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

2020-08-14 10:13匡和平
职教通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培育

匡和平

摘 要: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举措。目前,高职学生的“担当意愿”和“担当能力”是影响其担当精神培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道德上的“应该担当”、价值上的“必须担当”和实践中的“能够担当”三个向度全方位培育高职生的时代担当精神。

关键词: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

担当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高职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份子,培育其时代担当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应有之义,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举措。然而,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时代担当精神培育“短板”明显,主要在高职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活和家庭方面强调的多,民族和国家等方面强调的少。因此,加强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的养成,并使之产生实效性,就必须在他们的“担当意愿”和“担当能力”上下功夫,在实施层面上就是必须从道德上的“应该担当”、价值上的“必须担当”和实践中的“能够担当”三个向度以共时性和继时性方式全方位发力。

一、应该担当:责任德性向度的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

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课堂的讲授,只有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时代担当精神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学生对担当精神的认知越全面、越深刻、越正确,就越有助于将其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进而推动他们更好地做出负责任的行动。但是,如果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只是停留在讲授这个环节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或是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因此,要想让高职学生把时代担当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并外化为其自觉行动,就必须解决其时代担当的“意愿”问题,责任德性向度为培育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道德上的“善”是引领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的内在动力

每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现实互动实质上是双方身份必然要求的利益交换及其相应的责任履行。当双方的利益交换和责任践履正常且公平对接时,社会互动则表现为良好,反之则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道德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把人们应尽的责任认定为符合道德上的“善”,并以此作为调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手段。

担当,即接受并承担责任,是道德语境中的一种“善”。因为在“善”的作用下,道德主体的精神品格会因担当而彰显,亦如康德所言:“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2]担当是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统一体,其行为出发点和结果最终都是为了人,而人是否具有担当事实却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担当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德性教育。德性教育能够把德性内化为受教育者担当的心理品质,注重引导受教育者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内化认同和自主建构,从而实现道德人格的整体生成。培育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就是要从责任德性向度引发他们自身对时代担当的内在需要,从个体价值实现和精神充盈层面予以激励。

(二)“认同危机”制约着高职学生对时代担当的体认

大多数高职学生入学后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乏担当精神,仅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就有不少高职在校学生和高职毕业生挺身而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为个人和所在学校赢得了社会赞誉。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专业和自己存在“认同危机”,从而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时代担当有限。“认同”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强调的是认同的共性,表现为从“我”到“我们”的转换,即主体的承认、接受和皈依。获得认同的前提既需要来自个体对自身处境、精神状态的实际感受,又需要来自认同对象在解释上具有的效力。认同的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有具体的现实要求和条件,如果一个概念无法与个体自身的认知和经验产生有效的对接,认同则难以发生。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言:“个体有多重身份,群体在较小的程度上亦是如此,身份包括归属性的、地域性的、经济性的、文化性的、政治性的、社会的以及国别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身份的各自轻重分量也会发生变化,他们有时相辅相成,有时也会彼此冲突。”[3]也就是说,认同不仅存在轻重序列,而且每一个认同序列都不能离开历史语境被独立讨论。“认同危机”就像一堵厚厚的“防火墙”,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对时代担当精神的学习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高职学生摆脱“认同危机”,是培育他们时代担当精神的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三)高职学生摆脱“认同危机”的现实要求

责任德性向度下培育高职学生担当精神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具体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1.在制度层面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要把高校现行的层次划分转换成类别划分,对现存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进行戰略思考、谋划和工作部署。

2.在学校办学思路层面上,高职院校本身需要对其办学思路进行反思,围绕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进行战略规划,找准办学的方向和定位,凸显自身在人才培养上所具备的无法比拟的优势。

3.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层面上,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和真正把握高职教育规律,主动进行课程改革,与产业、行业、企业对接,积极打造应用型课程体系,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及自身独特的服务领域,整合各方优势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高职学生具有与其他类别的学生所不同的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甚至具有比本科生更发达的实践性智能。因此,通过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高职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地拿自己的弱项与本科生的强项进行比较。

4.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创新层面来说,高职院校和教师要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国工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领悟“工匠精神”的价值。(1)通过对中外高校办学历史的学习,让高职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2)向高职学生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情况和就业状况,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3)广泛宣传本地和本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自信心。(4)邀请杰出校友回校交流,畅谈就读职业院校的感受和专业前景,以坚定他们学习的意志力。(5)宣传就读职业院校的优惠政策,展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爱,为高职学生能够把学习的动力转化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提供条件。(6)广泛宣传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良好评价,让高职学生感受到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荣耀。

二、必须担当:主体价值向度的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

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面看来是主观随意的,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这种客观必然性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动机、效果、目的、手段和过程,也规定了个体责任担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言:“你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4]当然,人的一生并不是完全顺从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消极被动发展的,而是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活动,进而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过程。另一方面,意志自由的重大意义之一在于其包含了责任担当的因素,选择将人带进价值冲突之中,使人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取舍,并在取舍中表现自身的价值。

(一)正确看待精神价值和功利价值的关系是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的必要前提

世界正处于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阶段。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中,人既要对自然界负责任,不做竭泽而渔等行为,又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担当起自身的使命,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由此来保证自然界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物质,人类社会也能有序运行和快速发展。但是,马克思所说的“规定、使命和任务”的出现与人能意识到的“规定、使命和任务”之间并非同步。只有主体意识到这一“规定、使命和任务”,并付诸实践,才能实现人内在规定的完美闭环和螺旋式提升。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建立在担当之上的,但个体需要清楚必须担当什么,也就是说,担当还有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这其中必然涉及到精神价值和功利价值的关系,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改造社会、完善自我,既具有精神价值的特点又具有功利价值的色彩。高职学生基本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主体意识、自立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相对较强,但存在着集体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自我约束力较差、自信心不足、重个人轻集体、重智轻德、重科技轻人文、价值取向趋于讲求实惠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更多地强调权利与获得,忽视义务与付出,缺少生活挫折的体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自身长短优劣有充分认识,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准备努力付诸实施的学生并不多,甚至有不少高職生的学习和就业计划都由家长主导。将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相结合与统一,并以崇高的精神引导功利,就成为了主体价值向度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的必要前提。

(二)分层教育是主体价值向度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的一种选择

为了培育高职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不同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分层教育,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

1.对于学习优秀的高职学生而言,高职院校要把责任担当置于其前进动力层面推进。理想是担当的具体表现,担当又是驱动实现理想的动力。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是“以天下为己任,牺牲个人利益以利社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质就是个人对社会的担当。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想展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总是能把担当看成是一种光荣和国家、社会对自我的信任,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其一定会为实现人生责任担当而不断进取。

2.对于学习良好的高职学生而言,高职院校要把责任担当作为其衡量人生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尺度层面来推进。要让这类高职学生明白,个体的人生价值不仅是自身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他人尽的责任和作出的贡献。个体生存于社会之中,就必须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若只知索取,则是寄生虫式的人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3.对于学习一般的高职学生而言,高职院校要把责任担当作为其是否能够融入群体层面来推进。通过合适的方式让这类学生感悟到个体的生存必须依赖群体才能成长,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对群体负责的人才能够被群体接纳。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如果脱离了社会关系,个人不仅会显得软弱渺小,还会无法维持最起码的生存,更遑论个人的发展。而个人要融入于群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勇于承担对群体、对他人的责任,具体表现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工作认真负责、热心群体活动、有群体荣誉感等。

4.对于学习有问题的高职学生而言,高职院校要把责任担当作为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层面来推进。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现代社会一般都是根据人的责任大小给予适当的报酬,人的责任同付出的劳动和获得的利益相对应,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对未来的工作负起责任。

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的培育工作必须动态把握,根据对象的不同渐次推进,使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三)主体价值向度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的外部诉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7]为让高职学生更好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必须创造有利于他们能够担当的条件和环境,使社会对担当主体的评价与高职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相互促进。(1)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必须跳出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着力于强化高职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求与地方的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对接。(2)地方政府在出台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时,不能把高职毕业生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在诸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中要把高职毕业生纳入在内,不能纯粹按照学历来确定就业岗位的工作条件、劳动强度、福利待遇、发展空间、职业声望、社会地位等。

三、能够担当:生命实践向度的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

在高职学生中不乏有担当意识并且在实践中表现出向社会担当的群体,但也存在担当意志与精神、规划与准备、追求与行动不相统一的学生。对于时代担当的内涵解读,多数高职学生也只是抽象地认为主要是指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而对于如何实践自我担当,除笼统地认为努力学习外别无其他表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实践层面上就“能够担当”和“如何担当”等方面真刀真枪地进行磨炼,使他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言出必行。

(一)转向生命实践是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的必然要求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要,是构成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从词性上来说,担当本来就是一个动词,就是一种相对于具体对象而言的实践活动,离开实践就无所谓担当,实践性是担当的外显品性和根本标志。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是担当的实践主体,在实践的磨炼中展现出来的担当精神又会指导新的实践行动,如此反复,使人们“在实践中超越固有限制、追求美好生活、创造自身价值的趋向和力量”[8],担当精神也在发扬中得到不断升华。

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都带着不认同的被动心态就读得高职院校,要想改变他们担当乏力的现象,就必须从简单说教的培育方式转向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校园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劳动教育等,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动、感染、感受,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品格。

(二)引导高职学生学会用好“自决权”是培育时代担当精神的关键

外部世界的存在状态、固有本质、运动过程和发展规律构成了人类实践的外在尺度,而人的存在方式、内在需求和能力结构构成了人类实践的内在尺度。“实践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具有自觉意识的、抱有一定的价值准则和生活目的的人的活动。”[9]人类实践的特点在于不仅“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0]

外部世界是既定的、客观的,又是丰富的、多样的,在为个体规定实践的基本范围和阈限的同时,也为个体的实践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个体若力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把握现实发展中的多种可能性,并作出最适合自己本性的选择和决断。人们“要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11]人们必须学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行使“自决权”,正常地认识和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实际目的和方案。具体到担当问题上,相互“甩锅”固然不是担当者所应为,但隐瞒事实、相互包庇,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始终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把集体作为个人能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也是不应该的。

在培育高职学生时代担当精神中,要在实践中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向高职学生明确担当的界限,并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担当是在价值层面依据社会共同体和社会文化要求做出的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还要让学生体悟到,担当过程不仅意味着有压力需要承担、有困难需要克服、甚至有牺牲需要付出,还意味着对利己、自私本能的克制和对诱惑的抵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担当事实和价值的内在统一。

(三)通过高质量的专业能力建设引领高职学生担当时代责任

培育高职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不仅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其担当主体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习和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素养,还要在实践中培育他们的担当能力。

实践是人的能力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定对象的展开和实现,是其外化的表现,个体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从事一定的实践。实践方式取决于人的能力性质;实践范围取决于人的能力水平;实践强度取决于人的能力大小;实践成败取决于人的能力是否得到正确发挥;实践结果即对象性产物,则是人的能力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開的展示。”[10]

在不同的实践过程中,个体的能力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由于天赋或社会分工的不同,个体会形成不同的能力结构,从而只能或只擅长于从事一定专业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一旦超出其专业领域,他们的能力优势就会全部或大部分地丧失,这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生产科研专门化发展的产物和表现。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阵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专业能力建设尤其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和独特专业能力的学生。

综上所述,道德向度解决的是高职学生“应该担当”的道德问题,价值向度则解决的是高职学生“必须担当”的使命问题,而实践向度解决的是高职学生“如何担当”的行动问题。高职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培育应该在这三个向度上全面立体呈现,并有望进一步建构起一个全新的时代担当精神培育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把理想信念作为担当精神的方向引领,把忧患意识作为担当精神的心理品质,把知行合一作为担当精神的行为作风,把无私奉献作为担当精神的至高境界。唯有此,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9-05-04(1).

[2]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

[3]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 程克雄,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8]高清海,胡海波.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3.

[9]郑永廷,张彦.当代精神文化价值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71-7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128.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51.

[责任编辑    王文静]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