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行芝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对生物校本课程进行适当的拓宽与研究,且生物学科的学习与云课堂联系也非常密切。生物课程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积极地开发和研究有关于生物学的各类问题,在学校中加强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将云课堂与校本课程密切联系,将在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生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云课堂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验方面以及现状做出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云课堂;生物;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现状;有效措施
一、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学校以及教师无法将云课堂和生物校本课程密切联系
生物这门学科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中没有接触过,所了解的内容也非常少,初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实践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上比较吃力和困难,这时需要学校和生物教师去开发、研究和共同探讨适合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生物校本课程,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教育局要求的生物课程或者其他书本知识,会降低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日后对各学科的学习。
2.学校对生物校本课程不重视
现在的学校只是将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教材、书本知识以及一些有关于考试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学生对于这一类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可能不利于初中生各学科的平均发展。学校方面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没有充分利用云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3.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到了初中阶段,学习者刚刚真正学习生物学科,可能对自己以往一点都不了解的学科产生抗拒与排斥,导致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性不高,这时教师若是采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充分培养学生对新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不愿意去研究和探讨,不喜欢去接受新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愿意学习新的内容。
二、初中阶段生物校本课程与云课堂密切联系的意义
1.可以使课程结构更加优化和条理
生物这门学科以实验为根本,但是在教学中,因为一些客观要素,例如学时、成本、环境等要素的限定,教师只能依靠文字语言、符号和表情或者公式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对知识进行吸收。探究这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多,直接经验少,不能充分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于新事物开发的能力。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所学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且通过云课堂这种新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课程结构更加优化。
2.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快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差异和不同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例如:学校资源的差异,学生不同个体的差异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差异等。以国家统一要求的课程标准去要求各级教育体系,肯定会造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种采用线上线下同时学习的方式,可以及時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能使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时及时问老师,得到解答,这种与云课堂联系的方式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使学生愿意学,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兼顾教师的特长发展,并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云课堂与生物校本课程充分联系
1.学校与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课堂中进行教育,在云课堂中进行教育
学校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例如:学校图书馆、动植物标本、幻灯片、电影等其他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在课堂中提问一些关于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的重点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去探讨,这时教师通过云课堂利用语言、动作、实物等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既节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2.家校合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采用现代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理解透彻。教师在生物学课程的开发中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角色,不光是传统角色即课程的执行者,更是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综上所述,云课堂背景下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涉及多个层面的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各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密切合作,明确生物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云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云课堂教学的开发和研究,注重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1(9):53-58.
[2]沈小碚.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发展及其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l):76.
注: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学校“云课堂”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编号7286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