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学习涉及教育和技术两个领域的结合,要获得学术界的认同,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其模式和相关的教育理论。文章以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对混合学习的相关模型进行了综述。通过混合学习的整体观点和文献调研,选择了三个模型进行分析:英国开放大学的电子版主模型、学习生态模型、格拉摩根大学的混合学习统一体。根据马斯洛和维果茨基的理论,讨论了每种混合模型对教学的影响,概括了混合学习设计与实践的几个关键原则。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区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4-0049-04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的教学方法中,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班克在大学和商业培训与开发部门收集了大量的全球混合学习案例研究的方法和应用。其他研究人员也提供了高等教育背景下混合学习模式相关的资源。然而,混合学习的多种需求增加了关于其内涵和模式多样性的争论。在高等教育中,既没有标准的框架,也没有简单的框架来支撑所有学科的混合学习[2]。混合学习的实践通常是根据个人或组织的不同需求而量身定制[3]。混合学习涉及两个领域的结合: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要理解这一术语的丰富内涵并得到教育家的认可,有必要重新审视其模式和相关的教育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两种教育理论出发,阐述混合学习的相关模型。
二、教育理论的方法与概述
文章重新审视当前的混合学习模式,首先,在教育背景下阐述需求层次理论和发展区理论。根据混合学习的整体观点或大量文献,选择了三个模型:(1)E-learning模型[4];(2)学习生态模型[5];(3)混合学习连续体。根据马斯洛和维果斯基的观点,对各个模型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每种混合学习模式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总结了混合学习的几个关键原则。
选择需求层次理论和发展区理论作为混合学习模式评价的基础。维果茨基在认知学习和教育中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因此,他的观点越来越多地被采纳并为课堂实践提供指导[6]。维果茨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社会或文化互动中形成的。这些互动包括与教育者、同学、家人和朋友的互动。它们涉及到与重要对象的关系,以及学习者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特定文化实践。
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对一系列任务的概括,指的是学习者难以单独掌握的任务范围,但可以在教育者或更有技能同伴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掌握的内容。维果茨基认为,如果学习发生在学习者的发展区中,学习可以引导发展。发展区背后有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原理:如果学习者得到一个更有技巧和知识的教育者的帮助,那么他的思考和表现的质量会比他独立工作要好得多。对于学习者发展区之外的技能和概念,即使是重要的教学努力也可能难以产生预期的收获。维果茨基认识到,帮助学习者在其发展区中发展新技能和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对于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形式。教育者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发展区模型反映了这一角色的本质。为了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学习,教育者在发展区中教授高于当前學习者技能和知识水平时,使用了建模和支持技术,激励他们超越当前的水平。教育者的促进过程对促进学习者达到更高的发展区水平至关重要。总之,维果茨基强调了整个学习环境中的社会互动、文化以及教育者和更有技能同伴在学习者的发展区中起到了促进作用[7]。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当代著名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家[8]。他的模型隐含在教育情境中,尤其是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教育者的教学动机[9]。表1总结了他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三、三种混合学习模型
(一)E-learning模型
莎尔曼是英国混合学习和在线教育的研究者之一,其发展的E-learning电子版主模型已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广泛采用。莎尔曼的电子版主模型建立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之上。为了理解电子版主模式,有必要认真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深刻涵义。在马斯洛的理论下,教育的目标定义为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实现,从而实现他们个人成长的潜能。通过社会互动,学习者感到被爱,有一种归属于学习群体的感觉。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确保学习者在社会和学术上都得到强化来促进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感。这种想法在莎尔曼的情感模型中得到了清晰表达。
她的阶段模型由5个阶段组成。在第一阶段,热情诱导、动机和可及性对所有学习者是关键环节。电子版主应对技术平台的使用者提供有趣的介绍,使用技术营造感觉并通过在线环境结识新人 。第二阶段的基本活动是学习者和电子版主的社交。学习者相互熟悉,在文化和社会障碍之间架起桥梁。桥梁建成,信息将在以下阶段开始交换。不仅仅是从网上阅读材料,电子版主和学习者的互动将使学习节奏得到激发。在第三阶段,群体的归属感可能会同时得到增强。到了第四阶段,学习者开始构建知识并相互促进。个体学习者的个人力量和知识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和构建的。学习者将掌握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作为电子版主,他们只需以简单的方式促进知识的构建并维持群体的交流。在最后阶段,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和团队负责。他们将变得挑剔并能自我反省。最终,学习者有信心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反思、评估并达到自我实现。
这种电子调节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为教育和电子学习提供了清晰的蓝图。哈蒙德[7]还谈到了电子版主的力量在于其实用的特性。电子版主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指导技术,为教育者构建了教与学混合的模式。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到混合问题,例如:(1)如何将不同的技术和媒体整合到传统的课堂中;(2)如何通过技术来调节面对面的教学[10]。为了支持这些问题,莎尔曼探索出问题情绪化模型。她的目标是根据马斯洛的教育理念,为那些参与在线教育的人提供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指导。总的来说,电子版主基于深刻的教育理论来模拟在线教育,是有趣而实用的成功尝试。
马斯洛认为,大多数学习者在高度自尊后就会停止成熟,因此不会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对马斯洛来说,自我实现一直是他模型中的关键问题。在教育背景下,处于自我实现阶段的学习者目标是认知和探索新知识,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实现和实现自身潜在价值。在这方面,电子版主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实际上,评估学生的唯一方法不一定是与人互动或积极地在讨论区张贴信息。总的来说,电子版主仍然是一个有趣的尝试,为在线教育的模型建构提出一种深刻的教育理论。
(二)Sun微系统公司的学习生态模型
根据温格和弗格森的研究,Sun微系统公司采用了一个生态学框架作为混合学习模式的指导。这种模式使他们为全球企业的IT培训规划和学习设计提供新的可能。这个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它包含了一个更广泛和稳定的整体视图,同时容纳了一组不断变化的组件。温格提出了这一学习生态框架的五个重要背景:(1)学习体验的质量;(2)对学习体验的控制;(3)正式与非正式学习;(4)学习的社会性质;(5)成本效益。这些都是构建框架的基本要素,该模型为混合学习提供了一个方法丰富的框架。他们将这些方法和机会称为学习者构建知识和社会互动的“学习要素”。每个学习要素都展示了这种的思想。通过上述螺旋式的学习模式,生态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学习者和教育者的需求。
学习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状态,学习者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的东西总是多于静态的内容。毫无疑问,没有特定的学习要素可以与另一列中的相邻要素区分开来。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案例研究可以通过“学习”或“教学”而不是“实践”来完成;练习可以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因此,学习与实践、教学与辅导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学习可以在发展区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高级促进者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并构建知识,但是,这种模式对学习者发展过程中的反思、评价等认知因素关注较少。
(三)琼斯混合学习连续系统
格拉摩根大学的琼斯教授研究了一整套混合学习连续系统模型并在该大学各部门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验证。琼斯认为,混合学习连续系统是混合学习模型的更好指导方针,而不仅仅是一个在机构范围内广泛采用的阶段性模型。
琼斯指出,通过Powerpoint演示和VLE提供的基本网络学习资源是电子强化学习的标志。连续系统为实践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让实践者决定选择点,以适应个人的认识论和学科特点。就技术的实际应用而言,琼斯的混合学习连续系统比学习生态学模型更简单但更实用。它展示了高等教育机构混合学习的进展和方向,而这一点在其他模式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与学习生态模型相比,Jones的连续混合学习模型在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更简单但更实用。它展示了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进展和方向,而这一点在其他模式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混合式学习的连续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嵌入混合式学习以及如何嵌入混合式学习的思路。在这方面,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画面,特别为个人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简单但有效的混合学习经验提供了选择和指导[11]。琼斯的连续系统为教育背景下普遍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灵活的变化。
混合学习连续系统强调的是技术,而不是教学法。教学方面的考虑,比如教学活动和社会互动没有直接描述在连续系统中。此外,它并没有揭示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所描述的学习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教育的重点,首先是人,然后是教学法,而不是技术。因此,这种连续系统不是一种新的倡议,而是一种以系统方式改进专业发展的尝试。最终,它将推动学术界在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进展。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国外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模式的出现,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在线学习模式。例如,微課、中国大学MOCC、翻转课堂、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公众平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来学习。在线学习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大学MOCC,学习者在上面学完某门课程会进行考试,通过考试者,平台会发给学习者一个结业证书,来证明学习者已经掌握此类知识,但是,此类证书在学校和社会上得到的认可并不多,这无疑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在混合模式学习的背景下,当技术聚焦到位时,应该对我们所希望服务的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必须保持灵活性和想象力,以便在工具出现新用途时对其进行调整。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理论始终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一是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考虑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含义。教育活动的最终指向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在充分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体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
二是混合式学习研究者应以教育理论为基础,研究和发展学科差异的原则或框架。无论混合学习有多么复杂的技术支持,它都需要和教育理论相结合。远程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公平的教育理念。
因此,混合学习模式建构研究是以关注社会交往、学习者的语言和文化、整体学习环境、教育改革为出发点,旨在凝聚一切力量构建混合学习系统,创建具有良好氛围的教育生态系统,使得课程和学习不仅仅依赖教育技术推动,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因素去实现变革。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3]陈慧.混合学习模式构建及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4]冯蓓蓓.基于E-learning的电子商务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5]范国睿,王加强.当代西方教育生态问题研究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6]王孟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
[7]王颖.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8]陈韬婕.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学生组织队伍可持续化建设[J].高教学刊,2019(15).
[9]晋铭铭,罗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J].管理观察,2019(16).
[10]谢婷玉.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J].高校后勤研究,2019(3).
[11]黄秀玲.资源整合: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教学内容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2).
[作者简介]赵远航(1994-),男,陕西宝鸡人,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教育哲学。
[责任编辑 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