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苗
摘 要:美术学科在小学阶段而言,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知识讲解与绘画技能掌握上,彻底忽略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建立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因而在教育发展中要建立美术教师的忧患意识,逐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美术教学为出发点,分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117-02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教学中越发重视美术课程的发展,并且在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以说小学美术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民族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帮助国家建立一个文化、道德、纪律多层发展的手段。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作为中流砥柱,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实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提高小学生的感受力、创造力、鉴赏力,让小学生能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优势
我国传统思想发展时间悠久,对教师思想影响较重,从而当前教师还无法完全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抽离,继而教学中倚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实践与智育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课程形势下只能让学生感知到“我”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忽略了“我”本来的模样,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应有的激情,精神受到影响,学习处于厌恶状态。审美育人的过程不单单是思维发展认识的过程,还能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的激情,此外还能提升学生表现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性情的一个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人文导向的鲜明性,将审美视作人生存的状态之一,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中国传统美学之中将人与哲学相关联,这是一种鲜明的民族特色或者说是人生美学,因而要继承这一优势那么就要让小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认识到审美的艺术性,借助审美的提升来实现自身价值。由此来看,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尤为重要的,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实现学生精神建设。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阻力
(1)审美意识渗透效果欠佳
为保障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美术知识及技能,教师通常情况下会围绕教材开展育人活动,期间对审美理念的诠释相对较少,加之小学生艺术修养有限,在体悟“美”的进程中
有一定难度,有关“美”的标准较为模糊,无法将图案、色彩、线条、构图等内容与“美”关联在一起,降低学生审美能力培育质量。
(2)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高效探究、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决定性因素,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容易处于教学被动地位,对教师的思维模式、育人手段较为依赖,一旦脱离教师指导其将丧失探知美、诠释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审美思维过于僵化,审美处于模式化状态,同时在美术学习进程中感到压力重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则无法有效落实审美能力培育目标。
(3)艺术审美情境单调
小学生艺术修养有限是客观事实,为使学生可以主动感受“美”,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审美能力,教师需以学生熟悉、有兴趣、能理解的客观事物为依托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美学要素创设学生为主的课堂。然而,当前有些美术教师不仅仍从主观出发创设教学环境,还轻视学生学习体悟,美术教学情境单一,灌输式教法应用频率较高,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培育成效。
(4)美术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教授学生知识及技能,美术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虽然可以突出美术教师育人特色,但却无法在教改理念指引下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相对滞后,无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及技能进行审美,继而未能妥善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
(1)以人为本
小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加之每位学生个性喜好、思维模式、艺术修养各异,对“美”的诠释则更加多元,作为教师首先需具备包容的能力,允许“美”有多面性,其审美过程不能用教师的标准、理解、喜好予以干涉,在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审美,助其将审美、客观事物、美术知识及技能融合在一起,继而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2)教法创新
创新是教师攻克新时代小學美术教学难关的关键,只有教师具备创新能力才能丰富教法,多渠道运用美术教学资源,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新路径,为此小学美术教师需积极创新教法,摆脱沉旧教法束缚,多角度传递美学理念并讲解美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审美意识,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
4.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措施
(1)课堂教学中传授“美”的知识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美”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在思维中梳理关于“美”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解时,要对作品中线条、图形、色彩的表达进行讲解与引导,让学生在感知中意识到“美”的本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设置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表现自身的认知,培养审美兴趣。教师在PPT上对课本外的作品进行展现,从不同层次上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能开阔学生眼界,并且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准。
(2)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兴趣
美术史可以说是一门视觉上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能进行美学的享受。在此特性上,教师的教学需要结合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艺术原理的讲解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以小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艺术,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并且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以生活中的美作为铺垫,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审美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环境观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室外,以生活游玩的角度去看这些景色,带着美术的眼光去学习,比如,观察透视、景色角度等等。
(3)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美术教学的进行更加的便利,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内容的多元化,帮助教学内容的呈现生动化、灵活化。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进入华丽、宽广的美术世界。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做做陶艺”课程时,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与收集,从而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到陶艺中的知识,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身的投入课堂中。此教学形势下,图像与声音的结合,带给学生立体的感受,对美术的学习更具有浓烈的兴趣。
(4)引导学生鉴赏名著,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美术课程中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现阶段美术课程组成的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美术欣赏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例如,在“金银器”的教学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定位,充分的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充分掌握我国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式,尽量使用简短的话语评价与描述,促使小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金银器的美。但是在具体的讲述中,由于金银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工艺与名字,因此难以进行记忆。对此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对相关的知识与内容进行展现,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如此一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轻易的跟上教师的步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法,将审美能力简化为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了解的過程中领悟审美的真正内涵,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文化修养,促使其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侃.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7(7X):464-464
[2]吉向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