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高中历史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进行人文精神培养,关注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18-02
引 言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一步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念、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已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1]。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依托历史课程中的人文资源优势,真正发挥历史学科中人文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1.历史教学存在局限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握不到位,依然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历史知识点和学科内容的教学上,忽略了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此外,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没有挖掘历史事件中的人文价值。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认识仅停留于表面,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了解人们对价值的追求与探寻,认识到人本身的价值[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不断改善自身与人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为未来的人生制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让学生在对历史人物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积累历史经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符合高中生的成长规律[3]。高中生的认知已经相对成熟,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意识去看待历史学科中的人物和事件,总结人类的意识发展历程。他们需要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内容来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开阔自身的历史视野,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能推动学生形成正确人生态度,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人文价值的内涵与价值挖掘
1.促进历史学科教学纵向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教师应基于基本国情,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学科的学习。对待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事件和人物,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既不能一味地继承,也不可全盘否定。同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建立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体系,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2.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重视人文精神,发展人文精神,在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借鉴人类文明精神成果,让学生掌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轨迹,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和使命感。同时,教师要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学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历史教学内容,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高效达成教育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并用发展的思维关注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渠道,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此外,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用赏识教育理念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让学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交往中,以创新精神承担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与担当。
三、发挥学科优势,多维培养人文精神
1.从历史人物身上理解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人物都是一个个典型的人文精神代表,历史人物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所做出的人生选择,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历史人物的人生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分析人物心理状态,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记忆,从而正视历史事件,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历史人物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分角色表演,置身于角色中进行人生选择,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4]。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并对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对林则徐的诗词和思想情感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林则徐无私无欲维护民族利益的故事后,深刻理解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品质教育
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史实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历史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中隐含的人文精神内容,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使学生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學历史教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教师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民族精神,探索道德品行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品质的形成;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以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史实,如可以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和同时期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使其认识到中国进行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与其中的曲折,进而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遇到涉及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列举以往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涉及的人文精神内容,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孝道、为人之道、为学之法、治学态度等内容,同时渗透德育内容。
3.多樣化的教学方式深化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的培养还体现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历史教师如果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讲学显然违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的内涵,人文化教育才能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5]。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历史教学中理论知识、人物类型、事件脉络等通过音乐、表格、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达和展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营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历史游戏、人物扮演、历史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历史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设计悬念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具体历史故事中;层层铺设问题,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基础型问题、提高型问题、拓展型问题进行铺设,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情感教学,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寓教于乐,保持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在无形中渗透人文教育。
4.挖掘历史教材插图中的人文精神
插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部分,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历史人物的神韵动态,丰富了历史教材传授的信息。教材中的插图有人物、建筑、地图、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多层次、多视角、多样性的选择空间,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插图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符合高中生的兴趣点和心理认知特点。
例如,在教学“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中世纪教母的插图与文艺复兴时期教母的插图。经过观察对比,学生指出:中世纪文学作品中教母表情冷漠,缺乏人性;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教母给人温暖的感觉,充满了人性光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性的史料分析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使其了解人文主义中重视人的价值、崇尚理性、追求自由、崇尚知识与科学的核心思想。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文艺复兴运动让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思想意识开始从崇尚神的权威转变为重视人性,并逐渐开始挖掘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体现了人文精神的价值。由此,历史教师便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人文精神的内容。
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人文精神为依托,不断拓展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构建高效课堂。此外,历史教师还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文精神的教学工作,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让人文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杨俊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2):240-241.
王柱昆.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2):31-32.
王高峰.简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名师在线,2017(24):30-31.
刘荣.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师,2017(S2):146.
李景.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0):21.
作者简介:王晴(1974.5—),女,陕西汉中人,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