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指明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因此,班主任应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就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10-02
引 言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也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前提[1]。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班主任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直接的管理者,其在班级管理工作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经验分析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改革教育观念、方法与模式
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校要求班主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因此,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转变班主任的工作观念、教学方式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既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丰富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在此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由此可见,整合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让班主任应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主动探索并丰富自身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其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习惯。
3.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增强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想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应用这一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让其接受更多社会正能量。例如,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懂得了应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不可乱扔垃圾等,还能形成更加开朗的性格。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德育内容为基础,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进而提高整体班级管理效果。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1.积极组织讲座,培养班主任教育科研精神
班主任应在保证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这需要班主任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逐渐帮助学生转变不良思想。然而,当前很少有教师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训练,这方面能力比较缺乏。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效率不高。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可以以强烈的教育科研精神为出发点,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在与其他教师的互相交流中充实自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学校可以每两个星期组织班主任参加相关会议,在会议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度,分享自己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采取的实践方法。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心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到校开展讲座,让专业人士通过班主任的介绍,以学生的实际問题为出发点,帮助班主任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班主任吸取相关经验,从而提升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除以上几个环节外,学校还需要给班主任充足的讨论时间,让班主任在具体的讨论中获得更大的进步。会议结束后,各班主任应通过文字方式记录会议中学到的知识,为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2.合理设置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小学生在认知社会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这需要班主任科学设置心理辅导课程。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要积极结合小学德育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这要求班主任全面分析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例如,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聪明活泼,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反应能力很快。但他们也有一些缺点,就是在课堂上很喜欢说话,会打扰其他学生的学习,且在与其他学生相处时表现不佳,往往不会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班主任在辅导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辅导学生,用心了解学生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完善辅导方案。由此可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目标。
3.遵循潜隐性渗透原则,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心理环境是无形的,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与成才影响最大的是心境,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学习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不良心境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或工作效率变低,不利于学生成长或成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主动为学生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感染并熏陶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实际上,营造班级人文环境实际上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人性化教育主要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3]。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班主任高效开展工作,因此,班主任要以潜隐性渗透原则为基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4.科学开展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学生在认知社会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因此班主任应科学安排心理辅导课程。同时,班主任在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重视结合德育教育,在心理辅导课程中,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与思想动态变化,从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所在班级有一位学生,活泼开朗而且聪明,但她在上课时很喜欢说话,甚至经常打扰教师讲课,与同学交往也不太友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笔者在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时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主动与其家长沟通,如此才能制订更科学的辅导方案。由此可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制定科学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制订教学方案,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方法[4]。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可知,最有效的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就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让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对自身的益处,从而深刻体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以及在关怀别人时产生的激动心情。此外,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同时,班主任能够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例如,感恩节来临时,笔者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手工制品,如卡片、花等,来表达对家人、教师及同学的感谢[5]。这样一来,教师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感恩意识。
6.积极组织心理讲座,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讲座,主动为学生讲解他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变化,主动倾听学生遇到的问题,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但班主任需要注意,在解决心理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如此既能让班主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作用,又能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法不断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从而以正确的心态看待问题。
结 语
綜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这需要班主任在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重点,与学生共同探索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史晓婷.论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9(18):12.
倪梦筠.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3):67.
陈秀荣.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探索[J].好家长,2019(15):64-65.
何远莲.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14):331.
李一鸣.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70.
作者简介:陈雪莲(1980.11—),女,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二级教师,2012年、2015年、2018年分别获临洮县“优秀班主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