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2020-08-13 07:13燕果果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写作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燕果果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或者说任何一项知识的学习都不可能离开兴趣,否则的话只可能让学生沦为传统应试教育之下的傀儡,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高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成为学生的本能驱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阅读;写作

传统语文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育,令学习仅仅成为背诵课文这样简单,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当着重去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以此为驱动力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一、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进行自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来说,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课外阅读的独特魅力,从而不断鞭策自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课的方式逐步进行诱导,很多小学生并不喜欢阅读课,也不太会在平时的业余时间捧讀课外阅读书目,这实际上是因为学生对阅读课和课外阅读文本存在刻板印象,不了解导致他们并不热爱。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各种契机,穿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和案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语文课堂当中投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阅读选段,让学生对这个段落和章节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在业余时间捧读整本书。

举例来说,《将相和》这篇小学语文文言文不仅需要教师从知识角度进行深刻剖析,还需要从情感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古人的精神风骨,怀揣着这种景仰之心和敬佩之情,学生也会更加有兴趣地去阅读此类文章。建议教师抓准时机及时为学生进行常识科普,让学生了解到《将相和》这篇文言文课文仅仅是《史记》当中的一个选段,在《史记》中这样的故事文章数不胜数,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捧读史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古人的精神风骨。

其次,教师在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的时候,也不能够总是对学生下命令和提要求,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使得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捧读一本书,并且能够深入地进行阅读,而不仅仅将书的阅读停留在表面。

二、坚持生动形象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描述的时候,要善于举例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最好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人事物来做出参照和对比,尤其是在一些特殊修辞手法的讲解过程当中,需要通过这种带有生活化情境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引人入胜,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去。

举例来说,当学习《船长》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些学生读这篇课文十分沉闷,语调平稳,平平无奇,尤其是在读到哈尔威船长如同一尊雕像随着轮船缓缓下沉时,并没有将这种悲壮之情朗读出来,反而是语调平稳,让人想要睡觉。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当时的情境是怎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见到过这样大的场面呢?这时候学生纷纷摇头。此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当中的投影功能,展示出《泰坦尼克号》这部著名影片当中沉船的具体场景,通过这种方式直观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模拟的情境当中去,教师在学生再次朗读的时候需要在旁边做出音效伴奏:例如学生念到狂风巨浪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呼呼地发出声音;学生念出随着轮船缓缓下降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念出哗啦哗啦、嘎啦嘎啦的声音,当然也可以伴随着轻声的啜泣,描述当时悲壮且伤感的景象。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写作练习

写作练习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每一名小学师生的关键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写作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当中,还体现在小学的历次考试中。但是学生在写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却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笔者建议在开展一些写作练习时,教师可进行游戏活动的投放,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进行写作练习,从而培育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避免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出现无字可写和不愿写作的情况。可以模仿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面向黑板拍手,拍手停止以后站起来的那名学生就需要随机说出三到五句话为整个故事开个头,随后教师继续拍手,再次停下时站起来的学生则需要继续第一名学生所讲述的故事进行续写。在周而复始中,几乎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站起来,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加圆满,即便有一些学生在说的过程当中,一下子就把故事说到了结尾也不用担心,下一名同学完全可以顺着他的思路继续向下延伸,为故事寻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新的描述。

这种方式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将写作练习转变成了一次口语表达的小游戏。

四、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优化课堂内容和缓解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种种手段,可以使得每一名小学生都在图文结合,或者说在音频结合的形式之下更加愉快、轻松地去学习语文知识,其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对原有的课堂内容进行一次拓展与延伸,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内容,更多的是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并且以一种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形式将知识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得他们在这种形象的过程当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兴趣的愉悦。举例来说,当我们学习《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当中的图片展示功能展示中国丽江、杭州、大理这些美丽地区的晨间景象。学生一下子被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深深地吸引,一下子又被云巅地区的风土人情所迷惑。这种更加直观且形象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强的吸引力,使得他们目不转睛地进行观看,在观看中完成对课文的体悟,带这种情感返回到课文当中进行阅读,自然也就会事半功倍了。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单方面的应用之上,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多媒体信息课件进行预习和复习,并且能够完成对一些资料的简要收集,教师在此可以紧密地依托于合作小组机制,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小组分工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举例来说,在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汇总,深刻体会改革开放对于我们的中国发展带来了怎樣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和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又有着怎样本质上的区别。通过一些新闻报道或者说是新闻照片,学生可直观地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巨变,也可了解到党和政府领导之下的新中国究竟是怎样完成强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转变的。

五、创新评价机制

传统语文课堂当中的评价方式往往强调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化的输出,忽视了评价的对象来源应该是多元化的这一特点。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从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出发,培育每名学生的参与性兴趣与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都能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自信心和兴趣。

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当一些作文或者说课堂练笔结束以后,不要急着将所有的练习结果都收集起来,而是通过班级内同学交换的方式完成评价,学生在评价的时候,需要把提交者的名字进行遮挡。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把写有名字的部分藏起来,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手段进行遮挡,但总的来说不能以个人色彩来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让学生带着这种童真童趣的目光去进行审核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去评价他人的作业,往往也会竖起耳朵去聆听教师所讲授的平台规则,更认真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使得他们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新鲜感,感到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样才可以真正培育他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正确情感态度,使得他们能够以兴趣作为驱动力学好语文、爱上语文。笔者相信,随着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所能够获得的乐趣将会越来越多,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充满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1]汪小燕.插上阅读的翅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89.

[2]董正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42.

猜你喜欢
写作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