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的自主能力、自制力较差,需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注幼儿的生活、作息、学习情况,为幼儿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应结合寄宿制幼儿园的现状进行创新,开发良好的教学、沟通模式,搭建信息化的服务平台,从而解决幼儿成长方面的烦恼。基于此,文章围绕寄宿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办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寄宿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幼有所育”的实践理念,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学习、个性特点建立合理的教学计划,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更快速的适应生活及学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塑造、完善个人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开放性思维,进而在科学探究中养成积极、乐观的品质。
1针对寄宿幼儿,开设家校互动空间
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在园内与教师、小伙伴的沟通、学习时间较长。若没有关注到孩子们的成长及发展,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的不愿与他人沟通,进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需开设家校互动空间,引导家长们掌握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学习情况,有利于让孩子家长更全面的认知到幼儿的生活规律。
第一,教师需要帮助入园的孩子们更快的适应园内生活,包括教室、活动基地、游戏室、宿舍及厕所等空间,让孩子们消除对陌生空间的恐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孩子及家长提前到幼儿园了解环境,并抽出一天时间体验生活,帮助孩子们认识授课老师,也能更快的适用园内环境,进而让孩子们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无限的期待。此时,教师应关注到幼儿在适应期是否存在恐懼的情况,同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关怀,温暖孩子们的心灵。通过持续一天的适应教育,也能让教师对幼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后教师应及时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园内的生活计划及学习计划,孩子家长掌握幼儿的生活规律,从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第二,教师可组建亲子活动,围绕亲情教育搭建家校互动空间,让幼儿在学习中感知到家庭的温暖,也能让家长更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及培养。因此,教师需改变家长的观念,即告知孩子家长“寄宿”的内涵,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孩子家长在线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应要求孩子家长多参与园内的亲子活动教育,为幼儿及孩子家长创造合理的沟通情境,也能让孩子家长明白亲子教育的意义,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例如可要求孩子家长及孩子同时观看《孔融让梨》的视频,引导孩子家长围绕视频内容讲述自己的理解。此时,教师可要求孩子们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孩子及家长共同完成。如可提出“当有老人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对于这一问题,教师不仅需收集孩子们的看法,还应当让家长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孩子们与家长进行辩论,告诉家长们为什么应当这么做。通过设立亲子活动教育,为孩子及家长创设了可靠的交流、探讨空间,有利于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对的关爱,也能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设立良好的基础。
2利用人文教育,让孩子们感受爱与关怀
教师应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园内不断学习到新的事物规律及生活技巧,同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要求孩子们多与教师、小伙伴进行交流,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
第一,教师应要求孩子们主动与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所闻、所见及所想,提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看法。例如某位孩子穿衣服的时间非常短,并且还穿着的非常整齐。教师可引导这位孩子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在穿衣服方面的经验。通过引导孩子们不断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让孩子们更全面、更清晰的认知自己,也能培养孩子们的生活、社会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人文教育。例如可提出“当你不小心撞到了你的朋友,你该怎么做?”引导孩子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已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对人际交流的见解。通过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有利于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照顾别人并及时解决错误的问题。通过这一培养,同时引导孩子们观看正确的问题解决办法及结局思路,让孩子们在温馨的环境中感受爱,也能逐渐打消孩子们对成长、未来的恐惧。
第二,教师需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利用集体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创新。例如可采用“生成课”的模式,即不设定教学问题,引导孩子们到制定的教学场所,自主发现问题,并采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及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及时渗透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导孩子们如何进行观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当你与你的小伙伴都喜欢一件东西,但这一东西只有一个,你应当怎么做?”此时要求孩子们进行联想,提出这一问题的办法。有孩子提出了“我可以与小明换玩具玩。”提出后,教师可肯定这位孩子的建议,要求其他孩子纷纷效仿,有利于让孩子们形成分享的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寄宿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围绕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
参考文献
[1]张越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79.
[2]郭铁成,陈金辉.例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35(008):34-38.
[3]单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读与写(教师),2018(02):11-1.
作者简介
娜茹拉(1999—),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基础教育系18级三班(学号20181300571),大专,学生,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