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探究是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核心,因此很有必要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落实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技能与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组织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就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有效组织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为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有效组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25
我国教育改革在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视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小学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合理组织低年级课堂,结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1]。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感知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低年级开展课题教学与高年级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低年级段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课堂,重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此外,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小学低年级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简析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通常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决定其对吸引教师注意力的强弱,愿意发言的学生与不愿意发言的学生相比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过于依赖教师给其传授沟通的方法,若在课堂上毫无互动交流,或是互动交流的效果不理想,也会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关注这些很少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判断其在学习动机上是否有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发挥课堂管理者的作用,如此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二)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活泼
学生的年龄很小,虽然说其具有初步的纪律意识,但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在课堂上很容易开小差[2]。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爱表现,常常会联系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虽然说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也极易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随意向教师提问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就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存在忙于解答问题的情况,无法按时完成教学目标,以致出现草率结课或拖课的情况。此外,还存在课堂节奏被打乱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会打击教师教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组织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一)是低年级课堂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小学阶段低年级课堂教学来看,要想推动低年级课堂发展,提高小学阶段低年级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必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目标以及低年级学科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组织课堂活动。只有在低年级的课堂组织中积极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是低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与思维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并不强。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就会很难理解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现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低年级课堂组织现状的要求
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小学低年级课堂组织的情况并不乐观,且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并不能融入课堂中,更无法理解教师教学的知识点[3]。可见,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开展的质量,很有必要分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段的情况提出相关的意见,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意见组织课堂,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有效组织的教学策略
(一)师生关系生活化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师生关系生活化。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教師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情况,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小学课堂上。这种教育模式也会对学生与教师探索、发现知识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使得学生学习科学的质量被降低。教师要在课堂上主动改变这一现状,与学生面对面地贴心交流,并于教学中严慈相济,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师生间平等对话,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若一直给学生讲解知识,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改变自身落后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此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学习课外的知识,还要重视对日常科学知识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给学生布置具有发散性的科学问题,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此外,还应于课堂结束后主动给其写下课堂上的疑惑,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作用,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时,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比较简单,且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需要教师主动调整与修改学生提出的问题,主动改变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此外,教师要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主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效率,尽可能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1.以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开展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更加广泛,但其对事物的热情与兴趣并不持久,因此教师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同时,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需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课堂更具吸引力。课堂教学的兴趣点不止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串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把握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应合理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开展,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低年级具有明显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应用感知思维,没有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但是当前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大都是理性的,且在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时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低年级学生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事物。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结合教学道具给学生讲解知识[5]。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贴切地探索理论知识。学生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通过各种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建立更加牢固的教学表象。
3.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要考虑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在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需要以学生可以吸收与接受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推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与建设,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与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师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课堂学习中应科学应用课堂时间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手把手地为学生讲解知识[6]。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实验时要鼓励学生动手,给物体标上序号。教师不可给学生强加上自己的思想,而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标识物体的方式。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标识物体时可能存在多种标识方法混用的问题,但是在记录多种标识后,学生就会掌握编号识记的方法。
总之,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在学习科学学科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规律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舒敏.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有效组织的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 2018(11):86.
[2]蒋娜.浅谈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常州市钟楼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Z2):110.
[3]潘高峰, 彭琳尧.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先行先试的实践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3):136.
[4]宋淑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 2014(12):44.
[5]梁瑞坤.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31):73.
[6]王小霞.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學的组织与实施[J].学周刊, 2017(19):168.
作者简介:王永东(1975.1—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