂程度升高,可对心电图诊断结果产生干扰,故医师需结合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心电图、靶血管定位功能展开准确分析,从而为判断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二级缺血患者和三级缺血患者的cTnI、CK-MB、BNP、靶血管定位、狭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心电图缺血分级可为医师判断AMI患者靶血管定位、狭窄程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心电图入院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中国医师节》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