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8-14 10:04张树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

张树军

【摘要】伴随新课标的普及,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应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实验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物理   探究实验教学

前言

在新课标大力实行的今天,物理教学目标发生转变,要求教师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理念,积极探索物理实验的教学新模式。在选取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宜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合理的策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内涵

探究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来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基础、提升物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是探索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评估结果。由此可见,学生是物理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者和分析者,而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当然,教师需要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告知学生实验注意事项,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时,传授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等方面技能,确保学生可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实施原则

要想探究实验顺利开展,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实施的原则,主要遵从三方面原则:首先,目标原则。目标就好比灯塔,给学生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只有学生清楚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更好的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要对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分别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合作原则。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合作,通过学生间的互补,让探究实验取得应有的结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分享心得,可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短板。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共同成长,是一种有效的探究学习方法。最后,互动原则。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要开展有效的互动,以确保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思维碰撞中实现互补,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提问阶段策略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重心发生转移,需要教师打破常规,重视探究实验教学。一般来说,教师都需要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同时收获物理知识。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有效推动探究实验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让探究实验活动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物理学习离不开情景的支持,因此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质的问题。比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中,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师生做击掌的游戏。这时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何击掌双方都会感到疼痛?”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颇深,从而深刻认识到力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心中难免会出现疑问:“两个作用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疑问说出,以此作为探究实验的主题。此外,高中生追求新鲜事物,会投入全部精力,这就要求探究活动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让学生处在趣味课堂中,学习效率会升高。比如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一课中,设计这样的实验,即在线圈中放入铝环,并对线圈通电,这时铝环会跳动,实验现象较为生动,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考。思考后学生会提出“铝环在受到何种作用力后才能跳出。”教师将此问题作为探究主题,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二)猜想与假设阶段策略

在实验主题确定后,需要学生具备猜想能力与假设能力。猜想是指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将一些错误结论排除出去,以此提升假设的准确性。要想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教师采取必要措施。根据猜想依据不同,教学策略也会有所区别。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直觉、生活经验来开展猜想。教师需借助问题帮学生将生活经验唤醒,当学生看到问题时产生的一个想法即为直觉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展示小车对比实验:从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小车在玻璃面上可滑行较长距离,在桌布面上滑行的距离较短。这时教师让学生提出猜想,有学生会提出假设:如果水平接触面光滑且很长,那么小车会保持匀速运动。通过此举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其次,传授学生归纳法,让其运用归纳法提出猜想。比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形成条件时,教师设置不同的实验,将磁铁插入或拔出或静置于闭合线圈中,以此观察电流有无及变化,并归纳出统一结论。教师利用不同实验工具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磁通量发生变化就有电流,这时难免会提出这样的假设:“磁通量变化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三)实验设计阶段策略

在探究实验开始前需要制定实验计划,以确保实验有效、有序开展。在制定实验计划时,学生准确掌握实验目标,同时积极开展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当前不少学生的物理基础较为薄弱,探究力缺失,导致无法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以此推动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在研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设计出探究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即弹力与伸长量保持正比例关系。这时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还存在这几点疑虑:应当如何给弹簧加力?如何得知弹力大小?如何测量、记录实验数据?伸长量如何测量?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将问题解决后,学生就可设计出探究活动计划。利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

(四)实验数据收集策略

当实验方案确定后即可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诸多数据,需要学生掌握数据收集能力。(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及时提醒,以保证探究活动质量。实验过程要根据相关步骤来执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准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数据收集习惯,只有详细记录,才能以此探究物理规律。运用表格记录数据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师要规范学生做表,确保记录清晰。另外,教师要告知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充分挖掘数据间的联系,让学生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不断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论证,因此需要学生随时检查数据的实效性。由于学生的判断能力不足,无法分辨数据是否有效,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分辨数据的技巧。比如在做静摩擦力实验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时刻注意传感器的数值变化,并且做好记录工作。为了提升学生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教师让学生将各阶段的摩擦力数值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学生可以看到更加直观的数值变化情况。

(五)论证阶段策略

实验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才能剖析物理规律,进而获得实验结论。当前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以至于探究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橡皮筋让小车运动,并让学生观察做功情况和速度变化。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当橡皮筋距离缩短时,小车的动能不断增加。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进而推动学生探索出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此举,不仅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更为透彻,同时提升了学生论证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六)评估阶段策略

评估实验结果是探究实验的重要一环,以往都会被教师所忽视,导致探究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实验评估,采取必要的指导策略。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物理实验干扰因素较多,如若无法有效控制会让数据出现误差。教师要培养学生数据评估能力。通过回顾实验过程,看其是否符合操作规范,如果符合则数据准确,如果不符合则数据有误,再将有误的实验误差进行剔除,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时会遇到诸多问题,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如若分析不出,需要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对实验方案进行总结。因素变化必然会引起方案的变化,因此需要学生回顾整个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另一方面优化实验方案,以此提升探究实验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核心,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探究实验的价值,严格遵从探究实验的教学原则,并采取必要措施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假设能力、设计能力、收集能力、论证能力、评估能力,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能力、 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助推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孙子彪.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验教学研究初探[J].学周刊,2018.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