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力学的解题思路探究

2020-08-10 09:25文昌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解题思路探究

文昌浩

摘 要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重要课程,动力学在高中物理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属于高考重点,且动力学考察题目较多,特点为范围广、内容多,复杂且多变。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影响解题思路,因而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物理动力学解题思路的重点,将动力学题目划分为三类,并从审题、建模、转换等三方面具体分析物理学解题思路,以期为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提供借鉴,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与正确率。

关键词 高中物理动力学 解题思路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1高中物理动力学概述

动力学是运动学与力学相互融合的一门学科,也属于力学的分支,主要针对研究运动的物体,但是运动速度需小于光速,物体多为宏观物体。目前有关动力学解题依据一般为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及牛顿三大定理等,动力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物体作用、物体的力三者之间额的关系,且学习天文学、物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主要针对动力学题目的解题思路进行探析,而动力学题目主要分为三大类:

2高中物理动力学的解题过程探析

2.1审清题目并确认研究对象

高中物理动力学的题目如上文所述主要分为三类,且会给出一到两个相关因素,此因素为直接条件或者隐含条件,因此在解答题目时,在明确题目类型之后需要审清题目,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审题主要分为:第一为通读题目,利用演绎法阅读题目,在通读之后找出关键信息,首先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将已知条件罗列出来。并按照题目列出相关的力学方程式,思考题目的关键,通过将已知条件串联利用公式解题。而在解题之后,审核答案并演算,确保答案的准确性。第二,在通读之时,如若物体没有受力分析,需要针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演算,物体的运动一般多为匀速、变速等,在解题时脑海要呈现出物体运动的直观景象,以场景为基础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一般多为匀速、静止等,在题目周围罗列出有关物体运动的公式,提高解题质量,以下为例题,以例题为主分析如何审题:

例题1:如图,粗糙的水平面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 )

A.等于0

B.不为0,方向向左

C.不为0,方向向右

D.不为0,v较大时方向向左,较小是向右

审题思路:首选通读,确定已知条件为匀速、平衡状态,斜劈保持静止,这是本题已知的条件,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知,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接着是审题关键词,最终问题为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知整体为平衡状态。因此水平方向不受力,地面也相对没有给斜劈摩擦力。本次审题关键信息为了解已知条件,所问问题。

2.2找出题目的关键信息,建立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动力学根据物体遵循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在解题时首先要确定题目的关键信息,其次要确定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不同确定解题思路,找出题目的关键信息,借此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状态,构建物理模型。而构建物理模型,需要针对物体的运动、受力的定论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答案,比如以下例题:

例题:如图\所示,三根横截面完全相同的原木材A、B、C按照图示方法放置在水平面且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所受的合力大于A所受的合力

B.B、C对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B与C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D.如果水平面光滑,则他们仍有可能保持图示的平衡

解题思路:首先要找出题目的关键信息,为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0,其次建立物理模型,此为受力模型,根据模型解题,本题的考点为物体的平衡考点。在解题过程中,建立模型需要针对整体以及局部进行解析,分析每个物体的受力点,才可得出正确答案。

2.3利用转换法解答题目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高中物理学知识时,发现有些题目看起来较为熟悉,但是却无从下手。此时,可将题目利用模型解析,转化成现实生活找那个经常出现的事物,并且将事物的运动以及受力转换为熟悉的场景,生活的场景与题目对应,二者相似能更快捷的找到解题思路。转换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是要注重围绕定理,从运动学、物理学知识出发,围绕现有的定理,便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第二是保证理解上的正确认识,物理学知识的特点为严谨,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场景的应用不同,但是核心定理不变,且在不同水平阶段中的严密程度不同,上述概念是经过反复推敲以及研究,但是学生在理解时,不可掺杂个人的主观思想,影响解题的思路。

3结语

动力学题目的解答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是要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比如同一類题目的特点,同一题型题目的解答技巧,了解题目的核心内容,举一反三提升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更可锻炼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解题手感等等。因此,物理动力学解题,需要在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有意识且快速的培养个人的思维,从,此时才可面对千奇百怪的题目,都可找到解题的方向,快速找到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张金平.基于微课的高中物理动力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80.

[2] 戴伟.物理习题解决中物理模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解题思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推”法探究