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0-08-16 13:52何中平张涵刘素坤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洋文化大连

何中平 张涵 刘素坤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海洋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大连海洋旅游产业凭借其资源及区位优势,发展迅速。本文深入分析大连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和特色、面临的劣势与挑战,从而提出促进大连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旅游产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大连

大连市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东北地区最佳海滨旅游景观,宜人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优势。大连市海滨资源类型齐全,有长达2 211公里的海岸线,海水、沙滩、岛屿、礁石、森林让其海洋旅游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大连也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也是全国海水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所以具有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海岸地质变化。大连市具有的高质量海滨旅游资源和市政府大力的支持与扶持,使得大连市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大连旅游产業支柱。2016年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的正式运营,有助于大连市海洋旅游产业更进一步。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大连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和特色、面临的劣势与挑战,从而提出促进大连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连发展海洋旅游的优势

(一)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

大连海岛拥有风景宜人、环境秀美的自然生态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自然、不加修饰的景观。大陆岛是大连海岛的主要形式,因其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人们在这里感受脱离世俗的海岛风光,欣赏潮起潮落,以及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奇景,无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科考的角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前来旅游的游客来说,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要比人为制造的景点更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海岛上所具有的历史气息也是其一大特色,这里不但包含了长山群岛海军根据地石碑和中日甲午战争的辉煌历史,还有一些宗教建筑“三元宫”等,以及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海上大寨”等,为大连海岛的人文特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丰富的自然景观及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各类人文资源,这都是海岛的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

大连市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岸,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该地区位于北温带,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0.5摄氏度左右,气候舒适宜人,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令人向往的避暑胜地。大连是一座拥有优越地理区位的沿海城市,三面环海,一面环山,海域面积大约2.4万平方公里,海水清澈,水质极佳,拥有约2 211公里的海岸线,其中适合建海水浴场的岸线长达112公里,故绵延的海岸线上分布着70多个已经建成的海水浴场,空气清新,海水碧蓝清澈,一直以来都是辽宁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连形成了以阳光、沙滩、海水为核心的极具特色的海滨景观,除此之外,大连还进行了大量海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充分满足了广大游客对大海和自然的向往。大连优越的地理区位,舒适的气候条件,独具特色的地址地貌特征,为大连形成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

(三)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甚至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据统计,全球10个人均年收入超过22 000美元的国家当中有8个都是沿海国家。我国沿海地区承载着43%的人口,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都由以海洋为依托的沿海城市创造。沿海地区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社会发展最先进的地区,是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地带。2019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83 415 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3%;辽宁海洋生产总值约3 9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5.4%,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和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二、大连发展海洋旅游的劣势

(一)定位不够准确

大连的海洋旅游资源门类俱全,但是现已开发的海洋旅游景点普遍存在缺少特色、缺少历史意义、缺少海洋文化等问题。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对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比较匮乏,只注重表面和最基本部分,而且旅游项目多为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文化性和体验性不够,未能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大连的海洋旅游并未呈现出一体化的状况,各个旅游目的地各自为政,导致目前几个沿海旅游区导向和文化主题定位不鲜明。在开发景观时,凭游客喜好盲目开发,却忽略了海洋旅游最重要原则——突出特色,因此产业的生命力和对游客的吸引力都会大幅降低。

(二)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国内外许多海洋旅游发达地区主要是依靠海水、阳光、海滩等主要自然环境,但是大连的海洋旅游区受气候、季风等的影响,优势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大连滨海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建设了大量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产品线,但过度的开发也造成了滨海风景以及滨海环境受到了破坏。第二,气候影响较大。辽宁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海洋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全年只有6、7、8 三个月是旅游旺季。此外,海洋休渔期为每年的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历时4月,正好与海洋旅游的旺季相冲突。

(三)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

海洋旅游属于旅游业,应属旅游局和旅游规划管理处管理,但是它又涉及海洋规范管理,这也与海事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海洋旅游还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对海洋旅游进行正规的监管,这对旅游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另外,对海洋旅游资源环境监测与保护也缺乏诸如遥感、GPS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虽然辽宁省的旅游业比较发达,培养的人才从数量上来看,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缺乏专业的海洋旅游人才,各个高等学府、职业技术学校等并未开设该专业。而游客在进行海洋旅游的过程中也是由普通的导游担当向导,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等方面也比较匮乏。尤其在出海游览方面,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向导对游客的生命安全也没有保障,也不利于大连海洋旅游规范有序的发展。

二、大连海洋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以海洋文化为基础,提升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针对大连海洋旅游优势不够明显、定位不够清晰、缺少风格与个性、整体缺乏创新等问题,可以深度挖掘大连市的海洋文化,将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进行包装,宣传以及继续发扬。这不仅使得海洋旅游极富历史文化内涵,而且依托辽宁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山水资源,人们在观光游览的时候内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1.海洋文化——地质文化。大连海洋地质文化在自然保护区最为集中,以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石滩。几亿年的地球进化历史在金石滩东部海岸体现,拥有几个世纪的地质地貌以及种类繁多的岩石、化石,塑造了造型奇特的天然岩石造型,形成了海蚀岸、海蝕洞、海蚀柱等自然景观。

2.海洋文化——生态文化。海洋生态文化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即保护文化,大连凭借着气候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使许多珍稀的动物在这里栖息,珍贵的植物在这里生长,使大连的珍稀动物以及植物景观非常丰富,所以大连拥有不同级别的海洋生态保护区。例如海王九岛保护区负责保护海洋鸟类的繁衍,海洋地貌的完整以及海岸景观的观赏价值;老偏岛保护区负责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以及其海洋生态系统、喀斯特和海蚀地貌景观等。

3.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大连不仅是全国多个沿海开放成功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港口数量很多,资源门类俱全,应有尽有,大连应该凭借其港口资源的多样性和优良性发展相应的港口文化旅游。

(二)与自然相协调,确保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

海洋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海水,潜水、海钓、游泳等休闲活动都离不开干净清澈的海水。在发展海洋旅游的过程中,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未改变。人类必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才能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我们必须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开发和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政府加大力度整治环境。只有大环境得到改善,人们才能被其所吸引。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要求,在企业和社会各层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废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应加大海洋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循环使用海洋旅游资源的意识,提高各级地方和部门决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注重人才的培养

目前,海洋旅游主管部门还不够清晰,一部分是由旅游局管理,另一部分是由海洋局管理,分工不够明确。旅游主管部门应当设置海洋旅游专门的管理部门,便于管理海洋旅游的相关事宜。另外,要加强与海洋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以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大连市海洋旅游的快速发展急切需要专业的海洋旅游管理人才,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大连在海洋旅游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开发、整合营销、服务等方面缺乏高级人才,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大海洋旅游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和加强在职培训与海洋科普教育。通过强有力的旅游人才支撑,抓住机遇,凭借和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圈其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出属于大连的独有的产品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丘萍,张鹏.“海丝”对我国海洋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9):109-115.

[2]赵述强,刘传海,刘衍勇,时洪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92-96+102.

[3]徐颖娜.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7):48-54.

[4]满海峰.辽宁省“北黄海经济带”开放开发与中朝边境旅游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19(3):25-33.

作者简介:何中平(1970—),女,汉族,辽宁瓦房店人,大连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高级经济师;刘素坤(1982—),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通讯作者:张 涵(1997—),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大连
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与方法
对大连日企日语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中西文化对比之贝壳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