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霞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常规胃肠镜;消化道疾病;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93-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是导致近年来我国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消化道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临床医生大多主张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恶化转变成恶性肿瘤,危及生命健康。胃肠镜检查在患者的消化道疾病检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诊断率高、耗时少、安全性高等优点[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了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 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具体效果及其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5±2.1)岁。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5.7±2.2)岁。纳入标准:符合胃肠镜检查条件,患者积极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或其他脏器功能性疾病。两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消化道疾病患者安排常规的胃肠镜检查,在患者服用利多卡因或硫酸镁后直接将胃肠镜插入患者体内进行检查,实验组消化道疾病患者安排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进行检查时保持左侧卧位姿势,并保持肩膀前倾,右下肢屈曲,左下肢垂直。头部枕垫的高度不超过患者的肩膀位置,右脚勾住左小腿,左上肢弯曲并放置右手腋下,松解衣领腰带,静脉推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生效后置入肠胃镜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要保持动作的轻柔[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心理不适程度和检查情况得出结果。心理不适程度包括恐惧、抑郁、焦虑、恶心、腹痛等具体表现,医护人员通过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表现予以打分,得分越高,患者越感不适。检查情况主要通过麻醉后倾倒和进镜顺利情况判定,检查顺利率=无倾倒、进镜顺利患者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心理不适程度对比
对照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心理不适程度评分为(83.12±2.31)分,实验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心理不适程度评分为(66.71±2.32)分,实验组患者心理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计算得出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查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检查情况对比
传统的胃肠镜检查直接在患者服用利多卡因或硫酸镁后直接将胃肠镜插入患者体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机体存在一定的损伤,且疼痛感强烈,患者在容易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身体产生损害的同时,也影响了检查的结果。随着微创无痛技术的发展,无痛胃肠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了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 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具体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心理不适程度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且检查过程明显更加顺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应用无痛胃肠镜能够有效降低检查过程的痛苦,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吴慧.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2):93-95.
孙丽丽,张健,何桦.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100-102.
张卫东,段明豆.对比分析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效果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