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辉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与百姓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受众对经济新闻报道也更加关注。而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更多,信息碎片化、互动化更加突出,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就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匹配,在专业化、故事化、民生化、多样化这四个方面做文章。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报道;专业化;故事化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不可逆转,而随着百姓受教育程度日渐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理财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资产性收益正成为普通百姓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济新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度、读者对经济新闻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经济新闻报道不仅成为媒体角逐、比拼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广大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民生化、深度化以及形式多样化的经济新闻报道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笔者所供职的《市场星报》,是一家主要面向安徽的地方媒体,自1992年创刊以来,始终把经济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纸媒日渐式微的情况下,通过在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实现经济新闻报道与互联网形式、内容相匹配,更好地服务受众,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现结合所在媒体的具体案例及自身的实践探索,谈谈对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思考与感悟。
一、专业化:判断、分析切忌“人云亦云”
经济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都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报道,但经济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它的专业化方面。
经济新闻报道的专业化,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因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问题是有规律的,要时刻体现专业化。比如股市新闻报道,股市与广大群众、股民密切相关、社会高度关注,而股市的涨涨跌跌、起起伏伏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如何在股市新闻报道中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分析、立场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切忌“人云亦云”,甚至被不良专家、大V牵着鼻子走。因为这方面的报道,不仅影响着读者的“脑袋”,也影响着投资者的“口袋”。所以,如何在股市火热时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在过热时做好媒体“降温”,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如何在股市低迷时做好价值投资教育,不要局限于“一时一城”,做好“长久战”,分享经济长久向好向优发展的红利,不让投资者倒在价值洼地,这都需要体现经济新闻报道的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还体现在发挥优势,采写出具有专业水平和具有深度的厚重经济新闻,对读者、相关部门起到启发作用。
在探讨安徽如何融入长三角的报道中,除了常规性地采访安徽相关厅局在融入长三角中的举措、安徽企业在融入长三角中的做法之外,还通过调研式的采访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相关部门、专家、企业,从他们的视角谈安徽该如何融入长三角,怎么看怎么办?这一组连续报道刊出后,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如何才能实现经济新闻报道的专业化?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首先是媒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说真话、说实话,坚持为受众服务。比如,彩票新闻报道,就要充分强调彩票是国家发行的带有公益性质的博彩,在玩彩的过程中, 必须以引导彩民理性、少量、公益为主,不能夸大大奖、不宜集中宣传大奖,避免误 导彩民带来不理性行为。
其次是记者编辑的专业素质,可以说记者编辑的专业水平决定着经济报道的质量优劣、水平高低。好的经济新闻记者,应该是这个行业的积极实践者,实践出真知,只有常年浸泡在某个行业里,日积月累,才有可能成为报道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面对新业态新产业不断出现,需要经济新闻记者不断学习再学习,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在行业内广泛交朋友,遇到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时候,知道找什么人、怎么找到人、找靠谱的人等。
二、故事化:视角、方法需要“讲好故事”
新闻宣传报道需要讲好故事、会讲故事,现在基本已成共识,但经济新闻如何讲好故事,却是当前经济新闻报道普遍需要改进与加强的。
经济新闻报道需要故事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普通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视角,以故事化的方式去报道,这样经济新闻才能更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才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有关安徽汽车工业的专题报道,在讨论选题时,我们跳开了传统经济报道的模式,没有把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作为重点,而是仅仅把相关部门的数据作为背景,突出以人物为中心,围绕当时的热门话题展开深入采访,包括奇瑞、江准会不会合并等“敏感”问题,利用全国“两会”的机会,采访时任江淮汽车的董事长,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就坊间老百姓议论较多的话题深入对话,形成了《江淮汽车掌门人:回应坊间的三大传闻》的深度报道,因为话题有贴近性,文章有故事性,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因此,經济报道的故事要贴近老百姓生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好他们的身边事。
在“走转改”专题调研采访中,到安徽岳西县的采访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有关部门给记者准备了宣传材料,大多都是总结性的,成绩多、数据多,报道出来预估效果不会太好。在听相关人员介绍时,说有一个叫“泉源盛”的文化出口企业还不错,但目前面临着困难。听口头介绍感觉这里面很有故事,当即赶到厂里面,通过深入走访、多方了解,回报社后再采访相关部门、专家,最后形成了《一个文化出口企业的“冷思考”:既要留住芝麻,也要抱回西瓜》,该报道切口小,讲述的是百姓身边人和身边事,可读性强。时任安徽省省长李斌看到报道后,在报纸上做了一大段批示,并要求有关部门再去调研做好帮扶。最后,企业获得了帮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的增收。
故事化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做到深入浅出,将专业性与通俗性结合在一起。由于經济领域的广阔性、经济知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经济新闻报道常常陷入尴尬境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或者停留在简单报道层面上,缺少生活气息,缺乏指导性和故事性。新闻报道主要面向的是大众读者,他们往往喜欢阅读易懂、有趣的故事。如果经济报道写得生硬、晦涩,他们就会敬而远之。因此,经济新闻报道的文字应该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
三、民生化:宏观“上接天线”,微观“下接地气”
做经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一些宏观的经济问题,如国内外经济走势、重要政经政策等,媒体对这些问题应该重点报道、做优做好。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报道呢?就要宏观上“上接天线”,微观上“下接地气”。作为地方面向市民的媒体,“下接地气”更是需要重点做的课题。
宏观经济形势等虽然普通百姓对此未必有直观感受,甚至不感兴趣,对有关内容也未必看得懂,但宏观经济反映的是未来的趋势,对国家的经济走势、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往往决定了微观的发展,所以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我们都应该从媒体的受众定位出发,去做好我们的报道。
《市场星报》在报道宏观经济时,既报道政策、解读,更注重在微观上“接地气”。比如,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指数、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对美元升贬值、货币量化宽松等宏观经济问题时,不仅“讲清楚怎么回事”,更是通过解读“讲透彻有何影响”。比如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经济报道就应该报道这些新政策会对市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譬如:每月的房贷变化情况,提早还贷是否划算等。再比如国家发改委经常提高或降低成品油的批发价格,在报道时就要算算开车一族每月花费变化,有多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微观化、本地化的解读,把国家的宏观政策与读者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就不会沦为空谈。
四、多样化:适应互联网传播,内容形式匹配
互联网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人手拿麦克风,人人都是发声者,但人人能发声,不代表人人都会发声、都能正确发声,不正确的发声往往会把受众“带到沟里面”。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报道既要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多样化,在形式上实现匹配,在效果上追求最大化。同时,必须以更加严谨、科学、理性的态度,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渠道多样,形式多种,要选择适合的方式。比如,宏观的经济解读、复杂的经济报道、热门的经济事件,需要一定的篇幅保障,甚至需要不同立场、观点的人士交锋,通过呈现观点的碰撞,受众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以综合运用微信、长微博等形式,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比如抖音、短视频等未必是好的形式,相反,如果是报道地摊经济这样的“人间烟火”,抖音、短视频就要比文字表述直观得多。《市场星报》在反映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中,曾综合运用航拍、网络直播等手段,大力推进新闻传播创新,有效增强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引导力,这一科技与新闻的融合不仅弥补了纸媒时效性较弱的不足,也带给受众前所未有的现场感、参与感、兴奋感。
其次,要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碎片化、互动化等特点。在报道中,尽可能不要“长篇大论”,除非故事好、可读性强,一般报道要尽量“简单化”,一事一报,报道“枝干化”,在形式上实现与互联网传播的匹配。
在互联网语境下,经济报道还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严谨、准确。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逃不掉网民的“火眼金睛”。在短视频报道中,尤其需要注意剪辑过程,防止因为技术性原因导致报道不全面、不准确,从而保证采访对象的观点得到全面、准确、客观的呈现。
(作者单位:市场星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