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教学而言,部分教师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所以就此方面进行探讨解决。
关键词:中学数学;发散思维;不足;策略
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学本身就是以人才培养为目的,那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以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思考,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仅注重相关知识的传授,而疏忽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发散思维概念
发散思维指的就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让思维呈现出一种多维发散状。比如,对于同一道数学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法。发散思维是当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通过这一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当前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中出现了些许误区,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学生就经历了思考的过程,于是乎死记硬背也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但实际上,在针对各类数学问题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而不应该直接讲授相关的概念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思考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散。当前,很多教师对这一点有所疏忽,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也是学生思维发散得到培养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本身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所以有时他们没有办法去思考更深更广的层面,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但实际上,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所以导致学生在思维发散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最关键的是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不断进行转换提升,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首先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分析问题中已知什么量,要求什么量,能否揭示出这些量的本质关系从而列出方程,之后再思考能否从不同的角度间接地解决问题等,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以往教学模式中直接讲授相关的公式、概念,直接套用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分析,对问题进行合理解答,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寻找解法,思维发散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存在一种解题方法,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在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继而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尝试是否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分析已知的条件,如果知道两条边,可以考虑三条边对应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除此方法外,我们是不是也能够从其他的角度考虑呢?由此让学生思考,能否通过证明三角形两条边及夹角对应相等,或者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对于两边和一角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问题也进行了辨析,避免了边边角可能不全等的情况。所以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分析解题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三)给予引导,找准方向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找准解题方向,陷入思维的死胡同。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用例题示范的方式,让学生类比问题找到解题突破口。让学生明白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几何证明题时,可以让学生尝试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例如要证明图形中两个角相等,就要证明相关三角形全等。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多角度考虑三角形的性质,从具体性质出发去找题目中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这样层层逆推,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完之后进行变式拓展练习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达到思维培养的目的。
综上,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避免生搬硬套,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题,进行思维的转换发散,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立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3):118.
[2]马春彦.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3):31.
作者简介:张彩玲(1968—),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中教高级教师职称,本科,学士,就职于哈密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