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态体验式教学是当下逐渐盛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探究,在认知体验和亲自感悟的过程中收获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并运用新知识,是生态理念指导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充分发展、完善高中语文学科的生态体验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以一种更为自然、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其他核心素养,对于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生态体验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4-0017-02
引 言
生态通常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态强调的是一种学生与课堂自然融合的和谐关系,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将自己真正融入教学情境中。体验指的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即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到的事物往往使人感到更加真实,并在大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生态体验式教学课程是将生态与体验二者相结合,即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采取一种相对自然、和谐的方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境中,“清空安宁、脱离俗世、清静寂定、自然和谐”的禅意油然而生。本文探讨了如何促进高中语文生态体验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融共生,进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禅意心境。
一、树立生态体验课程理念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采用教师主导讲解知识、学生被迫接受知识的“书塾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形成了缺乏独立思考、依赖教师讲解的惯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师与学生应树立生态体验课程理念,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1]。
生态体验式教学将负责传授知识的教师(传教者)作为“指引者”,将负责接受知识的学生(受教者)作为“体验者”,同时教师也可以是“体验者”,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自然学习体验及探索个体生命价值结合起来,强调放松身心,远离世俗,仅是将自己融入知识的学习,突破成绩与考点的条条框框,转变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面,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的同时,用一种更为和谐、自然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吸收知识。这一过程凸显了教育的实践性与反思性,要求师生双方都具有一定的个体生命意识与生态感知能力,从而在相互学习、互利共生的基础上推动高效课堂的开展。总的来说,生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最新流行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侧重于从知识教学向情境教学转变,让师生同时融入一定的生态情境中,使其用自然、和谐的眼光思考知识的合理性,探索文章情境中存在的生态关系与和谐之美。在生态体验式教学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师生还可以一起探索生态体验的普遍规律,将已有的对生态体验的经验与智慧转变为自觉认知与生态能力,切实提高课堂生态体验式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的生态体验式教学,强调将引导者与体验者的关系归于平等,使其共同参与感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智慧教学模式对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引,探索出一种知识与身心融为一体、有效结合、归于自然、臻于美善的状态[2]。
二、营造体验场,创设真情境
营造体验场,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增加学生阅历,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融入知识的背景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感知能力与自然和谐认知,有利于其摆脱当下成绩的束缚,真正投入语文课堂学习中。
营造语文课堂体验场,创设语文学习真实情境,需要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归于生活,通过日常生活的自然、和谐影响学生认知,使学生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多采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创设生态自然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生态体验式教学的感知。例如,在教学《祥林嫂》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情境导入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柳妈第二次制止祥林嫂时说的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而不是‘祥林嫂,你放着罢?”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来考虑:和别人讲话的时候怎么样才会先说问题再说称呼,甚至可以让两位学生将这段情境对话表演出来,通过实际的体验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心情与文章塑造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这一具有生活性的想法再去阅读文章,依据文中主人公的生活实际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文中,祥林嫂多次说“我真傻,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特别后悔、认为自己真傻的时候,并将这一自然生活中的体验式感觉代入文章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将自己由单纯的读者转为文章中真实的体验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以一种事理发展归于生态和谐的观念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在优化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提升学生的生态和谐感知。
营造高中语文课堂体验场,创设学习情境,以立体直观、自然和谐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真看、真听、真感受,于潜移默化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态体验融为一体,从而促进生态体验式教学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内容形式的完善。
三、?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
开放式对话指的是教师创设知识情境。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融入知识背景中,将不在现场的资源带到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通过反思性表达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积极感悟中获取知识与审美体验,体会在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学习的快乐,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开展。
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的生态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以感动生命的体验活动来感染学生,以生态体验教学理论撼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課堂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还收获到自然、和谐的体验及美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辅助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开放式讨论热情;可以上网收集相关教学辅助资源,如文章背景介绍或朗诵视频,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背景产生初步印象。
例如,在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朗读视频,视频风格最好是情感较为深邃的,使学生在朗读者的朗读中把握、思考作者的情感,将自己放入实际生态环境中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文章,促使其以一种更为自然和谐、放空身心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文章内容与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切实经历与体验进行开放性讨论。讨论内容很多样,可以是关于文章主旨的思考,也可以针对个人生活体验寻找与作者的共同点。在和谐、自然的生态讨论中,学生不仅可以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体验效率,还可以使自己充分融入课堂情境中,真正体验课堂学习。
此外,教师在加强生态体验式语文课程教学的同时,要督促学生对这一模式进行反思,多进行反思性表达。在和谐、自然的生态体验学习后,学生应善于总结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比较这一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生态体验式学习方法,将自己真正变成体验者,用心去理解知识内容,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应加强开放式对话与反思性表达,真正感受、表达、总结、理解生态体验教学与学习模式的规律和特征,把握这一教学模式带来的认知体验与生命感受,并善于总结、反思,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体验的彼此交融、互成一境。
四、打造生态环境,挖掘课本资源
在注重“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三位一体的前提下,教师开展高中生态体验课程时,还应注重打造实体生态环境。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更应注重用实物辅助教学,同时充分挖掘课本资源,打造生态体验式教学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些花花草草,营造自然生态环境,通过欣赏、触摸生态实物,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环境。例如,在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类似“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的意境,教师可以在冬天大雪纷飞时打开窗户,让学生感受文中意境,通过将自己融入自然生态环境来提高感受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除了营造真实的生态环境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课本资源。语文教材通过插图与文字描述,烘托、营造了自然、和谐的生态场景,充满了自然的味道。尤其是文学家笔下的景色描写,往往是这些文学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真实体验并结合自己处于自然中的感受写出来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此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文章制造的生态系统与情境中, 创设生动、充满禅意的语文生态体验课堂。
营造真实生态环境,打造室内生态课堂;充分挖掘课本资源,营造文中真实体验,二者相结合,可以保证高中语文生态体验课堂的顺利开展。
结 语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生态体验式学习作为当下初步兴起、符合生态理念的科学观念,迎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与时代精神,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应得到广泛应用。高中语文生态体验课程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传授、学生被迫接受的机械化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习以为常的依赖性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重塑学生的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真正做到教育领域中的返璞归真,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真实体验相融合,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所处环境,融入自然,归于和谐,以人为本,发扬禅意。
[参考文献]
李娜.探究“生态体验式教育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225.
汤芬.且思且行,行走在“生态体验”的路上[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191-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普通高中生态体验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互融共生研究”(课题申报号:D/2018/02/17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卢爱芳(1979.3—),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