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摘要】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美术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应通过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感知、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一种文化学习,“人文性”是美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卡尔威特说过:“孩子能在美术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会在美术中培养耐心和自信”。随着当前美术教学实践的迅速发展,美术教学在中学的地位日益上升,社会各界开始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愈来愈积极,美术学科在针对学生教育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更是引起人们对其广泛的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大众对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针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具有人文性,这些因素促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良好方向发展。相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学阶段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中学美术教学工作应脱离简单的临摹绘画阶段,而要注意加入极富特色的人文精神。通过艺术进行的教育就是艺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的深层含义就是把人以及人们的价值观放到最主要的一个地位的一种思想态度,这种态度要求关注人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观以及人们的尊严、地位、品德等多种方面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由平等。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是基于人文精神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人文精神是在优秀文化中孕育并内化而成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在于它可以让人的才能和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二)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通过美术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中学生和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缺乏区别价值观的能力,美术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主义环境的认知,理解人文主义知识之美,感受我们国家的历史知识和我们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人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唤起学生的爱国感情。陶行知说过:“教育并不能给我们创造什么基础的设施,但却能够创造儿童的创造了,最终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创造之中去”。在高质量的教育背景下,人文关怀是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所需要的,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现实融入美术作品的情感创作中。在唤起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必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二、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美术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美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这表明了人类与美术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美术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技能和能力,还要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深刻理解人们的感情态度、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美术教学中会包含了中国各个时代的名人名画教学和赏析,学生们在视觉上会受到冲击,同时也包括古代和现代的石雕、木雕、陶瓷等优秀的摄影作品,这些资料的内容除了可以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主义素养,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崇拜和爱,使他们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
(二)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是中学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教师要慎重设计自己的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机会在这个领域做好教学工作。时刻关注人文教育在美术课程中浑然一体式教学,在引领学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精神的同时,老师们还必须领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和拥抱生活,从生活中探寻美的源泉,解读美丽背后的种种人文故事,这是每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教学宗旨和实践导引。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
在美术教学实习中,在解读作品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和该作品相关的特定文化情境,了解作品的文化含量,进而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人文情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中学美术教材中的作品赏析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作品,包括分析创作者的时代背景、概括作品的人文内涵、提炼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再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
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教师可以把作者作为切入点开展解读:“梵高是荷兰画家,但长期生活在法国,他的人生饱尝寂寞、孤独,他的个性热烈而又偏执,他的性格、经历与汗水创造了他的艺术。《向日葵》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梵高用粗糙而又细腻的线条表现向日葵的形貌,在耀眼的黃色背景衬托下,15朵向日葵从简朴的花瓶里灿烂绽放,作品以绚丽饱满的黄色调、强烈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到希望和阳光。”教师会发现,在教学中加入上述的作品解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对学生在知识上进行讲解,还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美术课程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主动学习之外,也离不开学生先天的美术学习能力、视觉的观察能力、对于周围事物美的敏感程度,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一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边让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让学生一同吸收。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挖掘美术课程中关于人文素养教学的相关内容,在给学生讲解完学生需要了解的美术知识之后,对课上的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有效的拓展,让他们在课后也轻松地爱上美术课程,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漫画设计的课程上,教师们可以运用风趣、夸张、幽默的手法来为学生讲解卡通形象的设计,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说明来进行设计创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来提高设计能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老师在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
奥地利·西泽克说过:“儿童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有益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人在日常授课活动中应当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位置,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说明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概括的讲述全部的文本知识,而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交谈、发现学生在哪一方面比较有兴趣,并将教育目标定在更高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刺激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涉猎的较少,所以教师要抓住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罗丹说过:“生活中美丽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它们的双眼”。教师可以在每一节美术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来欣赏名家的作品。学生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美术作品,在多元文化信息的引导之下去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受到熏陶。因此,可以通过深入发掘教材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国画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画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国画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反映的是文化发展的特点,包含着文化发展的烙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欣赏和人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學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人文精神。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美术学习内容,让学生全面、立体地感受世界精神文明成果,提升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J].美术教学研究,2019,(20) :154.
[2]于子淳,张引.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5) :88.
[3]李艳青.试析西方美术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才智,2019,(12) :106.
[4]浦慧.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20) :169.
[5]黎晟.简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1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