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霞 周晓伟
[摘 要]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医德是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该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最高标准的“君子文化”引入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以培養和规范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行为,塑造“杏林君子”品格。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君子文化;品格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君子文化对医学生医德教育价值研究”(SK2018A0150);2018年度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太极拳文化中‘形神双修问题研究”(SK2018A0169)
[作者简介]李微霞(1984—),女,安徽合肥人,文学硕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思政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晓伟(1985—),男,安徽舒城人,哲学硕士,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069-02[收稿日期] 2020-03-24
一、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塑造君子品格的必要性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是中华民族道德精髓的体现。仁爱、正义、谦让等君子品格成为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道德标杆。这一点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守则不谋而合,即以仁爱之心和专业精神指导工作,以自身力量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德教育时,也需要注重医学生君子品格的培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人格的优势,升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尤其是当前,医患冲突现象不时见诸报端,这说明医生的行为规范与患者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因此,以君子品格来指导医学生、加强医德教育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
二、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塑造君子品格的现实意义
1.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从古到今,每个时代对于君子品格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君子精神都代表着个人的最高要求和规范,注重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行动和思考的方向,“把文化观念以艺术作品、教育活动、道德践履、文化产业等形式呈现出来”[1]。在医学院校开展医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担当起医务人员的职责,使其成为良医。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塑造君子品格,既是传承中国传统优秀医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实现现代医学持续发展的需求。以为病患服务为基准,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医者有坚定的职业操守。医学生是未来的医护一线工作者,加强医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我价值,明辨是非,以君子品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2.提升医务工作者道德素养,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物质条件不断丰厚、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人心浮躁,充满戾气,“金钱至上”等不良言行蔓延至各个领域,也包括医疗行业。这不仅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形象,也使得在校医学生思想困惑、意志动摇。因此,医学院校应对学生加强医德教育,将君子品格融入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学生发扬传统医药文化中悬壶济世、关注民生的美德,还要倡导新时代救死扶伤的正能量。坚持“诚实守信”的医疗美德,净化当代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心灵,对于提升医护人员队伍整体从业素质、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君子品格在医学教育中的融入途径
1.弘扬修齐治平,培养社会责任感。君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象征着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弘扬君子品德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培养医学生优秀医德的最佳途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医术又被称为“仁术”。医者因救死扶伤而受到尊敬,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是古代医学家的最高道德准则,不仅要求医者具有高超的医术,还要具有仁爱之心,体恤民间疾苦。医疗事业发展至今,宣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重视民生的理念仍被视为加强医德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医学生在明确学习方向的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医学院校和医疗单位,应定期组织医学生探访老人院,深入基层、社区进行义诊、问卷调研、医学常识科普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内化仁爱济世的精神。
2.树立坚定的信念,以及不为名利所诱惑的品格。君子文化强调追求塑造人的气节,淡泊名利、惟道义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坚定信念、不为名利所诱惑仍然是必须遵守的处世原则之一。在古时候,医学家体恤民间疾苦,时常为穷人施医赠药,不为名利所动。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应秉承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传统的优秀行医理念与现代医学守则相结合。
3.培养认真谨慎、耐心对待患者的工作态度。医疗是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之一,其特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在交流的过程不能完全保持平等的关系。病情信息传递、获取的不对等,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解甚至不满的情绪,这也是造成双方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医学院校,要引导学生在为患者进行诊疗、解答问题时保持充分的耐心,认真谨慎分析病情,倾听患者需求,对病例进行反复研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并塑造认真耐心、谦谦和逊的君子品格。
4.发扬坚持不懈、钻研学问的学术精神。这不仅是古代君子专研学问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不断变化,患者的病情也复杂多变,这要求医者在历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不断专研创新,造福患者。医学院校不仅是培养医疗行业后备力量的场所,也是研究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医德教育中需要激励、发扬医学生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进而提升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科研队伍的整体素养。
四、在医学生医德教学中塑造君子品格的具体过程
入学教育、课堂教育、实习教育是医学院进行授课的三个基本环节。此外,课余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1.入学教育。对高校新生进行基本的入学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学习环境,树立学习目标。医學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并且要求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因此在培养医学生的时候,需把医德跟医术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发挥入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帮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医德观,从入学时就要有意识培养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塑造仁爱济世的君子品格。
2.课堂教育。医学院校课堂教育形式多样,实践的真实性,实习的指导性,都是医学生学习医术与培养医德的重要途径。在对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思想道德内容与现代医学发展历程相结合,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改进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医德教育的实施路径。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有效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将人文社科与医学科学相贯通,达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3.实习教育。实习环节是医学生正式接触医疗行业的重要转折点,医学生正式接触患者,参与临床病例诊断治疗。在此过程中,不确定性和风险会大幅增加,对于只接触过理论知识的医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一环节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医疗单位加强协调配合,合理将医德教育融入实习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到专业实操之间的过渡。带教老师需向医学生强调在实习中应当尊重病患,具有仁爱之心,秉持严谨、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将君子品格内化于心。
4.课余教育。医学高校的课余活动是不可缺少的。教育中强调“寓教于乐”,因此,在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举办以“君子人格”为主题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采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创新方式,让学生在拓展自身能力的同时,思想上有所收获,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品格;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于生活中,更多地浸润在良好的“君子文化”氛围中。
参考文献
[1]郝立新,路向峰.文化实践初探[J].哲学研究,2012,(6):116-120.
On the Shaping of "Gentleman" Character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LI Wei-xiaa, ZHOU Xiao-weib
(a.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b.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 China)
Abstract: Medical students are the medical staff of the future, and medical ethics is a necessary ideological qualit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gentleman culture" with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behaving oneself in societ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regulat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and behaviors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shape the character of "Xinglin Gentleman".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gentleman culture;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