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博古今文心雕龙妙点睛

2020-08-15 13:36张文洲
新闻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新闻标题古诗词

张文洲

【摘    要】古诗词与谚语俗语的特点,以及当下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与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有许多契合之处。本文认为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恰当运用古诗词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会令读者眼前一亮、让新闻内容借力古今流行文化从而更易于传播,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标题;古诗词;画龙点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琅琅上口的韵律和耐人寻味的意境而流传千古;如果说古诗词更偏“文”一点,那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俗语则显得更有烟火气,更通俗易懂。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与谚语、俗语的特点,与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有许多契合之处,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会令读者眼前一亮、让新闻内容易于传播,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与古诗词、谚语、俗语一样言简意赅、易于传播等特点相似的,还有当下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也可以灵活借用、化用,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妙效。

“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1]这是民国时期《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先生拟的一条新闻标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当时物价飞涨的程度,读起来也是韵味十足、非常“爽口”,细品一下更显意味深长。这条标题正是仿照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制作的。正是许多年前看了这条标题,才让笔者对诗词歌“俗”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产生了深厚兴趣,并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制作出了一些引来读者叫好的好标题。当然,这些标题与老报人的高度还相差甚远,但此类标题制作的过程和经验,或许尚有可借鉴之处,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点

看人先看眼,看报先看题。

《诗经》有云:“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见,有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可以让整个人都显得有灵性。新闻标题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就是消息和报纸的眼睛。新闻拥有一双顾盼有神的美目,会使读者赏心悦目,产生一读为快的强烈愿望。[2]作为一张以“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为宗旨的都市报,新闻标题的制作更应简洁明快,在做到准确、生动、传神之外,还应有“点睛之笔”,把“新闻眼”做得更有“眼缘”、更有韵味。

对于都市报的新闻标题,笔者认为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要清晰准确地说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的概要要准确,做到题文一致。也就是说,准确是做标题的前提条件。

2.要简洁凝练,尽量概括新闻要点。标题要基本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体现报道观点,做到“标题即新闻”,起到导读的作用。

3.要突出重點和亮点。标题应以“何人”和“何事”为主,尤其以“何事”为中心,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最有特点的事实,突出最具有冲突性的内容、最显著的内容和最有趣的内容。

4.要贴近受众,使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尽可能地通俗、形象,以增强标题的吸引力。新闻标题制作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阅读需要,要有吸引力。很多时候,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手法来表现新闻主题,可以使标题生动且耐人寻味。

这些应该是好标题所具备的共性。当然,怎样把标题做好,每位记者、编辑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就能使制作出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

现结合实际工作中制作的一些被单位评为当日、月度和年度好标题的制作过程和手法,浅析如何借用、化用诗词歌“俗”做出好标题。

二、古诗词在标题中的运用

《书中走出“颜如玉”,网上搭建“黄金屋”》这条稿件,说的是女研究生借互联网创业的故事,如果直接把标题制作成“女大学生网上创业,月入*元”,虽然非常准确,也说出了新闻事实,但毫无亮点,还不如一些自媒体炮制的“震惊题”“最牛题”“疯狂题”那么吸引用户。于是在制作标题时,就从“女研究生”的身份联想到“读书”和“颜如玉”,从网上创业联想到“黄金屋”,随后借鉴赵恒《励学篇》诗中广为流传的两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拟出了《书中走出“颜如玉”,网上搭建“黄金屋”》这条标题,不仅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读来非常提气。

同样,《微风起,吹出一城好空气》也是借用了冯延巳所作的《谒金门》里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制作而成。对于那年初冬雾霾严重的合肥来说,哪怕一股微风都像春风一样让人感觉特“温暖”,而“一城好空气”自然也不亚于“一池春水”甚至春暖花开。

再比如,《老“桥”聊发少年狂,8辆卡车肩上扛》,说的是合肥一座建于1988年的老桥接受动载试验,用8辆自重25吨的大货车在桥面上整齐排开测试桥的承重性能。标题巧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不仅说出了新闻内容,也凸显了该桥的“老当益壮”,品来别有一番韵味。

《节能任务重重重,居民用电断断断》则化用了陆游《钗头凤》中的“错、错、错”和“莫、莫、莫”,对于节能减排中居民用电一天三断的新闻事实,可谓一目了然;三字重叠,又加重了语气,突出了地方政府部门的不当做法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也提升了这篇报道监督批评当地相关部门扰民行为的战斗力。

当然,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很多时候是没有现成的古诗词名句、佳句可以借用的,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古诗词的押韵、对仗等特点,找准稿件的“眼”,以简洁、生动的语句来制作有韵味的标题。比如《人民日报》好新闻评选小组评出的2019年好标题一等奖作品中的《翩然落月背 再赴广寒约》,虽无明显借用古诗词痕迹,但仍饱含古典诗词的韵味,再辅以肩标“嫦娥四号飞行约40万公里后,用时约690秒平稳着陆”,“广寒”与嫦娥相对应,“翩然”二字极具动感和画面感,也很有意境。

三、歌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一朵敬姐妹,一朵敬自己》是一张新闻图片的标题,当天是“妇女节”,封面挑不出更好的图片可用,只好选择这张合肥城管给女环卫工人送鲜花过节的图来应景,而且图片内容是大场景式的,略显杂乱。盯着图琢磨半天,突然发现画面上一位女环卫工正将手里的鲜花递给工友,不由得想起了毛不易的歌曲《消愁》中的歌词“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于是便有了《一朵敬姐妹,一朵敬自己》这个标题。当然,画面中姐妹们的笑容自会冲淡原歌曲中的伤感和颓废。此外,在表达节日祝福的同时,通过暗喻环卫工人“自娱自乐”,希望引起市民对“城市美容师”这一群体的关注、理解和关爱。

《愁絮挥不去,烦恼散不去》这一标题则是套用歌曲《偏偏喜欢你》中的歌词“愁绪挥不去,苦闷散不去”,来表达杨絮纷飞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而标题《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在改变》更是直接用歌曲《你看你看月亮的脸》的歌词,来表现月食中月亮的变化。

《一条大河波浪宽》是《新安晚报》一张图片的标题,内容是合肥遭遇暴雨袭击,市区出现内涝,一下穿桥下积水严重,偶有车辆驶过激起层层“波浪”。作者巧妙地借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的歌词,虽然略显夸张地表达了这一场景,但在附近市民眼里,一场暴雨便致市区出现内涝,再浅的积水也会在市民心里掀起“波浪”,因此理解起来似乎比平铺直叙“桥下出现积水”更加贴切,更能吸引读者。

当然,由于传统平面媒体的严肃性、权威性较强,对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也较严格、严肃、正规,因此现代通俗歌曲的歌词在实际新闻标题制作中的运用并不多见,不能像一些自媒体的标题那般随意。

四、谚语俗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运用最多的应该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受欢迎的谚语和俗语。在笔者制作的好标题中,大部分是借鉴民间谚语和俗语的。

《“爱心锅”煮出了“夹生饭”》这条新闻,说的是安徽某市发给退休职工的慰问品中有口锅,回家只用了一次锅内的漆就出现脱落一事。拿到这篇稿件时,看到“锅”和由此引发的事件,就想到了好事没做好、没做到位,由此联想到了“夹生饭”。而“夹生饭”不仅形象地阐述了新闻事件,其滋味也正是当事退休职工感受的贴切形容。

《“秋老虎”雷打不动》是一条天气新闻的标题,时值8月中旬、刚立秋不久,合肥出现雷雨天气,但并未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仍然闷热难耐。从新闻内容中首先很容易想到的是“秋老虎”这个关键词,但如何表述它不肯被“雨打风吹去”呢?有“雷”,那么就在这个字上做文章,找出形容“秋老虎”不肯离开的词语,于是有了“雷打不动”,秋后高温的“态度坚定,不可动摇”由此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仅从字面来看,也可以理解成“雷”是打不动“秋老虎”的,不同断句意思虽然相近,但读起来则又增添了几分趣味。

《“教师空晌”吃不了兜着走》是一篇社会新闻的标题,说的是6名小学教师不上班去做生意却还照领工资、多人因此被查处一事。不上班拿工資,很容易想到“吃空饷”一词;由“吃”字引申开来,那么多人因此被查处则可以总结为“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一条好标题便油然而生。

《奢华卡地亚“表”里不一》是一篇热线投诉新闻的标题,投诉的是名表卡地亚。这个标题巧用成语“表里不一”,既切题又生动,把主要新闻点表达了出来。

《塘西河边走,哪能不赤脚》一文,说的是合肥新建的塘西河景区内的沙滩非常受市民欢迎,面对绿水银滩,游人不由自主地脱掉鞋到沙滩上嬉水玩耍。这一标题化用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这一俗语,来表达市民对塘西河沙滩的喜爱。

众所周知,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对于都市报来说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一个好的标题甚至可以让一条本来比较平淡的新闻大放光彩,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即使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如果标题平铺直叙、生拉硬凑,就很难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好新闻就很可能会被没有亮点的标题所浪费。因此,都市报的新闻标题制作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彩的标题是都市报特色的集中体现。

如何制作出好的标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绝不仅仅只有运用诗词歌“俗”一条路。比如“寒露天露寒”这一标题,就巧妙地借鉴回文体的修辞手法,短短5个字就准确、生动地道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突出体现了都市报好标题的主要要求,可以说让人眼前一亮。正因为如此,一条很普通的天气预报稿件才具备了上头版头条的分量,也就是说,这条出彩的标题为这条稿件加分不少。再比如《“宝”佑国足》中以“谐音梗”表达于大宝的进球对国足的重要性,《沪指练就九阳神功》中妙用武侠小说中的功夫名来展现沪指强劲的上升势头等。

汉语作为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载体,有着极其深厚的内涵和持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一些诗词名句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书面表达中频繁使用,而且常用常新。[3]而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俗语,则是汉语中浓缩的精华,往往短短几个字,读起来便有气象万千之势。现代通俗歌曲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填词作品,不仅唱起来韵味十足,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因此在新闻标题中对于诗词歌“俗”的灵活运用,往往能起到烘托境界、深化主题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诗词歌“俗”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不是粉饰,而是新闻事件中心思想洗尽铅华后的自然流露、文心“雕龙”中的点眼之笔;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对古诗词、民间俗语和当下潮流的厚积薄发,以及对整篇稿件内容准确把握后的水到渠成。

诗词歌“俗”在新闻标题中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会让标题读起来又虚又绕又拗口,而且让读者一眼看上去不明不白、一头雾水。如此味同嚼蜡,还不如老老实实直叙新闻要点,背上卖弄文采的骂名固然不好,破坏了一篇好新闻的传播效果更是罪过。

注释:

[1]看了民国报纸的“标题党”,现在的有点小儿科[N].社会科学报,2017-5-30.

[2]常会杰. 浅议古诗文在行业报(企业报)新闻标题中的运用[J].新闻传播,2014(12):138.

[3]王丽强.古语新用境界出——浅谈新闻标题中的诗句化用[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8(17):17

(作者:新安晚报编辑部副主任)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新闻标题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填色我最棒
黑金变奏
创意涂鸦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猜诗词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