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维生素D3与T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α相关性研究

2020-08-17 09:13预,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亚群系统性

张 预, 高 波, 周 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会对患者的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还可对心、肺、血液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严重影响[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遗传、环境、激素、免疫等因素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主要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可缓解疾病症状,控制疾病的复发[2]。但长期使用这2种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且不能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3]表明,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比例失衡、Th比例降低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属于T细胞亚群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一种细胞,具有控制自身免疫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的功效。而维生素D不仅参与调节钙、磷平衡和骨骼代谢,还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于健康人,且该现象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本研究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α(IFN-α)水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8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研究组,男8例,女36例,年龄21~51岁,平均(33.0±2.6)岁,病程1~4年,平均(1.8±0.4)年,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颁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4],且入组前均进行为期1周的洗脱期,并排除慢性感染、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等。另将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44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男6例,女38例,年龄23~49岁,平均(32.0±2.2)岁。参与本研究的受试者均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2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对照法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水平的关系。① 血清25(OH)D3水平和IFN-α水平检测: 所有受试者于空腹时采集静脉血3 mL置于涂有肝素钠的血清管内,样本收集后1 h内分离血清,以3 000转/min速度离心10 min, 离心半径为3 cm, 分离上层血清,置于-80 ℃冷冻[5]。标本采集完成后,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血清25(OH)D3水平和IFN-α水平的检测。②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 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中的试剂A~F对样本进行染色,将其分别置于A~F的6个专用试管内。染色后用稀释的试剂G裂解红细胞,并在室温条件下避光孵育10~12 min, 孵育后立即进行离心[6]。随后吸去上清液,使得每个管内存留50 μL液体为佳,以免打散沉淀物质。接着低速旋转试管内沉淀的细胞,使其重新悬浮。每个试管内加入2 mL含0.1%叠氮钠的PBS溶液,低速旋转3 s[7]。最后将处理后的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 血清25(OH)D3水平: 由专业人员根据血清检验结果,记录2组受试者的血清25(OH)D3水平。② IFN-α水平: 根据检验人员的检查结果,对2组受试者的血清IFN-α水平进行比较。③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记录并比较2组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等的表达情况[8]。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血清25(OH)D3及IFN-α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降低(P<0.05), IFN-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见表1。

表1 2组血清25(OH)D3及IFN-α水平比较

2.2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研究组CD8+、CD4+/CD8+、B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CD3+、CD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比较

2.3 血清25(OH)D3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CD3+、CD4+及CD4+/CD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39、0.456、0.812,P=0.005、0.033、0.015), 而与IFN-α、CD8+及B细胞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04、-0.597,P=0.002、0.001、0.029)。

3 讨 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T淋巴细胞、免疫复合物介导,表现为机体多个组织器官的受累[9-11]。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与遗传、环境、激素、免疫等因素有关,而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维生素D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不仅影响多种免疫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还影响着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生素D主要借助影响免疫细胞来进行免疫系统的调节,进而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12]。维生素D中包含着多种化合物,如维生素D2、维生素D3等。维生素D2等可由外界获得,而机体内的维生素D3主要靠人体自身合成,具有调节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维生素D3一方面可促进T细胞实现由Th1向Th2的转变,限制那些与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潜在组织损伤的发生; 另一方面,维生素D3还能分泌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维生素D不仅影响T细胞的增殖、表型改变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还可以抑制T细胞迁移至淋巴结[13]。IFN-α作为一种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功效的干扰素,主要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合成并分泌,并于细菌或病毒刺激后产生。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IFN-α水平的关系,旨在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显著降低,而IFN-α水平显著升高。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时,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会失调。CD4+/CD8+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反应稳态,当比值升高时,表示免疫调节功能提升,当比值下降时,则表示机体内免疫调节功能抑制,免疫功能下降。临床可借助对T细胞淋巴亚群的检测,了解患者体内免疫状况,以便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会导致维生素D对B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小,不能参与维持B细胞稳定,打破了机体内的免疫稳定状态[14]。本研究结果证实,血清25(OH)D3、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水平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且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与IFN-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相关[15]。

综上所述,血清25(OH)D3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IFN-α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血清25(OH)D3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其水平越低,表示患者疾病活动度越高。同时,血清25(OH)D3水平会影响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α水平,而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患者免疫反应异常,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出现。血清25(OH)D3、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α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参考指标,而补充维生素D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亚群系统性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