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08-14 09:58石允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石允平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始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可谓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阅读能力都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语言、思维、文化的多方面积累,可以说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就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展开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语文素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对人的启蒙意义非同寻常;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突出体现,作为语文学科的重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靠教材的那些内容,必须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强化阅读教学。

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积累。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至少达到四百万字的阅读量,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量虽然不如中学生那么多,但也应该坚持要求保证每天的阅读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变终将导致质变,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就提高了。当然,不能为了达到目标要求的阅读量而去阅读,应该教导学生在阅读中怀有好奇心与想象力,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本质性提高。

小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让他们自己选择阅读书目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走进误区。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甄选符合孩子年龄,有益于孩子思想发展的读物。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还不能了解复杂的思想观念,《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这一类的书籍就比较适合孩子阅读,在一个个小的故事中明白人生的小哲理,明白是非曲直的判断。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阅读量,再读童话寓言已经不符合他们的学习需要,曹文轩、沈石溪等作者的优秀小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一看中外名著,不能强制性地要求他们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起码要对内容有个基本的掌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刻的阅读对日后的理解文章精髓,必然会起到铺垫作用。

二、巧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随着教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学生应该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一些有关问题,贯穿于文章的导入、讲解、回顾各个阶段,交由同学们去思考,回答。如学习《燕子》一文时,讲解课文内容之前,老师可以提出一个谜底是燕子的谜语,让孩子去思考答案是什么。当孩子们的兴致被调动起来,这时便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见过小燕子吗”“哪位同学可以描述一下燕子的样子呢”“同学们知道燕子有什么特性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既使孩子们觉得简单易懂,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待到课程结束后,抑或下一课时开始之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几个小问题,如以游戏问答的方式对课文内容,文章表达的情感甚至是新接触的字词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讲出他们自己对于文章思想的理解,表扬好的想法,即使更正出现的问题,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养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是他们思维活跃的体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地将他们的疑问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反应,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应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想法。毕竟疑问不同于知识,不是累积量越大越好的,一时小的疑问不能得到解答,困扰于心,逐渐就会丧失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信心,弊之大矣。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而是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由同学相互协助解难答疑。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孩子们自主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孩子对语文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通过想象,为自己架构一个神奇的精神世界。而小学课文中又多是情境式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代入到课文情境中,设想自己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对于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情景剧的形式重现课文内容,无须死板地去记忆文段中的对话,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编写一段剧本,在对角色的演绎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比如,在《晏子使楚》一文的学习中,就可以安排学生依据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结束后,由未参与表演的同学们进行点评与总结,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表达对角色的喜恶之情,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古诗文部分的学习,由于古诗古文与现在常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孩子们理解起来会存在困难,此时情境的创设便尤为重要。这种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起主导作用,送别诗,塞外诗,田园风光诗,不同类型的诗歌要营造的意境是不同的,所以老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营造意境,让学生不再觉得诗歌晦涩难懂,枯燥无聊,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极大考验。恰当的情境能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收获。

四、强调文化传承和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要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类名著,会接触到彼此矛盾的思想。首先,我们应该倡导孩子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汇聚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优良传统,四大名著凝聚了古代創作大家的智慧,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有积极作用,理应鼓励他们去阅读。方块字是美的,凝聚于方块字中的情感意境也是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比较新的元素。近年,《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大江南北,引起了一股学习古文,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风潮。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也视情况引入这种学习模式呢,经常举办一些知识竞赛性质的活动,鼓励学生增加诗词的积累量,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把阅读作为一种兴趣。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不同,思想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以理性,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每篇文章,每种思想。既不要因为喜好我国传统文化就去抨击外国的思想理念,也不要因为喜好外国的艺术创作就放弃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所追求的是求同存异,兼容地对待中西文化差异。对此,班级内可以设置图书角,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同学推荐自己心目中的佳作,帮助孩子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阅读,他们将丰富知识理论,接触人生哲理。我们教师需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努力运用更多能激发孩子学习主动性的措施,增强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刘丽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55.

[2]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20):68.

[3]李明超,孙开东,张俊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助力核心素养提升[J].语文教学通讯,2018,(04):14.

[4]包丽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性指导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6,(09):52.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