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治 (厦门市天安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动感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打造动感课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能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全力指引学生“动”起来,让“活动”带给“经验”生长的力量,注重积累并适时提升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由表及里获取理性的数学经验,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情境的创设能够突出情感性,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和震撼,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需要老师活化学习资源,精心创设合理、有效、生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愉悦地驱动自己,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探究之中.
如六年级的《数学思考》一课,教材是让学生动手给8个点连线,学生在混乱无序的连线过程中产生从简单入手的需求,再退到最简单的两个点开始研究,逐步发现规律.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按指令去完成一项项任务而已,学生内心的情感没有被激发.
怎样引发学生激情,使其主动地进入探究学习,让课堂“动感十足”呢? 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握手”教学情境.以G20 杭州峰会各国领导人初次见面,按照中国礼仪见面握手的习惯,36 人每两人握手一次,首先创设了“握几次手”的问题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提出“动手试一试”和“动手画一画”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师顺学而导,采用“画图连线”的策略,借助画面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愤悱”心理,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单靠动手是不够的,从而产生从“从简单入手”的自主需求,感受“化难为易”“有序思考”的必要性.接着教师适时引用华罗庚名言,引出当年在厦门举办的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的盛会,人数从36 人转化为5 人,数据变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此时教师再次创设了“握手模拟表演”的游戏情境,五位同学分别戴上五国不同国旗的头饰,模拟5 位国家领导人,现场表演见面握手的场景,依次从2 个、3 个、4 个再到5 个,每两人互相握手,在学生握手操作前先让学生思考想象增加一人要增加握手几次,再通过操作验证.此时,学生的学习激情完全被点燃了,他们兴趣盎然地在情境中体验、理解、感悟.最后教师通过“用一个点表示一个人,用连线表示握手”把五位领导人互相握手的过程用图示表征,让学生由生活中的“握手”问题迅速切换到思考“点与点之间连线段”的数学问题上来.有趣生动的模拟表演情境,为学生学习构建起场景,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学习的经验,在各种经验的联动中,思维萌动,经验累积.
小明这样画,数得清吗?
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特定情境的创设和气氛的渲染,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动机.学生愿动、乐动,课堂因学生动而“动感十足”,数学活动经验也在学生的活力四射的动中获得积累.
数学活动不仅仅指外显的肢体活动,更重要的是内隐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再创造”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精准的数学问题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有效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引导、启发、促发学生思维灵动,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使其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不断启发、产生新的思考,让学生经历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终实现动感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
如学习《数学思考》时,在学生经历了“模拟表演——直观画图——抽象数据”的学习活动之后,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提出核心问题:“说说点数和线段条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增加条数和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n 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灵动,拓宽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学生得出“增加一个点,增加的线段条数总比点数少1”之后,进而探究由特殊的点数扩展到一般的方法,实现了抽象推理思维和具体表象之间的转化,逐步发现规律,最后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n 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并从计算中发现简便算法,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学生就在这样一个个精准问题的引领下逐步深入思考,经历整个推理的过程,并且在推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不仅仅是收获一份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如何去观察发现,如何去分析归纳,如何去进行推理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这积极生动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多方探究思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活跃、在流动,从而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体验、内化、概括、迁移的过程,并在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同伴交流等过程中逐步丰厚、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主动合作、主动交流的空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相互反馈,学生通过静默的思考、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提升了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自主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形成了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如学习《认识周长》时,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合作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合作“估一估”“量一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形、月亮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并说一说各种不同的图形的测量方法有什么异同.接着进行小组汇报交流活动,展示、争辩、纠正、确认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课堂再一次呈现出精彩活跃的动感氛围,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测量方法的多样化,感悟了“化部分为整体”“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学生的潜能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养.
精深交流引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深度交流,共享成功的喜悦,自觉校正思维的偏差,进而完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数学素养,促进其新的认知飞跃,提升其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放手让孩子们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打造动感十足的魅力课堂,提升课堂动感指数,从不同视角开展活动,精设情境创建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乐动”;精准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促进思维走向深入,让学生“巧动”;精深交流促使学生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将体验进一步内化形成自己的经验,让学生“善动”.跃动的课堂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启迪、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这样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丰厚、提升和均衡发展,让经验之根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