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媚
摘 要 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提出提升校企教师团队能力素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教法改革、突出专业育人成效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药品经营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背景
职业教育以培养优秀的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与行业企业保持高度紧密的联系,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措施。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托于一支师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丰富、教学及实践能力强并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但在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团队结构失衡,专业教师缺乏丰富专业实践能力与企业工作经验,导致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储备薄弱,课堂教学缺乏说服力,教学计划安排缺乏科学性,教师对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根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企业最新用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校企合作平台有限,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校内外业务培训、教育进修、学术交流活动并未深入到企业层面,最终导致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素质,实现协同育人。
2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2.1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力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質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纵深和发展潜力,能够保证团队的建设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
2.2具体目标
(1)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省级、院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为目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以校企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团队。
(2)以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提升教学团队的学历层次,形成一支结构层次优、学术氛围浓、协作精神佳、创新精神强的校企教学团队。
(3)以团队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凸显团队教学能力特色和优势,培养团队成员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团队互助学习和共同提高机制,实现校企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与优化。
3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3.1提升校企教师团队能力素质
以结构优化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强化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采取动态组合、校企合作为组织模式,引进为辅与培养为主的人才选用模式,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资源,优化团队结构(专业、年龄、企业教师、学历和职称等加强梯队建设,共同发展,形成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的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加强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引导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教学能力实际进入到企业行业进行培训学习实践锻炼;大力引进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层次人才,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
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强化双师素质。进一步搞好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工作,从校企合作企业聘请骨干员工成为兼职教师,紧密联系教学团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活动、专业课程教材开发、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为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教学能力测评。发挥企业导师带动作用,组织团队教师学习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掌握专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深入企业参与岗位实践、技术创新。
鼓励专业教师利用暑期、周末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业务能力,丰富教学素材。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双师素质。每年邀请两名优秀员工或行业专家参与教学,邀企业专家进行讲座;积极与企业沟通,争取企业专家给予教师专业指导,每年开展2次校企培训教学交流会。
3.2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3.2.1紧密对接行业,构建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依据学校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期组织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积极开展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调研、会议研讨、多方论证等方式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推行“学训同步”的教学模式,邀请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根据不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确立核心岗位课程,形成以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服务1+X证书制度,使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及新技术无缝对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及技能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
3.2.2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培养团队工匠精神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大力加强团队建设。根据学院发展实际情况,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的形式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进行核心课程开发研究。进一步开发《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医药市场营销》校企合作特色核心课程,以企业人才标准确定课程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内容,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与企业深度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完成知识点遴选工作,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企业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强化课程思政,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贯穿思政内容。
3.3积极推进教法改革
打破学科教学传统模式,紧贴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探索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
紧贴岗位实际,推行教学模式改革。推行面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法,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形成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特色。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与企业共同创新教学模式,例如“药剂学”可以到企业请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药事管理法规”可以请药监局的专业人员以企业导师的身份到课堂授课。结合课程特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ERP专业技能训练,在学校社团中建立ERP协会,以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技能。
3.4突出专业育人成效
通过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推行“八个共同”,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指导毕业综合训练、共同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 吴炫珊.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三师型”实验教学团队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2] 朱学超.机械类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建设[J].科技与创新,2020.
[3] 曹晔.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19(04).
[4] 朱爱梅,邱小龙,陆静.基于“校企双路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