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慧
摘 要 本文拟从增强现实技术优势特点出发,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宣传途径、服务需求拓展、档案文化传播三个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档案志愿服务推进策略,主要包括提供多元化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搭建档案志愿服务宣传平台,推动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促使档案志愿服务向常态化、规范化与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 增强现实 档案 志愿服务 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71.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0-22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propaganda way, service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archiv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ng strategies of archives voluntary service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The strategies mainly include providing diversified archives voluntary service contents, setting up publicizing platform of archives voluntary servic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al cultural resources, finally facilitating more normalized, standardized and socialized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voluntary service.
Keyword augmented reality; archives; voluntary service; promoting strategy
志愿服务是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下,在社会大力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期,档案志愿服务工作迫切需要公众的积极支持与有序参与,特别是年轻一代、正在成长一代的“强势”加入。自20世纪90年代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志愿服务在档案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深入与推进,譬如,志愿服务项目的合作与开展、新技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应用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档案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全民化、便民化与常态化。由此,本文试从公众参与视角,通过借助增强现实技术(以下简称AR技术)的优势特点,以及借鉴相关取得实践成效的案例,对档案志愿服务推进策略进行分析。
一、AR技术应用于档案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档案志愿服务宣传氛围。长期以来,档案对外宣传工作一直都是档案界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在如何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创新档案宣传方式方法与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等问题上还处于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与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如AR技术,其不仅在文博界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其动态展示、移动传播与实时交互的特点也大大提升了活动内容的宣传效果,增强了宣传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在宣传教育和向导指引方面也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作用。
第二,有利于拓宽档案志愿服务需求。在当下设备不断智能化、数据不断融合化、服务不断精准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已不能真正满足公众对档案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这就需要档案机构根据社会实际需求与社会调研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转变服务观念并作出一些调整。如将AR技术引入到档案领域,通过制作、挖掘和拓展AR应用场景,实现基础3D模型与图片叠加后的场景再现,让公众能够透过生动的场景“近距离”走进档案,满足不同公众的档案志愿服务需求。
第三,有利于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传承档案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也是档案志愿服务推广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档案志愿服务推广中,通过AR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档案文化资源以一种全新、动态、灵活的展现方式进行呈现,加强实时互动,必将带给公众以“深入人心”的感受,进而推动档案文化的传播。同时,档案文化建设中的档案文化元素、文化印象、文化载体等都是AR应用创作中的重要依托,借助AR技术将档案文化资源表现形式进行转化,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内涵。
二、AR技术应用于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21世纪初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的研究对象已从电子文本逐步扩展到超文本、图像、视频、音频、数字地图、网页、虚拟现实、3D等多媒体[1]16。以荷兰国家档案馆“记忆宫殿”为例,“记忆宫殿”将国家档案馆的馆藏视为一个世界地图,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3D转化,通过虚拟城市项目,使公众了解档案的馆藏数量、范围与多样化[2]。另外,《纽约时报》利用馆藏档案制作全实景360度立体虚拟现实影片《现代奥运会》[3]。USA Today网站利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原始照片实现月球漫步的虚拟现实[4]。美国费城档案部门针对城市照片档案在线数据库展开探索研究,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将历史照片和真实影像进行叠加,运用手机摄像头摄取制定场景就能看到照片档案及相关信息[5]36。在国外志愿服务实践方面,在开展20多年志愿者活动历史的英国国家档案馆,档案志愿者服务方式包括国家档案馆内志愿服务、在家从事志愿服务与网上志愿服务[6]54。在澳大利亚“强制收養历史项目”中,通过官方网站提供的平台,向强制收养群体以及各类公益组织收集分散保存在个人手中的反映强制收养历史与现状的文件(档案),形成了以社群成员共同经历为基础、政府力量为主导、非政府组织多方联动的社群档案资源体系构建模式[7]117。综合国外VR/AR技术的应用与志愿服务的发展,VR/AR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实践案例较多,能够充分运用馆藏档案资源优势进行设计与研发,且志愿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众所接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十分广泛与普遍。
2.国内研究现状。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文博界专家、档案领域学者借助数字人文、互联网与沉浸式等技术开展档案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譬如,Wen-His Chang在虚拟档案系统建设项目中认为,建设虚拟档案系统的目的在于营造虚拟环境的氛围,以虚拟的方式来不断完善传统的档案功能,并提出虚拟档案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于:系统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对虚拟档案系统期望值是否已超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身局限,如虚拟形象的行为水平与真实形象的相似度;虚拟物体的重复使用是否能够促使内容便于更新,包括行为与服务的重复使用[8]89。2018年,国家博物馆启动了“智慧国博”项目,充分运用新兴技术增加展示形式,在呈现形式上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让游客能与文物互动。同时采用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多样化、高科技的展览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9]。在志愿服务方面,李宗富认为国内档案馆需要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及时推广档案志愿服务活动并加以改进,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或社交媒体平台等来扩大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渠道和影响[10]102。
综上,国内外档案学者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对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国外对档案志愿服务研究、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时间早、研究对象多、项目后期成效显著,能够融合各学科各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共同研究,特别是VR/AR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与广大社会群众的常态化参与,这也为我国在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开发与活动开展、吸纳公众有序参与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对如何借助AR技术创新档案志愿服务宣传方式、增强档案志愿服务宣传实效、拓宽档案志愿服务需求与内容等尚缺少相关研究与探讨。由此,本文拟对如何借助AR技术推动档案志愿服务发展进行分析。
三、AR技术应用于档案志愿服务的推进策略
1.提供多元化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近几年来,在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增强现实技术不断拓展其功能并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公共服务行业与机构。档案领域也急需探索AR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最佳途径。借助AR技术,创新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方式,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档案志愿服务需求与内容的开发进行分析。(1)提供可视化的教育培训,突出知识型、技能型和智慧型的志愿服务宣传内容。当下,AR/VR+教育培训已不再陌生与遥远,作为未来基础教育工具的AR/VR,如何体现三维直观,突显知识型、技能型和智慧型的档案志愿服务宣传内容,同时又能促进与带动广大公众及志愿团队、志愿者自身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者积极去探索与实践。本文将以实践型技能的可视化操作和业务环节的可视化展示为主要探讨内容,提出公众易于接受与理解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实践型技能的可视化操作主要包括消防演练、档案修复等与社会关联、突出专业特色的内容。如向公众提供虚实结合的消防演练内容,将消防器材与应急按钮位置等信息叠加至档案馆室现实环境中,在消防体验中鼓励公众主动探索,识别各种模拟火灾场景,最终完成不同的体验任务,实现档案领域的安防教育科普,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档案安全观。另外,公众还可通过AR技术体验档案修复,复原实物原貌。如“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借助图像识别及AR技术支持,实现了兵马俑身上的色彩复原,游客打开手机百度搜索栏内相机,在AR功能下扫描跪射俑灯箱,即可实现对原本没有色彩兵马俑的重新着色[11]22。业务环节的可视化展示主要指档案利用环节的展示。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档案志愿服务需求基本涉及档案工作各个环节,但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的公认度不高,公众参与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12]106。笔者认为,业务环节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展示,不应分散于传统各个环节,应侧重于特别突出档案利用环节的内容展示。为进一步满足公众的档案利用需求,达到良好的档案利用效果,应尽量选取贴近普通公众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展示场景,如将各类具体业务办理指南信息、图像叠加至档案查阅利用场景,在虚实融合场景下让公众自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加强对档案利用的认识。(2)提供家庭式服务活动,增强休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志愿服务体验内容。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下档案工作的不断深入,档案志愿服务需求应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突显便民化、享民化和乐民化,增强档案志愿服务的互动式、服务式与体验式。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增强休闲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志愿服务内容,提倡与开展家庭式档案志愿服务活动不容忽视。其不仅可以营造更好的互动氛围,着力打造档案教育实践基地,而且还大大激发了成长一代对档案的基本认知,培养成长一代的归档意识和法律意识。家庭式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成长档案、家谱制作等与家庭内容相关的AR体验,是依靠家庭成员团结协作的,并具有教育意义、增强亲子情感的志愿服务活动。其目的是借助AR技术,争取与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及年轻一代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倾情加入。家庭式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可以设计为游戏型、学习型的内容,譬如根据相应主题内容,在AR场景中对家庭成员进行角色任务分配,在游戏答题中共同探索成长档案内容的构成;或邀请青少年参加寻找档案线索游戏、档案拼图游戏等,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档案价值与作用的认识。总之,开展家庭式档案志愿服务活动,是“亲子+教育+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也是AR科技带来更多场景智慧体验,实现档案志愿服务内容拓展的重要渠道。(3)开展跨界共建、技术融合的项目式活动,强化示范性、引领性的档案志愿服务实践内容。长期以来,档案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较传统、分散,服務主题内容较单一,缺少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也缺少真正与社会需求、公众需求,乃至档案馆室自身需求相符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因此,为进一步优化档案志愿服务内容,吸纳广大公众的参与,挖掘更多潜力档案志愿者,最终实现档案志愿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档案志愿服务信息的智能化推送,以及档案志愿服务平台的互动化传播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从跨界共建与技术融合两方面进行探索,在结合项目式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构建示范性、引领性的档案志愿服务内容。
跨界共建的项目式活动,主要指以跨领域、跨部门、跨媒体为基础的档案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团队成员涵盖多学科、各领域,团队成员可根据兴趣进行自由组合,使具有不同资质能力的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精细化对接;项目内容主要以现代技术应用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细化和深化档案跨界合作项目各环节内容。而技术融合的项目式活动,主要是指依托技术融合成果,助力档案志愿服务实现精准化服务。当下,不论从技术融合的广度还是深度来看,与AR技术搭配应用的技术手段多而广,且应用效果佳。如5G+AR,基于5G网络极高的传输速度、极低的时延和更强的移动性,5G网络新技术将大大接通公众与更多档案元场景的全方位沉浸式联系,真正带给公众“面对面”的沉浸式体验,为不同公众提供便捷需求。同时,基于技术融合项目型探索方式,利用VR/AR+人工智能的方式,并结合历史文物和资料进行开发设计、包装、传播,可以呈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的历史多媒体资料[13]22。
2.助力搭建档案志愿服务宣传平台。若要达到良好的档案志愿服务对外宣传效果,缺少不了优质的宣传内容、动态的视觉效果,以及一个能够集中展示和塑造档案印象的档案志愿服务宣传平台。而只有结合档案资源优势、AR技术优势与现代媒体传播优势,才能更有益于帮助公众在体验优质内容的同时更好地走进档案、认知档案。搭建档案志愿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宣传平台环境,为公众树立正确的档案文化观与档案利用观,重在推出适合通过AR技术手段表现的档案资源内容与适合AR情景播放的档案志愿服务宣传片。譬如,馆室概貌、实物馆藏、编研成果、档案材料分类可通过AR图片叠加形式进行展现;档案利用典型案例、档案整理与修复、档案利用指南、档案志愿服务成果分享可作为内容背景制作AR档案志愿服务宣传片等。当然,在制作AR应用时,需要考虑志愿服务项目内容主题及不同受众在年龄段、信息服务需求差异等方面的因素。如儿童受众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游戏类型的AR体验;档案专业受众倾向于提升业务技能、教育培训等类型的AR体验;而非档案专业受众则更愿意接受、期待具有档案特色的AR项目体验。由此,在AR内容制作时还应适时作出调整,并积极借鉴国内外文博界成功经验,打造适合档案界领域发展的AR“平台效应”,加强档案领域在技术、内容、平台等方面的积累。另外,在不断完善档案志愿服务宣传平台内容的同时,还应循序渐进地构建多种技术融合的宣传渠道,尤其是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即作为AR技术内容与效果展示的强有力的支持载体,手机移动客户端将大大提高档案志愿服务成果的传播影响力。
3.竭力推动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成果的呈现或表达方式关系着档案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也关系着档案志愿服务活动能否引导更多公众参与其中。为真正实现档案文化价值,让AR应用制作的成果不断改进、完善并满足公众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档案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索。档案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即以优质档案资源内容或特色馆藏内容为基础,引导与号召公众采集与挖掘馆藏档案元素,并通过“档案元素+科技”的途径,加快推动传播档案优秀文化,以期定期推出公众欢迎、实用的档案文创产品。实际上,档案文创产品作为档案文化传播载体更易融入档案志愿服务活动。一是档案文创产品中的档案元素能够促使公众不断去探索与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进而参与到档案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二是在增加了AR科技元素的档案文创产品中,其增强场景可以让公众近距离欣赏档案生动清晰的细节,能夠进一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让公众乐于“参与”。
参考文献
[1]朱本军,聂华.跨界与融合: 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会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5):16-21.
[2]何思源,王宁.共生与融合——数字人文论坛的启示[EB/OL]. http://www.sohu.com/a/147030851_734807. 2017-06-08/2018-10-01.
[3]中国档案.美国:馆藏档案制作虚拟现实影片[J/OL]. http://www.chinaarchives.cn/2016/1018/113186.shtml.2016-10-18/2018-11-12.
[4]中国档案.美国:利用VR技术实现“月球漫步”[J/OL].http://www.chinaarchives.cn/2017/0206/114596.shtml.2017-02-16/2018-11-12.
[5]魏傲希.浅析增强现实技术在档案宣传的应用前景[J].兰台内外,2018(4):36.
[6]闫静.英国“档案志愿者”和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3(9):54-55.
[7]谭必勇,陈珍.社群档案视域下公共档案资源体系的多元化建设路径——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强制收养历史项目”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7(6):117-124.
[8].Wen-His Chang. Implementation of A Virtual Archives System 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Taiwan (ROC)[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8(4):83-91.
[9]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化客厅”让展览“动”起来,国家博物馆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成效显著[EB/OL].http://www.chnmuseum.cn/zx/gbxw/201903/t20190311_81083.shtml. 2019-03-07/2019-04-10.
[10][12]李宗富.国内档案馆开展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8(6):102-107.
[11][1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应用状况白皮书(2018)[R],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