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不动产登记便民新模式的探索

2020-08-10 09:08王军
卷宗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服务

王军

摘 要:作为政府提升便民服务的窗口,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具有服务性和群众性,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树立便民、利民的宗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不动产登记便民新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实现不动产登记工作的便捷化、高效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互联网+”;不动产统一登记;服务

互联网已经浸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站在国家战略角度,政务领域应大力推行“互联网+”技术。很多城市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纷纷结合时代趋势,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资源整合慢、网络安全性差、服务流程繁琐等问题。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的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化的服务。

1 “互联网+”服务节时间

采取微信预约的方式,在各个网点进行推行,可以精确服务时间,从而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利用短信进行业务办理提醒,提前通知给申请人,留给申请人足够的时间,做好心理和资金准备。设立“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机”,携带身份证,人脸识别后,对个人信息进行验证,核对身份即可自助打印不动产查询证明。发挥邮政部门的作用,通过相互合作,增加邮寄证书业务,避免当事人不动产登记来回多跑,节省权利人的时间,提高登记效率。根据国家规定标准,完善服务窗口办事大厅的基础设施,安排相关工作人员,预审群众资料,有效分离等待和办公区域,改善办事环境,增强登记工作的流畅性。可以适当开辟绿色通道,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2 “一站式”窗口简流程

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窗口,根据业务种类,设置不同窗口,包括国有土地、收费、领证等,明确各个窗口的责任分工,提高服务效率。按照“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原则,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时候,集中办理收件、资料传递、资料审核、收费、发证等整个工作,由各个窗口合作完成。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区域,强化服务质量,比如,咨询区、业务办理区、休息等候区、自助查询区、档案存放区、资料宣传区等,这些区域相互独立,相互关联,使群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区域获取想要信息,增强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进一步了解。根据群众人数和自身业务量的大小,适当增加或者减少登记窗口数量,在正常工作时间,全部受理完成当日的不动产登记申请,根据业务类别,对服务窗口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分化较大的流量,按照窗口职能,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方便群众办事。

3 多渠道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能力

不動产登记工作是服务群众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服务质量。需要根据现有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业务培训计划,中心领导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结合员工的个性与共性,选择常态化的培训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轮流上课以保障员工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培训的内容包括:不动产登记基本常识、区域地点、条件限制、窗口受理、审批时效等,可以增加相关案例,全面讲解相关知识点,使员工进一步掌握业务方面的知识信息。为了增强培训的权威性,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分期分批对骨干和一般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分化知识要点,采取宣传画、张贴海报、登记大厅大屏幕演示、公众号推送等方式,细化相关信息,增强培训工作的合理性。

4 增强受理工作的规范性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文件的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收件标准,避免增加前置条件,减少增加要件,保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如果申请人提供的登记资料存在错误,或者信息有遗漏,应及时告知申请人,使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补完登记资料,防止出现延误现象。如果申请人不符合受理条件,工作者应当面告知他们,并出具书面不予受理告知书,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受理凭证可以当即出具,简化工作流程,快、准、稳。配备充足的受理、审核、登簿、成果审查及资料管理人员,能够应对每日申请的登记业务,当日全部受理,避免耽误双方的时间。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里发布业务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清单等,使群众提前了解需要准备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5 “多方面”协作解难题

对于一些地区来讲,有些市民拥有房产证,但是由于土地和手续的限制,无法及时办证,基于这种情况,市政府将国土和房管等部门召集在一起,在仔细排查的过程中进行摸底,对政策进行研究,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出台关于不动产登记相关问题的文件,按照通知的相关要求,对不动产登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在政策的支撑下,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增加绿色通道,对于问题较多的小区业主,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序办理登记业务,如果业主持有证书,应审查证书的合法性,及时入账并办理登记业务,尽职尽责,做到应办必办。将相关部门有效结合,召开协调会,建立会商机制,建把握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之间的关系,及时推送消息,做到互查互认,联合办公与审核。

6 强化数据整合和协同共享

登记工作的前提是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应借助大数据网络技术,建立并完善信息登记服务平台,按照档案的类别,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做好档案信息的处理,经过统一编码整理,增强数据之间的匹配性,避免信息的缺失和遗漏,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数据的作用,清理重复数据,补充不足数据,存储之后重新编辑并发布,保证整个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为群众的数据查询和读取等提供便利,满足群众对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各类需求。同时,应站在整体角度,针对数据的特性,做好相互之间的等额交换,实现各类信息的优化组合,在无缝联结的基础上,互通共享,发挥出数据的最大化作用。可以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开通相应的服务程序,制定对应的函数关系,有效对接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交换的完好性。

7 打造“登记”安全网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数据的分散化与海量化,数据涉及大量的涉密和隐私等,虽然为民众提供了便利,但也造成了较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依据相关标准,了解国家安全和保密规定,将涉密内网、专网、外网相互结合,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置健全的物理网络环境,能够最大程度的承载不动产信息平台,保证其灵活运转。利用地理信息保密处理技术,开发地理信息脱密处理技术,研究出新的服务加密算法,与天地图有效融合,借助云计算模式,形成新型处理解决方案。也可以借助现代云安全技术,针对信息泄露、病毒侵害、恶意攻击、安全漏洞等问题,保障数据的严密性,为不动产信息登记奠定更加可靠的基础。

8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工作发生了相应转变,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规范性。具体来说,必须应用大数据技术,简化窗口服务流程,提高受审工作效率,加强监督力度,从多个方面入手,打造安全网络,通过全新载体,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一体的服务。在探索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便民利民理念,挖掘不动产信息登记的内在价值,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来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展开不动产登记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23.

[2]王华.不动产统一登记背景下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新模式的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7(34):72-74.

[3]张敬波,贾文珏,等.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1):44-5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