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学习的操作系统英文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10 09:25李暾肖云鹏桑春艳卢星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操作系统

李暾 肖云鹏 桑春艳 卢星宇

摘 要 针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国内很多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課程的教学,在英文授课的操作系统课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能多动手进行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分析了原有操作系统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混合学习的操作系统英文授课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教学实践表明,新的授课模式和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计算机动手能力。

关键词 混合学习 操作系统 英文授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可推进了中外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了办学质量,也在借鉴了合作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经验,取长补短,成为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实验者。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并整合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少外籍教师来到国内高校进行专业课授课,并进行学科发展的指导;国内高校主要负责来华留学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实施。

《操作系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硬件知识和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等软件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全英文的授课,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用国外经典原版教材,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能加强学生对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

1存在的问题

笔者连续两年参与了中外合作办学中,软件工程专业《操作系统》纯英文的教学工作,该课程为三年级学生必修,课程包括48学时的理论课和24学时的实践课。操作系统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由美方外教主导授课过程,中方教师协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生对于全英文的理论授课方式和与之配套的实验课程,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经过仔细调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作为一门本科三年级的课程,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听读写能力,但是这些基础是否能保证学生在此门课程的全英教学环境?从笔者跟踪的这两年学生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因为语言水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原理的理解难度。

(2)学生们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作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来说,Windows系统是个黑盒子,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外教在授课时,选用Linux系统作为此次教学的操作系统。但是学生们之前没有接触过Linux,电脑也未安装该操作系统,这就缺少了对Linux系统的使用度。从零基础开始学Linux,再学操作系统,往往会导致实验课程进度滞后,并且在实际教学工程中,知识结构不够清晰,最终无法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由于《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化,知识传输单向化,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往往觉得不用学习操作系统,认为会用Windows就够了。因为就算学了操作系统,也无法开发出一个操作系统出来。

2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支持

混合学习是一项正式教育方案,学生学习时至少有一部分要通过在线传递进行,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途径和进度;同时,至少有一部分要在的课堂教学,在有监督的实体场所进行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指导、鼓励和监督。虽然对上述两类学生在教学实施中略有不同,但是都可以通过混合学习的方式贯穿始终。作为任课老师,应当对教学内容更深入研究,突出混合学习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应当更好地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全英文教学的开展。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2.1提高英语专业表达和理解能力

每门专业课程都有不同的专业词汇,《操作系统》也不例外。如果不理解操作系统专业词汇,全英文外教授课效果可想而知。可通过混合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在《操作系统》授课前,将《操作系统》专业课的专业词汇发到学生手中,敦促学生课前熟悉相应的专业词汇,在阅读Lecture和听英文课时不至于看不懂听不懂,培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对于英文能力较好的同学,鼓励其上课时多问问题,多和外教交流。在授课课程中发现,外教的全英文Lab和Project文档,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较大的理解偏差,合作老师可积极与外教沟通,确认实施方案。另外,在提交Project文档时,需严格按照外教的文档模板要求,进行英文文档的撰写,并且将文档撰写规范记入一定比例的评分中,敦促学生会使用专业词汇进行相关专业术语的描述,提高英文表达和撰写能力。

2.2掌握熟悉多平台操作系统

为了通过Linux平台学习操作系统,从Linux发展史、基本命令、用户及系统管理、系统安装等基础知识入手。在第一次实验课中,搭建Linux编译环境,组织同学们安装Ubuntu系统或者在Windows/Mac系统中安装虚拟机,再到虚拟机中安装Ubuntu系统。熟悉常规Linux命令,能编译“hello world”程序。在混合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先熟悉Linux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指令,再学习如果在Linux平台上搭建《操作系统》的调试程序。同学们需进行课前准备,课上练习,课后复习,提高授课效率和追求更好的授课效果。每周的课堂讲解后,都会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其不追求过快的进度和难度,只为了和理论教学保持一致。每周的课堂讲解加上实验练习,可促进同学们学以致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们仍然可以采用提前预习的方式,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上解决疑惑。

2.3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

《操作系统》的目的是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管理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应用,并培养计算思维与动手能力,而不是单纯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因此,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期末的一份试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布置一些多样化的课外作业、实验课题等供学生选择。考核标准也可以相应调整,适当增加实验成绩比例,拓宽对学生的考核范围,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力度,鼓励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外教把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课堂测验、实验、项目和考勤,其中每一项又进行了细分,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摆脱死记硬背的套路,提高动手能力。可通过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自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混合学习的学习方式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总结

混合学习的授课方式主要突出学生自学加上教师教学,在全英文的《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尤为实用,必须坚持培养好高质量人才的原则,尊重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并进行改进。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充电、课上教师讲解和答疑、实验和理论多途径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混合学习的过程中持续总结,提高学习效率,并不断改进,使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及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化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JJY19-2-26。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8):74-78.

[2] 王昊翔. “操作系统”全英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2):266-268.

[3] 曹梅.大学生混合学习行为表现及其作用机制[J].现在远距离教育,2020(01):62-68.

[4] 丛佩丽. "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研究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5(19):131-132.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操作系统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三类不同设计方法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