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心肺康复运动训练

2020-08-17 09:13赵妙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肺耐力康复

汪 庆, 赵妙香

(1. 陕西省西安仲德骨科医院 综合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0;2.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集团医院 大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气道、肺实质、肺血管均可受累[1-2]。目前针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仍以支气管扩张、祛痰及氧疗等常规治疗为主,而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则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康复运动训练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的风险[3-5]。本研究分析了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在COPD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COPD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44)。观察组男24例,女10例; 年龄55~77岁,平均(63.27±5.01)岁; 体质量指数(BMI)为(23.17±3.02) kg/m2; 病程1~7年,平均(4.02±1.10)年。对照组男31例,女13例; 年龄54~77岁,平均(63.85±6.01)岁; BMI为(23.01±3.45) kg/m2; 病程1~7年,平均(4.23±1.08)年。2组性别、年龄、BMI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① 符合COPD诊断要求[6]者; ② 既往无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史者; ③ 1年内无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者; ④ 无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史者; ⑤ 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②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③ 合并其他肺疾病者; ④ 合并影响心肺康复训练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路径干预[6], 给予氧疗、止咳、化痰治疗,并依据患者需求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入组后先采用心肺运动实验(设备为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VIAsprint 150P)测试心肺功能,运动方案为功率递增运动方案。运动开始至3 min为热身阶段,运动负荷为0; 3 min后进入运动阶段,运动功率递增,男性按20 W/min、女性按15 W/min递增,直至患者因受限症状而不能继续运动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车速均匀保持在55~65 转/min, 试验结束后2 min降低运动负荷进入修整阶段,持续缓慢踏车5 min直至运动结束。依据测试结果获得患者无氧阈所对应的运动负荷,并据此制订对应的康复运动计划。

心肺康复运动方式为踩功率自行车,以患者无氧阈所对应的运动负荷为运动强度。患者在正式进行心肺康复运动时,每次运动前先以10~15 W的运动负荷热身5~10 min, 而后依据个体运动负荷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30~45 min。训练结束后继续缓慢踏车5 min, 心肺康复运动频率为1次/d, 5次/周,时长为12周。整个心肺康复运动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受限症状(明显胸闷、心慌、心前区痛、呼吸困难、头晕、面色苍白、紫绀)及车速,当出现受限症状、血压波动过大或无法维持55~65 转/min转速时,立即结束运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12周后)评价以下指标: ① 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价。进行6MWT试验时,患者在无吸氧条件下沿着30 m的坚硬平坦地面尽可能快地往返行走6 min, 测定行走的总距离; CAT则包括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睡眠、社会影响等8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疾病越严重。② 心率变异性(HRV)。采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HRV, 高频域0.16~0.40 Hz, 低频域0.04~0.15 Hz, 采集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隔5 min窦性RR间期均数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窦性间期差值的方根(rMSSD)、大于50 ms间隔相邻周期的比例(pNN50)、高频值(HF)、低频值(LF)。③ 肺功能。采用德国耶格MasterScreen PFT System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吸流速(PEF), 计算FEV1占FVC的百分比(FEV1/FVC)。④ 生活质量。采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3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 2组6MWT、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6MWT、CA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运动耐力比较

2.2 2组心率变异性比较

干预前, 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HF、L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2.3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2组FEV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 2组St George′s呼吸问卷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分

3 讨 论

目前针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较多[7], 如借助呼吸器进行呼吸训练[8]、有氧锻炼[9]、力量锻炼[10]等,但受个体差异、依从性、训练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 COPD康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存在差异。

心肺运动实验主要对患者体循环、呼吸功能进行检查,检测不同负荷下动态心电图及肺功能变化情况,据此评估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储备情况、运动耐力,从而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11-12]。吴海燕等[13]研究显示, COPD稳定期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的临床效果满意,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采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患者运动耐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对COPD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升运动耐力[14-17]。

HRV是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敏感指标,也是对心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张力及平衡性进行定量评估的有效指标, HRV降低提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是临床预测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件的重要指标[18]。COPD患者咳嗽、气喘、气流受限、精神紧张等症状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HRV下降。研究[19]发现, 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HRV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DNN、SDANN、rMSSD、pNN50、HF、LF水平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的HRV。分析原因与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时有氧运动可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有关[20]。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EV1%、FEV1/FVC、P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St George′s呼吸问卷的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在改善肺功能、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对COPD康复期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运动耐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肺耐力康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